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移动城市种田指南 > 第334章 哪个没素质的把行星残骸乱扔?(4K)

第334章 哪个没素质的把行星残骸乱扔?(4K)(1/2)

目录

为了确保自己没有看错,离野特地再看了一遍。

确实是由星际航母所改造而成的。

“没想到居然还有星际航母这种太空舰船。”他不禁感慨。“如果是太空战争的话,一定非常壮观吧?”

此时此刻,整个工业区因明日联盟的到来而警报声大作。

为此,离野派出诺薇与之进行交涉,打消了对方的顾虑。

工业区的管理者,一个外形颇似直立章鱼的外星人就此前往明日号甲板,与众人会面。

“啧啧,真是新奇的载具啊!你们是太阳系的外星文明吗?”他说道。“噢对了,我叫普莱姆。”

离野正欲与其交流,却突然听到头顶传来了滚滚的轰鸣声。

只见工业区上空堆积的云层开始剧烈翻涌,如同被搅动的毒液沼泽,时而有电光跃现。

“这是要下雨了吗?”一旁的林悟问。

普莱姆的神色则变得有些不自然起来。

“我劝你们尽快做好准备,废品星球上的雨可没有那么友好,它可是酸蚀程度极高的酸雨。”

离野点了点头,拿起了对讲机。

“方勇,引力波控制器先别关。”

很快,天空便下起了雨。

雨恋呈现出病态的荧光绿色,每一滴雨水都是浓缩的工业废料和大气污染物的混合体。

当他们落在工业区时,那由废品金属建设成的工厂和设备当即被侵蚀出了大大小小蜂窝状的空洞。雨水顺着建筑表面蔓延而下,一路滴落到了地面,在工业区纵横交错的排水沟中变成了冒着泡的腐蚀性溪流。

工业区里的居民、工人和拾荒者纷纷蜷缩进你了附近的防酸棚下,听着雨点敲打金属顶棚的刺耳声响。

望着眼前的大雨,普莱姆不禁连连摇头。

“这一回又得进行大修缮了。”这个工业区管理者沮丧地说道。

明日联盟则安然无恙。

引力在上空编织成了一张看不见的巨网,每一滴雨滴都被精准捕获,悬浮在半空中。

从远处看,数以亿计的雨滴就此形成了诡异的静态矩阵。

等雨停的同时,离野也没有闲着。

他就此和普莱姆交流了起来。

“塞卡特星应该也经历了超自然魔改吧?这里降临的怪物和变异生物是怎样的?”

从普莱姆口中,他得知了详细情况。

在这颗废品星球上所降临的怪物和变异生物,全部都是废品垃圾风格。

它们严重威胁到了塞卡特星本地居民的安危。

其中最凶残的怪物和变异生物栖息在海洋里。

从普莱姆的描述上来看,等级至少为5级。

离野轻轻点了点头。

等明日联盟有空,可以前往海洋狩猎它们,以便获取掉落资源。

就在这时,天空中的十几个虫洞开始了运作。

在一系列令人牙酸的维度撕裂声中,数以万吨计的星际垃圾犹如洪流般被粗暴的喷吐而出。这洪流越来越汹涌,简直如同小型海啸。

普莱姆见状不禁一拍脑袋。

“噢,偏偏得是这个时候来”

离野的视线则是落在了其中一个虫洞上。

这个虫洞内部出现了一道柔和的光线,紧接着一个个小型舱室从中浮现而出,足足有上百个之多。

在光线的牵引下,这些舱室缓缓降落到了地面。

“那又是什么?”离野不禁问道。

普莱姆循着他的方向望去,看清后瞬间恍然大悟。

“喔,那是被麦卡伦星系放逐而来的罪犯们。”他解释道。“按照管理,每个罪犯被放逐前都会被发放一套衣食住行的用具,一把刀具,以及足以维持自己7天生存的口粮和淡水。不过实际上,绝大多数罪犯在着陆时都会被本土居民们洗劫一空.”

离野看向了那些舱室。

在酸雨的侵蚀下,舱室已经变得千疮百孔。

雨水逐渐渗入了舱室中,导致其中的罪犯纷纷发出了惨叫声——不得不说,他们这回来的确实不是时候。

头顶的虫洞则是停止了运转,重新进入了待命状态。

抵达了塞卡特星后,所有人的罪名和过往都已经不再重要。这颗废品星球将成为他们新的牢笼,而这里的规则只有一条——想方设法活下去,或者变成垃圾山脉里的一具骸骨。

从普莱姆的口中,离野得知了一系列新情报。

在塞卡特星上,像这种的工业区足足有几百个。

工业区的作用主要是消化拾荒者们搜集到的各种资源,以便打造出一系列粗糙的工业用品。

不光是产出工业用品,工业区还集社交、生活、贸易等功能为一体,俨然一座小城市。

数不胜数的拾荒者和大小帮派在此聚集,情况尤为复杂。

等到雨停了之后,普莱姆特地让手下带出了一批工业区出产的产品,给离野他们观看。

比如由多节废弃星际列车所构成的运输载具“百足虫”。

比如由飞船推进器改装而来的推进器。

比如由飞船护盾发射器改造而成的“反重力穹顶屋”,它可以悬浮在天空中,从而避开满是垃圾废品的恶心陆地。内部则由从废弃旅行飞船里拆卸下来的真皮沙发和壁炉。

又比如由战列舰隔热层压制而成的防弹衣。

种类繁多,千奇百怪。

在此期间,手下特地提醒了普莱姆一件事。

“明天就是向星渊尊大人上交供奉的时候了,老大。”

普莱姆如梦初醒,接着脸上出现了惆怅的神色。

“知道了。”他说道。

“你们要交的供奉是什么样的?”离野不禁问。

普莱姆言简意赅的回答。

“所有收入的35%。”

接着这名工业区的管理者又意识到了什么,脸上浮现出了一抹喜色。

“再努力工作个几年,我就能攒足钱进入绿洲生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