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记 > 第277章 浙江四月善变的天气

第277章 浙江四月善变的天气(1/2)

目录

刚踏入浙江境内,就能明显感受到这里与山东四月截然不同的气候特质——若说山东的四月是带着爽朗春风的“暖阳少年”。

那浙江的四月更像一位情绪多变的“江南女子”,14℃到24℃的平均温度区间里,藏着南北气候碰撞的细腻温差,更有着让人捉摸不透的天气脾性,给我们的德清之行添了不少别样的体验。

先说说这温差带来的直观感受。

浙江四月的最低气温约莫14℃,这个温度放在山东,往往已是春日里午后的舒适峰值,有时甚至要穿件薄T恤才能应付;

可到了浙江,清晨或夜晚的14℃却带着一股江南特有的湿冷,不像山东的风那样干爽,而是裹着水汽往衣服缝隙里钻,哪怕穿着薄外套,也能隐约感觉到那股凉意渗进皮肤。

而白天24℃的平均温度,又瞬间切换到初夏模式,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时,空气里带着淡淡的湿热,穿件棉麻衬衫都会觉得后背微微出汗,若是赶在正午时分外热,薄长裙、薄T恤这类清凉透气的衣物,才算得上是“标配”。

我和李硕士刚到德清的第一天,就深刻体会到了这种“昼夜两季”的穿搭节奏。

白天去合作方厂区对接时,我穿了件浅灰色棉麻衬衫,搭配休闲长裤,走在阳光下只觉得清爽自在;

李硕士则选了件白色薄T恤,外搭一件轻薄的防晒衣,既能应对偶尔的日晒,又不显得厚重。

可到了傍晚,气温渐渐降下来,原本的暖意被湿冷取代,我们只好赶紧从行李箱里翻出外套——我套上了一件藏青色休闲夹克,李硕士则换上了薄款针织开衫,即便这样,走在厂区外的小路上,还是能感觉到冷风裹着水汽贴在身上,比山东同等温度下要冷上不少。

后来当地同事跟我们打趣:“在浙江四月穿衣服,就得像‘叠罗汉’,早上出门多穿两层,中午热了一层层脱,傍晚再一层层加,不然很容易着凉。”

比起温差,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浙江四月的“善变天气”——阴天小雨简直成了这里的“日常标配”。

我们抵达的第二天,清晨还是阳光明媚,天空蓝得没有一丝云彩,我和李硕士还特意趁着好天气,提前去合作方的样品仓库整理待带回的产品。

可刚过上午十点,天边就慢悠悠飘来几朵乌云,没等我们反应过来,雨点就“噼里啪啦”地落了下来,起初还是零星的小雨点,没过几分钟就变成了密集的中雨,打在仓库的铁皮屋顶上,发出“咚咚”的声响。

当地同事见怪不怪地说:“这就是我们这儿的‘一块云彩一块雨’,说不定仓库这边下得正急,隔两条街的地方还是晴天呢!”

更让人无奈的是,这种雨往往来得突然,去得也毫无征兆。

有一次我们下午去市区拜访客户,出门时还是阴天,没带伞,想着应该不会下雨。

可走到半路,天空突然暗了下来,雨点毫无预兆地砸下来,我们只好狼狈地躲进路边的便利店,看着雨帘把街道浇得湿漉漉的。

等了约莫二十分钟,雨又突然停了,太阳重新探出头,可地面上的积水还没干,空气里弥漫着潮湿的泥土味,反倒比下雨前更阴冷了几分。

李硕士忍不住吐槽:“这天气比翻书还快,简直像人的脸,前一秒还笑着,下一秒就变脸;又像女人的心,根本猜不透接下来会怎么样。”

这种阴雨天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小麻烦,最头疼的就是洗了的工作服难干。

因为要在德清待上一周,我们都带了两套工作服轮换。可没想到,洗了的工作服挂在酒店房间的阳台上,晾了两天还是潮乎乎的,摸上去能感觉到水汽沾在布料上,凑近闻还能隐约闻到一股淡淡的霉味。

后来我们只好向酒店借了吹风机,每天晚上轮流对着工作服吹,即便这样,也要吹上半个多小时才能勉强吹干。

当地同事告诉我们,浙江四月空气湿度大,尤其是阴雨天,湿度能达到80%以上,衣服自然难干,很多本地人都会备着烘干机,不然梅雨季更麻烦。

听着这话,我和李硕士都庆幸只待一周,要是时间再长,恐怕连换洗衣物都成问题。

不过,这善变的天气也并非全是麻烦。

阴雨天里的德清,倒多了几分江南水乡的诗意——厂区外的小河边,柳树的枝条被雨水打湿后,更显翠绿,垂在水面上,随着涟漪轻轻晃动;

路边的野花在雨水中绽放,花瓣上沾着晶莹的水珠,反倒比晴天时更显娇嫩。

有一次雨后,我和李硕士在厂区附近散步,看到远处的青山被一层薄雾笼罩,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空气里满是清新的草木香,那一刻,到觉得之前被天气折腾的烦躁,都被这江南的诗意冲淡了。

如今在德清待了几天,我和李硕士也渐渐摸透了这里四月天气的“脾气”——出门必带伞,哪怕阳光再好;

包里常备一件薄外套,应对随时可能下降的温度;

洗了的衣服赶紧用吹风机处理,避免受潮。这些小小的“应对技巧”,成了我们适应浙江四月天气的日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