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疑云与人事变动(一)(2/2)
可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个“边缘人”王春,最近却成了公司的焦点。
事情的导火索,是我们研发团队最新的检测结果。
为了优化磁性材料的性能,我们团队花了近半年时间,反复调整配方、测试参数,终于在月初得出了一组理想的数据——这组参数能让材料的磁损耗降低15%,磁稳定性提升20%,是后续量产的关键依据。
可就在我们刚完成检测、准备整理报告上报时,却传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王春在自己的小作坊里生产的磁性材料,检测结果竟然与我们的完全一致!
这个巧合实在太过蹊跷。
要知道,我们团队的研发过程全程保密,配方比例、测试方法都是内部核心信息,连团队成员都需要通过权限才能查看。
王春没有参与任何研发环节,更没有接触核心数据的机会,他怎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拿出与我们完全相同的产品?团队里立刻炸开了锅,大家纷纷猜测:肯定是有人把样本或者参数泄露给了王春。
而第一个被怀疑的,就是高长林。
原因很简单:高长林与王春的私交一直很好,在公司里是人尽皆知的事。
两人经常一起吃饭喝酒,有时下班后还会结伴离开,关系远比一般同事要近。
更关键的是,高长林在团队里负责基础记录工作,虽然没有核心配方的最终审批权限,但日常接触研发样本、查看阶段性测试数据的机会不少——他完全有条件将样本偷偷带给王春,或者泄露关键参数。
这件事很快传到了老板和韩国徐博士的耳朵里。
老板得知后又气又急,当着我们的面说:“你们团队研究了大半年才出结果,老王一个人闷在小作坊里,没几天就搞出了一样的产品,这能是巧合吗?”
而徐博士的反应更为激烈——作为公司聘请的技术顾问,他一直强调研发机密的重要性,这次的泄露事件让他十分不满;
直言:“团队里的职工缺乏基本的职业素养,把公司的核心机密随意透露给外人,这不仅会影响后续的研发进度,还可能让公司在市场竞争中陷入被动!”
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老板当即要求秦总彻查,并采取措施稳定团队。
秦总经过一番考量,最终决定先将高长林调回总公司——一方面是为了避免他继续接触核心研发数据,降低机密进一步泄露的风险;
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人事变动,给团队敲响警钟,让大家重视保密工作。
毕竟,高长林与王春的亲密关系摆在那里,在事情查清之前,将他调离研发相关的岗位,是最稳妥的选择。
如今,我和李硕士即将启程前往浙江德清。
出发前,秦总特意找我们谈话,除了交代工作细节,反复强调的就是“保密”二字:“这次带过去的检测报告、参数表格,一定要妥善保管,不要随意放在公共场所,与合作方沟通时,只讲必要的数据,核心配方和测试方法绝不能透露。”
李硕士也格外谨慎,提前将关键数据加密存储在专用U盘里,还特意准备了纸质报告的保密封套。
坐在前往德清副驾驶座上,我看着窗外掠过的风景,心里却忍不住琢磨:高长林到底是不是泄露机密的人?
如果是他,是出于私交还是其他原因?如果不是,那又会是谁把数据传给了王春?王春拿到参数后,又会做什么?
这些疑问暂时没有答案,但我知道,这次德清之行不仅要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更要带着对保密工作的敬畏,不让任何核心信息出现纰漏——毕竟,经历过这次的风波,所有人都明白,研发机密不仅是团队半年心血的结晶,更是公司在行业里立足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