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1960:我叔叔是FBI局长 > 第232章 第三分局的法医也认同我的观点!

第232章 第三分局的法医也认同我的观点!(1/2)

目录

第232章第三分局的法医也认同我的观点!

当最后一个妓女的外号被沃尔特普里切特判定为‘查无此人’后,伯尼收起了笔记本。

西奥多看了看时间。

距离跟教授通话马上要过去半个小时了。

连教授的影子都没看到。

西奥多对此丝毫不觉意外。

比利霍克从兜里掏出笔记本,念了几个外号。

沃尔特普里切特在一旁进行简单介绍。

这几个名字是他们在老好人埃迪的酒吧里的收获。

算上伯尼手里的名字,他们现在一共有5个皮条客的名字跟17个妓女名字。

又等了一会儿,临近三点半。

教授已经迟到近二十分钟,依旧不见人影。

西奥多决定不再等下去。

他们跨过梅因大道,朝一栋一栋灰扑扑的五层办公楼走去,然后在门口被卫兵拦下。

西奥多出示证件并说明来意后,在值班士官的引领下,一行人穿过充斥着无线电通话声和咖啡味的走廊,来到行动中心旁边的办公室,见到了行动中心的值班军官,迈克尔安德鲁斯少校。

少校身高约6英尺,皮肤粗粝,体格魁梧,剃着紧贴头皮的短发,袖子卷到胳膊肘上,露出肌肉虬结的小臂。

伯尼跟少校认识,他们有一位共同的朋友,艾美莉卡大学校园安全主管。

少校也是一名二战老兵,曾经在太平洋战场服役,在登陆舰上担任军官,负责两栖支援任务。

两人笑着拥抱,把对方后背拍得啪啪作响。

西奥多看得直咧嘴。

他怀疑换个瘦弱点儿的上去,光打招呼见面,就会被拍得背过气去。

放过彼此后,伯尼为双方做介绍:

“这是西奥多迪克森胡佛探员,我们在费尔顿就是搭档。”

“这是比利霍克探员,以前在北卡罗莱纳州勒琼营海军陆战队服役。”

“这是沃尔特普里切特,第七分局风化组的警探,协助我们调查一起命案。”

少校一一与众人问好,轮到比利霍克时,目光古怪。

比利霍克根本不用眼睛看,都知道少校在想什么。

少校收回目光,转身直接问伯尼:

“什么情况,伯尼需要帮忙”

西奥多喜欢这样直奔主题的风格:

“安德鲁斯少校,我们正在调查一起凶杀案,需要你的部队协助进行水下打捞作业。”

“目标是一条宽0.5英寸(约1.2厘米)的绳子,绳子另一端捆绑有重物,足以将一具尸体坠入河底的重物。”

海岸警卫队经常协助执法机构进行证物打捞作业,对此非常熟悉。

他点点头,没有询问案情相关的问题,直接转身从墙上取下波托马克河的航道图铺在桌上:

“位置”

西奥多稍加辨认,然后用手指在地图上划出教授在电话里描述的范围。

少校盯着包含数英里的水域沉默片刻:

“范围太大了,能再缩小一些吗”

他点了点地图上的那片区域:

“我最多可以派给你们三组打捞队伍。”

“即便是这样,也需要昼夜不停地作业五到七天。”

“如果遇上恶劣天气,时间可能会延长不说,还可能把你们需要的证物冲走。”

“现在已经是五月了,天气说变就变。”

“最好能更精确一点。”

伯尼摊摊手:“迈克尔,相信我,如果可以,我们早就这么做了。”

顿了顿,他把教授边打捞边缩小范围的想法说了一遍。

少校将信将疑。

不是不相信伯尼。

他在海岸警卫队干了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方式。

如果不是伯尼提到,提出这种方式的人是乔治华盛顿大学的教授,他都要怀疑西伯尼是遇到骗子了。

少校问伯尼:

“你们的‘教授’什么时候能到”

伯尼看了看时间:

“最迟半小时。”

少校点点头,拿起对讲机,对作战中心值班员下达命令:

“通知‘chesapeake’号,‘ut-41’号跟‘ut-43’号保持待命状态,补给燃油,检查装备,引擎预热,准备执行水下打捞任务。”

对讲机里传来‘收到’后,少校又联系了潜水队主管:

“让你的人检查所有潜水装备和水下通讯设备,准备随打捞船出发,进行水下拖拽和打捞作业。”

“去看看‘河口佬’在不在,让他的小队随船出航。”

少校言简意赅地解释了一句:

“‘河口佬’是我们的一个潜水员队长,很厉害。”

他接着又联系了后勤,让人将声纳及大佬工具运往码头装船,并通知打捞组,15分钟后在码头进行任务简报。

等待的时间里,伯尼向少校借用电话,联系了第七分局风化组组长斯坦沃森。

伯尼将手里掌握的皮条客跟妓女们的名字念了一遍,请斯坦沃森帮忙拿给档案室那边。

斯坦沃森什么也没问,很痛快地答应了。

又等了十几分钟,教授终于姗姗来迟。

他从怀里掏出一张地图铺开,露出上面密密麻麻的等高线,洋流走向箭头以及一堆看不懂的标记符号。

伯尼抢在他开始长篇大论地解释原理之前开口:

“教授,船跟打捞队员都已经准备好了,现在就差你的范围,就能开始作业了。”

“我们得快点儿。”

他把少校那套理论拿来用:

“马上就要进入六月,随时可能变天。”

教授点点头,对此表示认同:

“没错,所以我们得加紧速度。”

“为了节约时间,我觉得我应该跟随打捞船一起行动。”

“这样可以根据现场情况随时调整打捞方向。”

西奥多问他:

“你准备跟哪艘船”

教授没听懂,疑惑地看着他:

“什么”

西奥多指指少校:

“安德鲁斯少校准备派三条打捞船配合打捞。”

教授有些吃惊地看向少校。

少校摇摇头:

“不管我派了几艘打捞船给你们,非专业人员都不能上船。”

他解释道:

“打捞作业不是你们想象的那么安全,尤其是考虑到时间紧张,可能需要夜晚作业。”

“你们都不能上船。”

教授顾不上纠结三组打捞队伍的事了:

“少校先生,我对波托马克河进行了数月的跟踪研究。”

“我每天都会来河边记录数据。”

“我对波托马克河了如指掌。”

“而且我有过跟船打捞的经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