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改稻为桑(1/2)
“你详细说说。”
朱厚聪顿时来了兴致,连忙追问道。
严东楼这才娓娓道来。
“蜀绣历来深受各国达官贵人的喜爱,其做工精细、图案华美,可谓是‘寸锦寸金’…”
在严东楼的讲述下,朱厚聪也对蜀绣有了更深的了解。
大溪蜀绣以柔软的绸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
运用独特的绣枝,绣制被面、枕套、衣物、鞋子及画屏等等。
其主题也多为花鸟,走兽、山水、虫鱼人物。
蜀绣淡雅清秀的色彩,优美流畅的线条,形成了浓厚独特的风格。
而目前大溪的蜀绣,集中在大溪川西平原一带。
包括金堂、蒲江、江油,乐山、广汉、绵竹、夹江、彭山等二十三个县。
是以岷江、沱江、涪江、青衣江冲积而成的扇形平原,在地理上被称为冲积平原。
因为那里水土丰美,气候宜人,温湿度都适宜栽桑养蚕。
桑民们种桑养蚕,使用织机织成丝绸,接着在丝绸上进一步加工,才有了蜀绣。
“你的意思是,由我大梁自大溪购入蜀绣,再转售于境内?”朱厚聪问道。
严东楼闻言连忙躬身应道:“陛下圣明。”
“臣以为只要与大溪的货商畅通,接下来就是运大溪的蜀绣。”
“一匹上等的蜀绣,在大溪能卖到六两白银,如是销到大梁,能卖到十两白银以上。”
他略作停顿,见皇帝凝神倾听,便说出来自已最终的想法。
“若由朝廷出面,与大溪签订长期采买之约。”
“一方面可助其缓解国库之急,另一方面,溢利之差亦可充实我国库收,实为两利之策。”
众人听完,心中全都开始盘算起来。
司礼监这边,严嵩不由得点点头。
他觉得这确实是个好办法,既能够帮助大溪,又不会损害朝廷利益。
如果实施妥当,大梁每年未必不能再多百万两国库收入。
其他人对于川西的情况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并未多言。
只有楼之敬,从一开始就听得眉头紧皱。
几次想说话,都是欲言又止。
直到严东楼全部说完之后,他才踏前一步,神色肃穆的开口道。
“陛下,臣有异议。”
朱厚聪随即将目光转向他。
“楼卿,但说无妨。”
楼之敬理了理心中思绪,这才开口道。
“严大人所议,初衷确是良策。”
“然实际上据臣所知,大溪川西二十三县中,仅有五县植桑养蚕,其余十八县皆以农田为主。”
“川西地势优越,土壤多为紫色土,因长期种植水稻,部分更已育成肥沃水稻土。”
“对于百姓而言,粮食乃生存之本,而丝绸终为经济商品,故多数百姓仍选择种粮食,而非植桑养蚕。”
“基于这种情况下,川西五县全年所产蚕丝,总重亦不过五百万两,织成的丝绸则不足十万匹。”
“即便悉数售于我大梁,不计较损耗的情况下,最多不过值银百万两。”
“于大溪的国库窟窿来说,实属杯水车薪。”
楼之敬一番话说完,几位阁臣心中立马算了一笔账。
接着全都微微颔首,深以为然。
而严东楼这边也是眉头紧锁。
听完楼之敬的话,他自知此议确有些异想天开了。
楼之敬略顿了一顿,见众人认同他的话,便继续剖析道。
“再者,对大溪那些经营丝绸的大户而言,从川西转运至我大梁,不仅路途遥远、跋涉艰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