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又分钱(2/2)
余坤安和余坤清赶忙将马车上的东西一一卸下,把两只小猪崽拴在院子的一根柱子上。
交代老太太先看着这些东西,说道:“阿奶,您帮忙看着点这俩小猪崽,我和阿清去村委还马车。”提了一条鱼又上马车。
两人来到村委,先是将马车赶到牲口棚,把马车还给了老赵,还特意将那条鱼送给了他,以表谢意。
接着,他们又去办事处交了租借马车的5毛钱,和村会计简单打了声招呼,便匆匆往家赶去。
他两人往回走的时候,路过一片树林,一群孩子在林子下追跑玩闹,也不觉得饿或渴的,一个个身上脸上都是灰土和汗,还笑得那么欢乐。
他们家几个小孩,也正围坐在一起,用草叶、树叶和破旧的烂瓦片,热热闹闹地玩着“过家家”的游戏。
余文洲年纪最小,模样乖巧地坐在中间,扮演着家里“小孩”的角色。其他孩子则一本正经地当起了“长辈”,什么“阿爷”“阿奶”“大伯”“二婶”,家里能有的称呼,全被他们派上了用场。他们一会儿“做饭”,一会儿“话家常”,有模有样,仿佛真的置身于一个温馨的小家庭之中。
余坤安站在一旁,嘴角噙着笑,静静地看着这一幕。
他不禁在心底感叹,“过家家”这个游戏,就像一颗神奇的种子,从未经过刻意的推广普及,却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历经岁月的洗礼,依旧风靡全国,成为孩子们心中永不褪色的经典游戏。
两人在一旁站了好一会儿,余坤清脸上笑眯眯的,忍不住蹲下身去,饶有兴致地看着孩子们“切菜做菜”。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互相称呼着“老头子”“孩子他爹”,那稚嫩的声音里满是童真与欢乐。
“哎呀,安子,你们家这群孩子可太逗人了!”余坤清忍不住开口夸赞道。
这一声夸赞,才让一群沉浸在游戏中的孩子注意到了他们。
“老叔,你和阿清叔钓到鱼了吗?我们晚上有鱼吃吗?”余文泽像个小大人似的,一下子从地上站了起来,眼睛亮晶晶地望着余坤安。
其他孩子听到“鱼”这个字,也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眼巴巴地盯着余坤安,那渴望的小眼神,仿佛能穿透他的身体。
“钓到好多鱼呢!这可多亏了你们挖的蚯蚓,晚上就炖鱼肉给你们吃。”余坤安笑着,伸手轻轻弹了弹二侄子余文泽的脑袋。
说着,他弯腰拎起旁边还乖乖坐着当“小孩”的小儿子,招呼道:“走了,回家了。”
随后,又扯着嗓子,对着其他几个孩子喊道:“都跟我先回家吧,玩了这么久了,一个个晒得跟小黑炭似的,还脏得像泥猴,赶紧回去洗洗干净。”
吆喝着一群孩子进了院子,孩子们的目光瞬间被拴在柱子上的两只小猪崽和水池里的鱼吸引住了。
他们兴奋得像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麻雀,一会儿围着猪崽左看右看,一会儿又跑到水池边转个不停,嘴里还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声。
余坤安看着孩子们这副模样,也没去管他们,任由他们尽情地撒欢。
此时,他只觉得嗓子干得冒烟。他大步流星地走进伙房,抄起搪瓷缸,仰起头,“咕咚咕咚”地猛灌起来。
喝完,他顺手将搪瓷缸递给余坤清,余坤清也如他一般,接过搪瓷缸,也大口大口地喝着。
等两人稍稍缓过劲儿来,余坤安的目光落在了桶里的鱼上。
经过一下午的奔波,鱼儿们早已没了先前的活力,大多翻着白花花的肚皮,有气无力地漂在水面上。
他扭头看向余坤清,说道:“阿清,还有这么多鱼呢,你再拎几条回去呗。”
余坤清摆了摆手,说道:“我家里人少,这大热天的,鱼放不了多久,吃不完就坏了。之前我提回去的已经够多了,剩下的这几条鱼,你看着处理吧。我得先回去了。”
余坤清说完,他拿起之前分给他的那份包子,和在院子里忙活的老太太打了声招呼,便匆匆回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