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秋光偷渡韶华 > 第294章 校庆前夕的雨丝与暖意

第294章 校庆前夕的雨丝与暖意(2/2)

目录

“两个要求不太一样。一个是在老城区的旧宅子里,主打禅意和东方美学;另一个靠近湿地公园,想要融入一点自然生态的感觉。”江明华一边说,一边用指尖在桌上轻轻比划着,“东方美学的,打算多用些传统元素,但避免老旧感,采光特别重要;湿地公园那个,主体结构想用更多玻璃和原木,引入室外的景观,模糊室内外的界限……”他的眼神在暖色的灯光下显得专注而神采奕奕,谈起创意时总是不自觉地带着热忱。

林雪萍安静地听着,目光落在他因投入而微微放光的眼睛上。她发现,每当谈论起这些空间如何被赋予美感和功能的构思时,他整个人都会焕发出一种特别的魅力,带着强大的创造力内核。“模糊边界……这个概念很有意思。”她轻声说,“就像教学有时候也像在模糊学科的边界,让学生看到知识是一个整体。”她自然地想到了自己的生物教学,那些与化学、物理乃至哲学交汇的点。

江明华微微一怔,随即眼中漾开温暖的笑意,那笑意几乎要蔓延到唇角:“是啊,殊途同归。打破壁垒才能有更广阔的天地。”他端起温热的柠檬水喝了一口,然后很自然地把手伸进口袋,拿出一个折叠整齐的信封大小的图纸。“对了,那天在办公室等你批卷子时随手画的。”他将图纸推到林雪萍面前。

林雪萍好奇地展开。这是一张简单的铅笔手绘稿,线条流畅而富有设计感。主体竟然是一枚印章的设计图。古朴典雅的方形底座,顶端被设计成一个简约抽象的山峦造型,侧面的线条模拟了书本层叠的效果。旁边还有小字标注:“学贯古今,心向山海”。设计稿虽然简单,但构思巧妙,融合了学术元素和开阔意境。

“这是……”林雪萍抬头,眼中带着惊喜和困惑。

江明华看着她的表情,眼底笑意更深,带着一丝孩子气的期待:“给校庆献礼?或者就只是……觉得这个意象不错?用你们生物学的视角看,DNA编码是微观密码,这可以算是……人文精神的宏阔印鉴?”他找着词解释,眼神亮晶晶的。

林雪萍仔细看着那枚小小的印章设计图,仿佛能感受到笔尖划过纸张时他的专注和心意。指尖抚过那书本层叠的侧面线条和象征山峦的顶端,心头某个柔软的地方被轻轻触动。她抬眼看向江明华,那双清亮的眼眸里映着咖啡馆暖黄的灯光和温柔的笑意:“设计得太好了……‘学贯古今,心向山海’,这八个字也好。印在心里了。”她把“印在心上”说得很轻很轻。

江明华的心口像是被什么温软的东西填满了,满足感悄然漫开。窗外的雨声淅淅沥沥,咖啡馆里低徊的音乐流淌,空气中充满了面包、咖啡和潮湿雨气的混合味道。侍者送上了他们的食物和饮品。

热牛奶散发着浓郁的暖香,上面甚至还拉了一个小小的、可爱的爱心图案。林雪萍捧着温热的杯子,小口啜饮着,牛奶的暖流从喉咙滑入胃中,熨帖了胃袋也柔和了神经。她拿起叉子,小口吃着新鲜的蔬菜沙拉。江明华则是大口吃着酱汁浓郁的意面,动作并不粗鲁,带着一种对食物理所当然的接纳和享用态度。

两人之间,不再只有工作交流。轻松的话题自然展开。从今天学校里校庆布置的各种趣闻(林雪萍笑着讲了几个学生的小乌龙),到工作室那只据说最近越发粘人的猫(江明华吐槽它抓坏了一小张刚打印好的图纸),再到林雪萍办公室窗台上那盆新买的薄荷长势如何,江明华甚至还推荐了一家新发现的、味道很正的烧烤摊,说下次想带她去尝尝……谈话像窗外的雨丝一样细密而自然地流淌着,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全是生活缝隙里洒落出来的微光与暖屑。

时间在不经意的对视、分享的笑声和雨滴敲打玻璃窗的伴奏声中悄然流逝。当杯中最后一点牛奶喝完,盘子里的食物也所剩无几,两人都有了七八分饱意。窗外雨势未停,夜色被雨水晕染开,城市灯火在湿漉漉的地面上投下斑斓的倒影。

“家里还有鱼头汤,我妈留的。”林雪萍看着窗外的雨幕,带着一丝慵懒的满足感轻声说。

“那…正好回去暖暖身子。”江明华叫来侍者结账。等账单的间隙,他拿出手机看了看时间,“九点多了。”

林雪萍点点头,把桌上那张折叠起来的印章设计稿小心翼翼收进自己的手包夹层里。

江明华见状,唇角的弧度又加深了一点。他起身,拿起一旁半干的风衣:“走吧。”他又拿起自己那件披在林雪萍身上的西装外套。西装外套湿了大半个后背,在暖气房里干了又湿,带着一点潮气。

“外套…我明天送去干洗吧?”林雪萍也站起来,看着那件皱巴巴的西装。

“不用,回去扔洗衣机。一件衣服而已。”江明华毫不在意,自然地伸手替她重新整理好棒球服的领子。

推开咖啡馆的门,一股湿冷的、充满清新雨意的空气扑面而来。雨没有变小,反而下得更加绵密均匀,细细的雨丝在路灯的光柱里密密斜织,无声地滋润着城市的每一寸角落。地面已经完全湿透,反射着粼粼的灯光。

江明华撑开他带来的一把宽大的黑色雨伞,轻轻一按机括,“嘭”的一声轻响,伞面迅速张开,如同一片小小的、移动的屋顶。他将伞面明显地向林雪萍那边倾斜,确保她完全笼罩在伞的保护下,自己却有半个肩膀暴露在雨幕中。

“走近点,雨挺密的。”他低头对她说,声音被雨声包裹,显得格外低沉柔和。

林雪萍应了一声,没有丝毫犹豫地向他靠拢了一步,几乎贴在他的手臂外侧。她的手臂轻轻挨着他风衣的布料,隔着薄薄的衣物能感受到他身体的温热和有力的臂膀支撑着伞柄的稳定。头顶是噼啪作响的雨滴敲打伞面的声音,鼻尖萦绕着雨水的清新、泥土的芬芳和他身上清冽干净的气息,混成一种奇特的、让人安心的氛围。

两人没有再说话,就这样肩并肩,共用着同一方小小的、移动的干燥空间,在雨丝编织的帘幕里,沿着湿漉漉的人行道慢慢前行。风带着湿润的凉意从侧面吹来,雨丝飘斜。江明华又悄然将伞再往她那边挪了一寸,伞骨上滑落的雨水直接打湿了他风衣的另一侧肩头。路灯的微光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在雨中交织在一起。

这份无声的守护和贴近,伴随着脚下踩过积水溅起的轻微声响,以及彼此呼吸的近在咫尺,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更能直抵人心。林雪萍偶尔抬头看看他轮廓分明、被雨水晕染得有些朦胧的侧脸,再看看那为了护住她而被雨水打湿的肩膀,心中涌起的是细密的、如同春雨般温柔而绵长的暖意。被保护、被放在心上的感觉如此具象,驱散了夜晚所有的微寒。

走过两个路口,快到林雪萍家楼下时,雨势竟神奇地开始转小。细细的雨丝变成了几乎感觉不到的毛毛细雨,轻柔地飘落,连声音都变得轻柔了许多。

在楼道口昏黄的感应灯光下站定,雨水湿冷的潮气在四周氤氲。楼下小花园里花草的香气在雨后变得格外清新浓郁。

“雨小了。”林雪萍抬头看着墨蓝色的、点缀着稀疏云朵的天空,轻声说,语气里有种雨后初晴般的轻松。

“嗯,”江明华收起伞,甩了甩上面的水珠,侧身正对着她。他的头发被细雨打湿得更明显了一些,额前几缕湿发凌乱地垂着,更添几分不羁的帅气。他看着她,目光深邃而专注,带着点被打湿后慵懒的温暖,“快上去吧,洗个热水澡,别忘了热鱼头汤。”他的声音在静谧的雨夜显得格外清晰、低沉而富有磁性。

“好。”林雪萍点点头,心里某个地方被那一声叮嘱填得满满的。她看着他的眼睛,那里面清晰地映着小小的她,以及楼道口温暖的光晕。千言万语仿佛都沉淀到了眼神里,她只是轻声又补充了一句:“你自己开车回去,小心点,路面滑。”

江明华点点头,嘴角噙着温柔的笑意:“知道了。晚安。”他伸出手,极其自然地替她将一缕被细雨微微打湿、黏在脸颊上的发丝轻轻捋到耳后。他的指尖温热,带着薄茧,划过她敏感耳廓的皮肤时,激起一阵细微的电流般的酥麻感,迅速蔓延至后颈。

林雪萍的呼吸微微一滞,耳根悄然染上一层不易察觉的红晕。她轻轻应了一声:“嗯,晚安。”

她看着他转身,撑开那把湿漉漉的伞,重新走进朦胧的细雨帘幕中。高大的背影在潮湿的夜色里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下一个转角处。

林雪萍在楼道口站了一会儿,才转身走进楼里。空气里弥漫着雨后泥土和青草的混合气味。她摸着口袋里那张似乎还带着他指纹的印章设计稿,想着他打湿的肩膀,心底那片被春雨浸润过的地方,软得不成样子。被一个人如此妥帖地安置在心尖上的感觉,如同这春夜微凉的细雨过后,悄然滋生的融融暖意,无声无息,却已铺满了心房的每一个角落。

回到有些清冷寂静的家中,打开灯,暖黄的光线瞬间驱散了进门时的黑暗。客厅茶几上,母亲留的便利贴清晰可见:“厨房冰箱,鱼头汤用蓝花碗盛着。”她脱下棒球服,直接走向厨房,脚步轻快。

厨房的灯光亮起,打开冰箱门,果然看到一只青花瓷大碗,里面凝着乳白色的鱼头豆腐汤。她将碗小心端出来放进微波炉,设定好时间。碗身沁凉的触感让她不由想起雨中他温暖的手掌。微波炉开始嗡嗡作响,橘黄色的光在里面旋转。厨房小窗开着一条缝,窗外依旧飘着若有似无的雨丝,带着湿意的微风吹进来,拂过脸颊。外面远处城市的霓虹在细雨中晕染成一片模糊而柔和的光团。

手机屏幕亮起,一条新信息提示跳出:

“安全抵达。湿衣服已丢洗衣机。好好休息。M.H.”

简短的几个字,仿佛带着跨越雨幕传递过来的体温。林雪萍唇角抑制不住地向上弯起,指尖在微凉的屏幕上轻点:

“汤热上了。你也别熬太晚。晚安。X.P.”

她放下手机,微波炉也发出了“叮”的提示音。她取出热气腾腾的鱼头汤,乳白色的汤汁在碗里轻轻晃动,浓郁的鲜香瞬间溢满了小小的厨房。她捧着碗走到窗边,静静地看着窗外朦胧的雨夜灯光,喝下一口滚烫鲜美的汤,胃里立刻升腾起一股由内而外的温暖。窗玻璃上凝结着细微的水珠,模糊地映出她温柔的脸庞和眼底未散的柔光。

这春夜的雨,或许还有些微凉。但心底深处那道名为“江明华”的暖流,已经筑起了一道坚实而温柔的堤岸,将所有的喧嚣、疲惫与寒冷,都稳稳地挡在了岸的那一端。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