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汉宫娇华:帝女传奇 > 第302章

第302章(1/2)

目录

“从这过,喝茶方便。”马库斯用石头压着绳头,“我那钢锤吵,你多挂两盏灯,照着路。”

“行,”阿罗憾往绳上系个小铃铛,“你一来铃就响,我提前温好酒,本地米酒,烈得够劲。”

开春第十三日,市场试营的锣鼓喧天,震得骑楼檐角铜铃“叮铃”乱响。

刘妧刚进东市,衣摆花纹跟着动——踩过食肆巷青石板,米糕样子“腾”地冒出来;走到手工艺品街,竹器纹“唰”地展开,引得孩子们追着跑,喊着“看米糕!看竹筐!”

“这衣服的线是阿月新染的,用了越人草木灰,遇热就亮。”她拢拢袖,“昨儿小宦试穿,走到油坊区还亮了油壶影子,逗得张屠户喊‘比幌子还管用,省了半吊钱灯笼’。”

陈阿娇站在骑楼下看灯笼,灯笼纸浸了桐油,透着暖黄的光,上面的广告用汉越文写得热闹。

“王老实的米糕摊广告画着淌糖的米糕,注着‘热乎出锅,两文一个’;张二婶的画着芝麻,写着‘越人藤炭烤,香透半条街’。”她指着灯笼穗,“阿勇编的竹丝缠线,风一吹就转,刚有个老汉问‘哪卖这米糕’,我指给他了。”

王老实的米糕摊前围满了人,蒸笼“突突”冒白气,把他的脸熏得通红。

“新做的瓷托盘,托热糕不烫手!”他递米糕,托盘底的“尝新”二字沾了水汽,晕成浅红,“阿月帮我画的,说‘字软乎乎的亲切’,刚有个大婶买五块,给孙儿当晌午茶。”

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孩踮脚够托盘,王老实塞给他块小的,米糕渣沾在孩子嘴角。

“慢着吃,刚出锅的——你娘昨儿还说,我这米糕配你家腌萝卜干才够味,酸溜溜的解腻。”

旁边张二婶敲着胡饼铛“哐当”响,饼香混着米糕甜气飘得老远。

“老王你别抢客!”她往铛里撒芝麻,芝麻“噼啪”跳,“我的胡饼夹你家米糕,客人才不跑,刚有个大婶要了一套,说‘比单吃强十倍,胡饼脆,米糕软’。”

王老实乐了,用米糕铲敲敲蒸笼:“那你得分我点利,用了我的米糕当馅!回头多送你两笼,试新口味——今儿掺了点越人带来的椰丝,甜丝丝的。”

食肆巷里,老钱的“家常食府”刚挂牌,木牌上的“家常”二字是阿月用线绣的,针脚胖乎乎的。

“今儿试营,卖汉地家常菜,配越人藤编餐具。”老钱掀锅盖,菜香裹着藤条清香涌出来,“你看这分餐盘,一格装菜一格盛饭,不像以前混在一个碗里,黏糊糊的不干净。”

越人阿勇往桌腿缠线,线是蓝靛染的,缠得密密实实。

“这桌腿是老榆木,怕潮,缠上咱越人的‘防蛀线’,三年不生虫。”他拍着桌子,“王大叔昨儿在这试吃,说‘比他家炕桌稳当,能放十个蒸笼’。”

有个戴方巾的食客指着墙上的菜单笑,菜单上画着油面条、胖包子,都是阿月的手笔。

“老钱,你这菜单画得比写的清楚,这碗面看着就饿!”他指着包子图,“这褶子画得真像,我要两个,褶子少了可不依!”

老钱挠头笑,耳后的面粉“簌簌”掉:“我不认字,阿月帮我画的,说‘不认字的看画也能点,连隔壁聋大爷都能指着图要饺子’。”

手工艺品街的阿月织坊里,藤条“簌簌”落青渣,她正教汉地媳妇编竹筐,筐沿缠着红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