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接踵而至(1/2)
陈近文一路跑回了四合院。
由于他没带鱼,加之昨天又说了不再交换鱼的决定。
所以在回后院儿的路上,倒是没有邻居再拦下他询问情况,他也得以顺利的回到了后院。
不过他今天进门时却拿出了一些粮食来。
“小文,这里面是什么?”
在炉子边糊火柴盒的陈芳见着布袋,好奇的问道,还起身过来看。
“这是我今天跟人换来的粮食,有四五斤吧。”
陈近文并没有拿出更多的粮食来。
因为他们家里已经买了定量粮,暂时也不太缺粮食了。
此时拿出来,也只是因为家里的粗粮太多,他想换换口味而已。
此时国家规定的定量粮食分为粗粮和细粮,其购买数量是有严格的限制。
一般来说,细粮,比如面粉会占据每月定量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大米占据百分之十。
(北方虽然以面食为主,但也有不少的南方人存在,所以就有了大米的定量,这里的数据是针对一般的百姓,有特殊情况的,则是专门定制。)
粗粮则是占据整个定量的百分之七十,甚至八十。
其构成主要有高粱面,粗玉米碴,小米,豆类等,还有不少会用白薯干,红薯干等来代替。
陈家因着前俩月已经吃白薯吃到反胃了,这次买的粮食里面倒是没有白薯。
但是高粱面,粗玉米碴他吃着也并不是很舒服,所以才想吃点纯白面。
“啊?怎么全是白面啊,谁跟你换的呀?怎么这么大方?”
陈芳打开袋子看了看,很是震惊。
她很难想象,谁会用这么多细粮来换鱼。
之前他们也就从许大茂那里弄来了三斤白面,加上他们三人定量里的细粮,家里总共也就只有二十来斤细粮。
就这,陈芳还珍惜的不行,并全部和粗粮掺和成了二合面。
“这你就别管了,人家不差这点,当然要用白面换了。”
陈近文随口敷衍道。
“对了,这点面粉就别掺粗粮了,咱们就这么吃吧。”
陈近文喝了一口水后,又补了一句。
他到现在为止,还没吃过纯细粮呢。
“呃,好吧,不过咱们就留着过年那几天再吃吧。”
陈芳本想倒进粮缸的动作停了下来,又提出了过年再吃的想法。
对此,陈近文也有些无奈了。
陈芳这么精打细算的过日子,他还真不好再继续劝说,索性便遂了她的意。
反正只要他弄着铁锅票了,自己也可以在外面煮,此时也就不浪费口水了。
另一边,王大河拎着鱼,走在回四合院的路上,也受到了路人的频繁关注和询问。
因为问的人都是住在附近这一片的,跟他也还算是熟识,他也不能不回答。
但他也没敢说是从陈近文那里换的,而是虚构了一个朋友,想以此打发掉众人。
不过他显然低估了这些人,想在过年时弄条鱼吃的劲头。
毕竟年年有‘鱼’的说法,还是很深入国人的心的。
他们一直或是追问,或是祈求,都想让王大河帮忙再弄点鱼回来。
王大河哪儿敢答应这个呀,他这条鱼还是费尽了心思,才从陈近文那里弄来的呢。
想让他再去换一条,这还真有点难为他了。
好不容易打发了路人,王大河走进了四合院,又迎来了院里人的关注。
“哟,老王,你这鱼是哪儿弄的?”
一个邻居直接拦下了他。
“我一个朋友帮我弄的,那边已经没有了。”
王大河有了刚才应对外面路人的经验,想直接堵住对方后面的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