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前夫们,抉择吧 > 第421章 推动新项目

第421章 推动新项目(2/2)

目录

视频通话结束。

宋泊远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他看着电脑屏幕上刚刚收到的关于小女孩及其家庭背景的详细资料,摇了摇头。

熬?看来是免不了了。

他按下内部通话键:“小陈,立刻帮我订两张最快飞往阿坝的机票。通知一下,把手头紧急的工作交接好,你跟我一起去。”

电话那头传来年轻助理略显惊讶但立刻恢复镇定的回应:“好的,宋律!马上办!”

宋泊远重新戴上眼镜,眼神里已经没有了之前的质疑,只剩下属于顶尖律师的专注和高效。

既然老板决心已定,那他要做的,就是打赢这场看似不可能快速打赢的“仗”。

上海的暮色透过陆家嘴高层办公室的落地窗,将室内染成一片深邃的蓝。齐司礼从研讨会回来,就在公司内部进行选拔考试,这次带着新团队来和赵氏碰新研究项目。

匆匆而来,身上还带着淡淡的药草清香。他脱下略显古风的中式西装外套,露出里面质感极佳的真丝盘扣衬衫,姿态清雅地坐在会议桌一侧。

对面,赵明远也刚结束筛选人员,组建新研究团队,他穿着剪裁合体的现代西装,正熟练地操作着面前的超薄笔记本电脑。两人气质迥异,却第一次因公坐在一起。

桌面上颇为有趣地呈现出一种“古今”交融的景象:一侧摊开着几本厚重的线装中医古籍复印件,上面是密密麻麻的批注和人体经络图;另一侧则是亮着屏幕的平板,展示着复杂的生物信息学算法和云端架构图。白板上则画满了交织的流程框图与中医五行脏腑关系图。

“容易做出来的‘智能诊脉’,就是采集脉搏波形进行简单比对,但这种流于表面的设计还不如不做,要出就出精品。”齐司礼开口,声音清泠,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权威性,“脉象之妙,在于二十八脉的体察,在于浮、沉、迟、数、虚、实等细微变化,更在于与望、闻、问切合参,综合断证。”

赵明远神色凝重地点头:“单纯的压力传感器和波形分析,确实无法模拟老中医手指下的感觉。我们需要更精密的多维传感阵列,不仅能捕捉脉搏的力度、频率,还需能感知血流速度、血管壁的弹性微妙变化,甚至……”他顿了顿,看向齐司礼,“尝试量化脉势这种抽象概念。”

“正是。”齐司礼指尖轻点白板上“气”、“血”交汇处,“脉为血之府,气血之变化皆可循于脉。AI若要真能诊脉,必须建立气血津液、阴阳五行与脉象动态特征的超复杂映射模型。这非一日之功,需海量真实脉象数据与对应病证数据喂养、学习。”

他看向自己团队中一位负责数据建模的博士:“我们负责制定最精细的脉象信息采集标准,标注维度需远超现有体系,并深度介入特征提取环节,确保AI学习的是真正的中医逻辑,而非数字游戏。”

“明远科技负责攻克硬件和核心算法。”赵明远接口,语气斩钉截铁,“研发新一代高灵敏度的智能脉诊仪,集成多种生物传感器。算法层面,开发能处理这种超高维度、非线性关联的深度学习网络,尤其是针对脉象与全身症状、体质、甚至情绪状态的关联挖掘。”

“赵氏医疗则同步构建极完善的西医诊断数据库作为参照和融合基础。”赵明远继续道,“包括但不限于血液生化指标、医学影像数据、基因序列信息等。目的并非让AI依赖这些,而是为了后期实现中西互参。

当AI通过脉象和问诊初步判断为肝郁脾虚时,能调取西数据库中发现此类体质可能伴随的现代医学指标异常趋势,相互印证,提升诊断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最终目标,”齐司礼总结道,目光扫过全场,“是打造一位不知疲倦、集古今之大成的AI神医。

它能通过智能脉诊仪精准采集信息,通过深度问诊获取症状,融合中西医学数据库进行综合研判,不仅输出中医的证型和方剂建议,也能提供对应的现代医学健康风险评估和调理方向。”

会议室里安静下来,所有人都能感受到这个项目的宏大与艰难。这不仅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对古老医学智慧的深度解码和现代化重塑。

窗外,浦江对岸的霓虹已然亮起,勾勒出现代都市的锋利轮廓。窗内,一场旨在融合最古老的指尖艺术与最前沿人工智能的征战,刚刚拉开序幕。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