第3章(2/2)
不对,他不是放轻了脚步吗?这样也能听见??
杜淮商是知道程叔也会武功的,而且从他无意听见程叔与阿爹娘亲闲聊时,他的武功还不弱。在很多年前,好像还有个称号,叫什么……“玄玉手”?
妈诶!!这就是武林高手吗?!
用过了早饭,杜淮商与程叔一并出了当铺。当杜淮商来到街上时,他傻眼了。
人,都是人,人好多!
是真的人好多。
昨日前来秋城时,街上只是江湖人士比较多。可今次,不止有这么多的江湖人士,还有不少比杜淮商大或比杜淮商小的孩童。
从他们的穿着可以分为两个阶层:一者衣着华贵,脸上总有几分天真烂漫的神情。一者草鞋布衣,神情中带着倔强。当然,穿着一般的孩童也不是没有,只是很少。
不过想想也是,衣着华贵之人,看模样自是不愁吃喝,送到太玄派来磨砺一番,说不定能学佛像镀上一层金衣。
草鞋布衣之人,看似没了活路。可若是能拜入太玄派,成为太玄派弟子,那便是一条新生的活路。
只有穿着一般的人,又要忙于生计,又要读书练字谋个生路。太玄派?虽然差点成了国教,但也是差点。毕竟人家还是个江湖门派,一般家境只有独子的人,是舍不得将自家的孩子送出去习武的。习武有多辛苦且不提,会不会一不小心就掺和进江湖纷争然后丢了命才叫倒霉。
像杜淮商这种情况……只能说太特殊了。
杜淮商跟在程叔身边排着队,打量着那些穿着不一的孩童。偶有几个敏锐的,察觉到杜淮商的视线,也看了过来。见杜淮商穿着一身像模像样的劲装,有几个小孩儿总觉得这家伙有种“装大人”的感觉。
还未等这几个小娃儿以眼力分出胜负,位于秋城角落里的钟楼,突然响起钟声。
“当——当——当——”
三下钟声落定,程叔侧耳倾听了一阵儿,才对杜淮商道:“城门已开,我陪你过去吧。”
杜淮商知道,到达隐秋山时,程叔便不会再帮他了。接下来的路,或者运气好一点,接下来的十年光阴,他都要学会自己面对。从这里到城外的路程,是程叔能陪伴的最后路程。
心下不知为何有些酸涩,或许是因为害怕前路漫漫,自己一人无法走过。又或许是因为害怕那不可知的未来。
可最终,杜淮商还是抽了抽鼻子,再点头,然后一步迈出,顺着人流的方向朝隐秋山而去。
隐秋山,之所以名为隐秋山,是因为隐秋山上除了常见的各式花草,最多的,是枫树。
每至秋日,山上枫林便如红霞一般美丽,再加上太玄派隐居在此,因而这山被称为“隐秋”。
杜淮商跟着程叔的脚步,一点点朝城门外而去,想来太玄派是习惯了每五年山下都会这么热闹一次,所以与官府提前打好了招呼。杜淮商一路行来,看到不少衙门里的人正维持着秩序。不过,也不知是不是他看错了,他怎么看到那个捕快大叔的脑门上正不停地冒着汗呢?
这时候,耳边传来一阵惊叹声:当然,是孩童的惊叹声。
杜淮商下意识看过去,只见一队水蓝衣裳、头戴高冠、身背长剑的年轻男女,自隐秋山的方向翩然而至。看到这一幕的杜淮商不由愣了一下,因为这群年轻男女,脚步极其轻灵,走路的模样不像是在走,反而像是在飘。再加上个个身姿挺拔、容颜俊秀,一眼望去,恍如剑仙入红尘。
好……好厉害!这群大哥哥大姐姐好像神仙!
明明出身皇商家中,可看见这排场,杜淮商也忍不住满眼憧憬。
在他身边的程叔看到这一幕,低声道:“轻功倒是练得不错。”
杜淮商疑惑地看过去,却见程叔正好看过来,对他微微笑了下:“快过去吧。”
杜淮商之所以能看清那队人,也是因为他已到达城门附近。程叔离开了杜淮商身上,与其他送孩子前来隐秋山的长辈站在一起,却还是没有离开。
也就是这时候,杜淮商才发现,原来秋城外面,还有不少身着白衣、背负长剑之人默默伫立着,神情肃穆,目不斜视。仔细一数,起码有二三十数。
这时候,那一队年轻男女驻足于平野上,为首者是一位样貌俊秀,气态超然的蓝裳男子。他先是一转首,身后跟随着他的年轻男女便散开,以左边三人,右边三人的队形站好。
这时候,为首的年轻男子回过头,对着在场众人,无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皆是一抱拳:“诸位江湖同道与诸位小友。在下高子阳,乃是太玄派执剑堂弟子。”
执剑堂?杜淮商想了想,阿爹说过,执剑堂似乎是太玄派中重要之地,也是保护太玄派的第一力量。阿爹好像还说过……想要太玄派承认修行完成,不止要寻一柄属于自己的剑,更要通过执剑堂设下的考验……
“我知诸位江湖同道心有牵挂,便不多说,还请诸位想进入万藏楼的江湖同道请至我左手边。”名为高子阳的年轻男子一指左手边,随后又道:“待查阅诸位的过路文书后,便可进入隐秋山。”
那一干人数不少、打扮也是各式各样的江湖人如果暴动起来,光靠高子阳带来的六个执剑堂弟子是绝无可能挡住的。可不知是不是碍于太玄派威名,还是早已习惯了太玄派这样的处事方式,一个个都乖乖地将自己随身携带的过路文书拿出来。
穿着水蓝衣裳的年轻男女,开始查阅江湖人的文书。
这时候,高子阳看向只剩小孩儿的队伍,他们一个个眨巴着眼睛,模样看起来乖巧又听话。
高子阳对此,只是微微笑了下:“诸位小友,请去我右手边,待替你们检查完身体后,你们也可以进入隐秋山。”
检查身体?不是什么难事嘛,杜淮商如此想着时,又扶了扶肩上的包袱,看向程叔,郑重其事地说:“程叔,我去了。”
离队伍不远的程叔微笑着点点头。
杜淮商转过头,盯着前面有一会儿后,又回头道:“记得和我爹娘说一声,我会想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