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东方营(2/2)
当俄国人渡过奥得河,逼近柏林时,彼得逃往西方。因为大家都觉得,东方营会像其他俄国战俘一样,被判处长期劳役。
德国陷入战败的混乱后,彼得第一次对德国人产生了同情。他意识到,德国人也和他一样,经历过忧虑与苦难,同样渴望和平,并非所有人都像集中营指挥官和劳动小组长那般恶劣。
这种认知,或许主要源于他新学到的德语知识,也可能是因为他与德国技术工人的合作。在这些工人中,有前军官,也有身无分文的知识分子,有好同志,也有坏家伙,有诚实的,也有虚伪的。彼得由此意识到,人在哪里都一样,于是决定在新兴的民主德国度过余生。
那年夏天,一个苏联委员会来到集中营,呼吁所有俄罗斯人返回苏联,并承诺他们会受到热烈欢迎与宽恕。
彼得思念祖国俄罗斯,相信了这些承诺,更何况他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罪责。许多同胞和他一样选择相信,一同回到了祖国。然而在苏联,等待他们的却是劳改营和监狱。
“也许斯大林有他自己的考量,”彼得若有所思地说,“但我不想就这样崩溃。我曾是斯大林和苏联的好士兵,为自由而战,也为自己的自由而战。只要我还有能力自卫,就不会让他们夺走我的自由。”
他确实这么做了,而且和威尔斯一样,抓住合适的机会成功逃脱。尽管被抓回去的话,很可能会被枪毙,但他并不害怕。
“被枪毙死得痛快,”他说,“但饥饿和殴打却会让人慢慢折磨致死。”
“你这枪是怎么来的?”威尔斯问道。
“不是所有警卫都时刻保持警惕,”彼得笑着回答,“有些人爱伏特加胜过爱自己的职责。手里有了武器,总归感觉自己更有力量。”
威尔斯似乎从这个俄罗斯人脸上捕捉到了一丝略带自负的微笑。他能相信彼得吗?谁又能确定这个彼得说的是不是实话呢?说不定他只是想骗取赏金罢了。但威尔斯强压下这些怀疑的念头,毕竟彼得之前的种种行为与他心中的猜忌并不相符。
接下来的几天,事实证明了这个俄罗斯人态度的诚恳。
他们无需为吃饭发愁,每当饥饿来袭,就扮成“土匪”光顾最近的农场。人们对布拉特诺伊的恐惧根深蒂固,所以他们一路上畅通无阻,轻松就能找到食物,还能为后续的旅程储备物资。
他们一路向西,有时会搭卡车,但大多时候还是选择步行。
“嗷呜!”远处传来狼群的嚎叫,它们不止一次地在周围徘徊,近得他们都能瞧见那闪烁着黄色光芒的眼睛。
有时,在一些偏僻的农场,他们会受到热情的款待。人们会施以援手,给他们一些自家做的简单饭菜,和他们一起喝茶,分享剩下的玛霍卡烟草。没有人问他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他们似乎并不想知道,却很乐意与威尔斯和彼得坐在一起。威尔斯一直都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彼得打算到达基辅后,抵达匈牙利或捷克斯洛伐克边境。他似乎对这条路线上的藏身之处了如指掌。威尔斯很乐意陪他同行,毕竟和俄罗斯人一起穿越这个国家,肯定比独自一人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