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汉宫娇华:帝女传奇 > 第283章

第283章(1/2)

目录

元日午后的长安西市,人潮挤得像刚出笼的包子,肩碰肩、脚踩脚,叫卖声、笑闹声裹着脂粉香,在雪后的空气里发酵成一团热烘烘的气。

刘妧微服走在陈阿娇身侧,青布裙角被人蹭了好几下,却浑然不觉——她的目光,早被街角绸缎铺挂着的\"波斯锦汉襦\"勾住了。那襦裙领口用鸽蛋大的琉璃珠镶成汉式云纹,珠光流转间,竟像云里藏着星子;下摆却泼洒着波斯藤蔓,缠缠绕绕,把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纹样拧成了一股绳,奇异地和谐。

\"这位娘子,好眼光!\"绸缎铺老板娘系着条越人锦带,腰肢一扭就凑了上来,指尖划着襦裙的纹路,\"这是新到的'胡汉锦',用罗马织法打底、汉地纹样绣花,针脚比宫里尚方署的还细三分!\"

她拽着衣襟转了个圈,琉璃珠\"叮叮\"撞出脆响,\"您摸摸这料——波斯的金线混着汉地的桑丝,比宫廷贡锦轻薄,却暖乎,穿在身上像裹了团会发光的云。昨儿安乐公主府的侍女来,一下子买了三件,说比宫里的旧样式俏,穿去赴宴,眼珠子都快被人盯出来了!\"

刘妧伸手摸,指尖先触到冰凉的琉璃珠,又划过温润的锦面,两种触感撞在一块儿,竟像春雪落在炭火上,不别扭,反生出种新鲜的暖。

\"这藤蔓绕着云纹,\"她喃喃道,指尖跟着纹路走,\"倒像西域的商队跟着汉地的驿道走,你护着我,我缠着你。\"

陈阿娇在旁抿嘴笑,眼角扫过老板娘腰间的越人锦带:\"老板娘,这襦裙的绣娘,怕是个走南闯北的主?\"

老板娘拍着大腿笑,声音脆得像敲锣:\"可不是!是阿月织坊的越人绣娘,跟着波斯商队走了三年丝绸之路,回来就织出这新鲜花样。她说'好衣裳,得让百国的针脚都说话',不像有些老顽固,总说'汉人的衣裳就得有汉人的样'!\"

这话刚落,旁边一个戴毡帽的老者就哼了声:\"胡闹!衣裳都没了规矩,还叫什么衣裳?\"

老板娘立刻瞪回去:\"张老爹,您去年穿的粗布袄,磨得后背开花,怎么不跟规矩较劲?这新样式又暖又结实,比您那'规矩袄'强十倍——规矩能挡风寒?能让百工干活利索?\"

老者被噎得胡子翘,却没再反驳,扭头嘟囔着\"年轻人的玩意儿\",脚步却往铺前挪了挪,眼神忍不住往襦裙上瞟。

往前走没几步,\"霓裳绣坊\"的幌子在风里摇得\"哗啦啦\"响,像在招手。绣娘们坐在门口的绣架前,飞针走线,线头在阳光下跳着舞,活像一群刚破茧的彩蝶。

首席绣娘是个鬓角带霜的老妇,手指关节虽有些变形,捏着金梭却比小姑娘还稳。见刘妧驻足,她干脆把案上的\"百国嫁衣\"样图往石桌上一铺,图上的红线蓝线缠得像团乱麻,偏又乱中透着股说不出的顺。

\"娘子瞧瞧这个,\"老绣娘嗓门亮得能穿透人潮,指尖戳着样图,\"上襦是汉地的'凤求凰',凤羽用印度金箔贴的,太阳底下能晃瞎眼;下裙却绣着佛教八宝,宝相花里掺了越人银线,摸上去糙糙的,有劲儿,耐穿!\"

陈阿娇弯腰细看,指着袖口的纹路——那里的针脚打得密密实实,像撒了把芝麻,斜斜的,带着股野趣:\"这是倭国的'刺子绣'吧?针脚斜着走,倒跟我们的'打籽绣'合得妙,像俩老姐妹搭伙干活,你扶我一把,我帮你一程。\"

老绣娘眼睛一亮,手里的金梭差点掉地上:\"哎哟,娘子是行家!\"她赶紧往刘妧跟前凑了凑,压低声儿,\"这针法是去年倭国使者的侍女教的,说能防磨。配着咱的打籽绣,又结实又好看——比单纯的汉绣多三分野趣,新娘子穿了,哪怕下地干活都利利索索,不像有些嫁衣,只能挂着当摆设!\"

刘妧的目光落在样图上的凤头——那凤嘴里,竟衔着颗波斯琉璃珠,红得像团小火苗。她忽然想起自己的皇后袆衣,十二章纹规规矩矩排着队,像列好队的士兵,哪有这般鲜活的热闹?

\"这凤衔珠的心思,\"她轻声道,\"比宫里的龙凤呈祥,多了份......烟火气。\"

老绣娘咧嘴笑,露出两颗缺了的牙:\"可不是!是阿月的越人徒弟想的,她说'凤凰也得食人间烟火,不然哪有力气护佑新人'?\"

\"秀儿,转个圈我瞧瞧!\"前头\"锦帽铺\"的掌柜举着顶暖帽吆喝,声音里裹着笑。

秀儿戴着帽子转了个圈,粗辫子甩得像小鞭子,帽檐上的波斯琉璃珠\"叮叮\"响:\"掌柜的,这帽檐真不冻耳朵?去年我戴的棉帽,檐子软塌塌的,风一吹就贴脸上,冻得跟红萝卜似的,绣活都捏不住针!\"

掌柜拍着胸脯,掌心的老茧蹭过帽檐的藤编,\"这藤是越人用桐油浸过的,硬挺!里面垫着阿月织的'拒风锦',比棉花还暖,又不闷汗——太后都订了两顶,说是'越汉暖帽',你说中不中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