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双旦合作(6k)(1/2)
……
……
“来来来,兄弟们吃。”
包间里热闹非凡,圆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热气与香气交织升腾。
围坐在一起的,主要是陈龙大哥成家班的武行兄弟们和几位核心助理,气氛热火朝天,充满了豪爽的江湖气息。
大家用带着各地口音的方言大声谈笑,酒杯碰撞声不绝于耳。
顾清也被氛围感染,仰头一看发现熟人,举着一杯果汁,笑着走向了席间一位身材健硕、肌肉虬结的壮汉。
“周哥,好久不见了。”顾清主动伸出手。
被称作周哥的武指周伟明显愣了一下,随即吃惊地连忙站起身,用略带粗糙的大手握住顾清的手:“顾…顾清,你还认得我?”
他的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我当然记得周哥您啊!”
顾清笑容真诚,用力回握了一下,“上次拍《唐探》,曼谷街头那场追逐戏,您给我们设计的那套动作,又漂亮又符合人物设定,
思成哥看完监视器回放,当时就拍板说特别满意,夸您心特别牛!”
“哈哈,哈哈哈!你们喜欢就成!都是份内事,份内事!”
周伟被顾清如此清晰地记得细节并当众夸赞,顿时有些不好意思,下意识地抬手挠了挠自己剃得极短的板寸头,咧开嘴憨厚地大笑着。
他内心着实吃惊且激动,距离《唐探》拍摄结束已经过去大半年,剧组人员来来往往,
他万万没想到顾清这样一位日理万机的顶流,竟然还能一眼认出自己这个幕后武指,并且能如此具体地说出工作细节。
他能清晰地感受到周围其他武行兄弟们投来的羡慕目光,那种被尊重、被记住的感觉让这位硬汉心里暗爽不已,腰杆都不自觉地挺直了几分。
“顾清,别光站着聊了,快过来坐,菜都要凉了。”
主位上的陈龙大哥将这一幕尽收眼底,看到顾清如此尊重且真心对待自己这些幕后的兄弟。
他脸上的笑容愈发欣慰和亲切,连连招手呼唤顾清到自己身边的空位坐下。
“龙叔。”
顾清应声走过去,依言落座,侧头问道:“你刚才说有事要问我?”
“对啊,”陈龙大哥放下筷子,身体微微倾向顾清,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好奇与探究,
“我就是想问问你,上次你去那个《中华诗词大会》,真就现场背了那么多首诗?节目组真没给你准备提词器或者剧本?”
“真没啊,龙叔。”
顾清失笑,摇了摇头,“都是即兴的,当时台下那么多专家学者看着呢,用提词器不是一眼就被拆穿了。”
“哇!好劲啊!”
陈龙大哥闻言,立刻瞪大了眼睛,像是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忍不住用粤语惊叹出声,
随即又切换回普通话,语气充满了佩服:“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你这脑袋是怎么长的?也太聪明了吧!天才,你真是天才!”
作为从上世纪摸爬滚打过来的老派电影人,陈龙大哥内心深处特别尊重和羡慕那些有一技之长,
尤其是“有文化”、“有墨水”的人。
这或许也源于他早年因家境贫寒、学戏辛苦而未能接受系统教育,内心深处对知识怀有一份敬畏,甚至些许不易察觉的自卑。
因此,
顾清在节目上那种胸藏万卷、口吐莲花的才子形象,尤其是与人对抗连续背出两百多首含有关键字的诗词,
在他眼中简直是神乎其技,让他佩服得五体投地,羡慕不已。
“龙叔,您可千万别这么说。”
顾清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半是谦虚半是真诚地回应道,“您一个人能学会那么多门外语,能和世界各地的人交流;
又能打又能演还能自己拍电影,做导演、做动作指导,您这才是真正的天才,我跟您比,还差得远呢。”
他这话并非完全客套,
陈龙大哥那仿佛铁打的身体、永不停歇的精力以及在国际影坛取得的巨大成就,本就是无数人难以企及的天花板。
“哈哈哈,没有没有,”
陈龙大哥被反向夸赞,乐呵地大笑起来,摆着手,“我那些外语啊,都是半桶水,唬唬人还行,
真要说流畅交流,也就只能讲个两三句日常用语,跟你这满肚子学问比不了,比不了。”
他笑完,又像是想起什么,饶有兴致地追问:“对了,顾清,看你这么会背诗,作的词、写的曲也都古意盎然,韵味十足,你平时是不是经常看古书?”
“嗯,四书五经都粗略地看过一些。”顾清点点头。
“哈哈,《四书》我小时候我师傅于也逼着我背过!”
陈龙大哥像是找到了共同话题,谈兴更浓,甚至带着点得意,“我现在有还能背出来,你听着啊:子曾子曰……”
他竟真的即兴来了一段贯口,虽然发音带着明显的港味,但吐字清晰,节奏感十足,看得出是下过苦功的。
“龙叔,您背的这是朱熹《四书章句集注》里引用的版本吧?”
顾清听完,有些哭笑不得地指出。
这段背诵绕口诀,是民国时期的教书先生经常使用的。
而陈龙大哥的师傅的确是那个时期的人。
“哇!对对对!就是朱熹的那个…那个什么注!”
陈龙大哥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像是遇到了知音,激动地一拍桌子,对着顾清就竖起了大拇指,嘴里不住地发出“哇哇”的惊叹声,
眼神里的喜爱和欣赏几乎要溢出来,“顾清你是真的懂!
上次我参加马爷和窦文滔的那个节目,我背这段,他们都没听出来是哪一版的,利害!太厉害了!”
此刻的陈龙大哥,看着顾清的眼神充满了喜爱,恨不得这就是自家的崽呀。
顾清身上那种知书达理、温文尔雅却又丝毫不显迂腐,
同时眉清目秀、光彩照人的气质,简直完美契合了他心目中对于“文化人”兼“优秀后辈”的所有想象。
他羡慕得口水都快流下来了,心中暗自感慨:要不是自己年纪太大,顾清又年纪太轻,辈分和时代都不同了,
搁他年轻时在港娱的那个环境里,他真想当场认下这个“干儿子”。
在那个年代,圈内认干亲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用于巩固关系、互相提携,
陈龙大哥自己就认过几位对他有提携之恩的业界大佬做干爹。
“对了龙叔,您刚才说要找我聊的剧本……”
顾清被陈龙大哥那愈发炽热、宛如看“梦中情儿”的目光看得有些招架不住,赶紧轻咳一声,
将话题引回正事,以化解这微妙的尴尬。
“哦对对对!你看我,一高兴差点把正事忘了。”
陈龙大哥经提醒,一拍额头,恍然道,随即转向席间一位看起来气质较为文气、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杨子,把咱们写好的那个剧本拿过来,给顾清看看。”
那位被称作“杨子”的编剧连忙从随身包里拿出一份打印好的剧本,双手递给顾清,脸上带着温和甚至有些拘谨的笑容:“顾清老师,您好。
这是我根据大哥提供的思路,还有您之前聊的一些想法,初步整理写出来的剧本大纲和部分细节,您…您过目一下。”
他的目光复杂地交织着期待、紧张,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期待和紧张是因为,这个项目如果最终能被大哥采纳,并且大哥愿意亲自出演甚至为他争取导演的位置,这无疑是他职业生涯的一次巨大飞跃。
而那份复杂,则源于他辛辛苦苦、字斟句酌写下的心血之作,
如今却要交给一位如此年轻、面庞甚至还带着青涩感的“年轻人”来品评、定夺,这种感觉颇为微妙,五味杂陈。
“杨哥,您太客气了,叫我顾清就好。‘过目’可不敢当,我就是学习学习,随便看看。”
顾清连忙起身,双手接过剧本,对着杨子笑了一下,然后才低头,认真地翻阅起来。
然而,
就在他翻看第一页,看到主要人物设定和故事梗概时,眉头就不自觉地微微蹙起。
一直在暗中观察他表情的杨子心里顿时“咯噔”一下,暗自叫苦:‘不是吧?这么快就有问题了?’
“怎么样不错吧?”
一旁的陈龙大哥却是个急性子,没注意到顾清的微表情,嘴里嚼着菜,迫不及待地分享感受,“我觉得杨子这故事写得真不错,情感特别真挚!
当时我看完初稿,心里酸得不行,眼泪都在眼眶里打转,完全写到我们龙虎武师的心里去了!
“是…是不错。”
顾清一目十行地快速翻阅着,回应得略微有些勉强。
这倒不是他敷衍,而是手中的剧本与他前世记忆中那部名为《龙马精神》的电影,在核心人物和故事架构上产生了巨大的偏差。
他记忆中的《龙马精神》,主线是龙虎武师老罗与爱马“赤兔”相依为命,因债务纠纷陷入困境,为了守护家人(女儿和女婿)和延续电影梦想,
携手展开的一场充满啼笑皆非又温情脉脉的“保马行动”和自我救赎。
重要角色就三个:老罗、女儿小宝、女婿乃华。
故事映射港片武行时代的落幕,风格是标准的合家欢喜剧。
而此刻他手中的剧本,却全然不见女儿和女婿的踪影。
故事变成了:曾经风光无限的老牌龙虎武师老罗,因沉迷工作、忽视家庭,与儿子(一位新锐导演)关系冰冷,仅与爱马“赤兔”相伴。
同样因为债务问题,“赤兔”面临被夺走的危机,老罗被迫低头,求助於关系疏远的儿子,通过在儿子的新片剧组中拼命完成危险动作来赚钱还债,
从而在滑稽欢笑的合作中,逐渐化解父子心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