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争吵(2/2)
他喘了口气,声音带着一种近乎绝望的恳求:
“我再给您举个更现实的例子!剧本最后那场重头戏,得去米国拍!还得带过去整整两大集装箱的特殊道具!那些玩意儿,精密、易碎、价值不菲,根本走不了空运!只能走陆运转海运,再转陆运!这路线有多长?环节有多复杂?风险有多大?您想过吗?!光是为了确保这些东西能安全、准时抵达拍摄地,我们就得提前至少一个月装箱发运!现在陆运通道紧张得要命,国际物流更是排期困难,我得动用多少老关系,砸多少额外的‘加急费’才能确保万无一失?这时间、这成本,您算过吗?!”
“这些东西我这边还要用啊!”张风帆立刻反驳,语气急促,“米国的戏份要等最后才拍!前面的棚内戏、车叶县的外景戏,这些道具都得用!难道要它们提前一个月就‘消失’在片场?这怎么可能!”
他似乎想到了一个“解决方案”,声音拔高:“能不能两边同步?我们分成四个组!A组拍车叶县实景,B组拍棚内古墓,C组拍现代线,D组提前去米国准备……”
“打住!打住!我的张祖宗!”毛鸿宾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近乎崩溃的尖利,打断了张风帆的“宏伟”设想,“还分四个组?!您当我是开印钞机的吗?!现在我们维持ABC三个组并行运转,制片部门就已经是人仰马翻,预算表天天拉警报!四个组?光是核心主创的分流、设备的重复租赁、人员的额外差旅住宿,就能把我们直接干破产!”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抛出了最后通牒,声音反而低沉下来,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意味:
“张导,道理我都掰开揉碎说了。要质感,还是要成本?您要是坚持您的‘真实’方案——人工降雪、分四组、道具提前运米国……行!没问题!我毛鸿宾绝不拦着您追求艺术!但您得答应我一个条件:再给我找来两千万!真金白银的两千万投资!只要钱到位,我二话不说,立刻去给您联系最好的造雪团队,协调最复杂的物流,安排最顶级的四个摄制组!您看怎么样?”
大会议室里陷入了更长的、令人窒息的沉默。空气仿佛凝固了。金一川甚至能感觉到门外小会议室里自己的心跳声。
两千万!这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他演过不少大制作,但一部电影在筹备阶段为了一个场景、一个效果,制片人就直接向导演索要两千万追加投资,这种场面他还是第一次“旁听”。这让他对《二十七夜》这个项目的庞大和烧钱程度,有了一个极其震撼的认知。
他靠在椅背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冰凉的矿泉水瓶身。张风帆会妥协吗?为了追求他心中的“真实”质感,他真能再拉来两千万?还是最终不得不向现实低头,选择相对廉价的绿幕方案?
金一川忽然意识到,自己即将试镜的这部电影,其幕后的博弈和挣扎,其承载的期望与压力,可能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和沉重得多。
这不仅仅是一个角色,更是一场关于艺术理想与商业现实的宏大战争。
或许,还有其他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