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神州医疗队”:国际影响力的扩大(1/2)
那一针,如神迹降临,彻底点燃了卡尼民众心中早已熄灭的希望之火。
小女孩被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速传遍了整个首都恩贾拉。
之前还对中医抱持着观望和怀疑态度的人们,彻底疯狂了。他们从城市的各个角落涌来,将体育馆围得水泄不通。每个人口中都呼喊着一个名字—周神医。虽然发音蹩脚,但那份发自内心的狂热和崇敬,却无比真切。
周翊聪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知道,救活一个人只是开始,控制住整个疫情,才是真正的挑战。
萨利姆部长派人搜集来的本地草药很快堆积如山。周翊聪坐镇中央,刘明远负责药材辨识和炮制,方铭则利用带来的便携设备,快速分析这些草药的有效成分,试图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解读周翊聪的用药思路。
周翊聪开出的方子,并非照搬古方,而是结合了“马尔堡卡尼变种”的“热毒”特性,以及非洲人体质偏燥热的特点,更是就地取材,将那些廉价而有效的本地草药,以“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巧妙地融入了清瘟败毒饮的体系中。
体育馆外,架起了几十口大锅。陈斌这个夯货,自告奋勇当起了“熬药总指挥”,指挥着当地人洗药、切药、生火、熬煮,忙得不亦乐乎。他还跟当地人学会了几句土话,张口就是“猛火”、“加水”,嗓门洪亮,中气十足,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个工地的包工头。
一碗碗棕黑色的、散发着浓郁草药味的汤药,被分发到每一个病人手中。
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那些喝下汤药的轻症患者,第二天高烧便开始消退,身上的出血点也明显减少。而重症患者,在配合周翊聪的针灸治疗后,病情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死亡率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
整个体育馆,一扫之前的死气沉沉,开始充满了希望和生机。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罗伯茨和他带领的“无国界医生”团队。
他们的病区,依旧不断有病人死去。越来越多的卡尼人,开始拒绝他们的治疗,哭喊着要去隔壁找“中国神医”。
罗伯茨的骄傲和坚持,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被击得粉碎。
这天晚上,他独自一人,走进了周翊聪的临时办公室。
“周医生。”他摘下口罩,露出一张疲惫而憔悴的脸,曾经的傲慢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困惑和敬佩,“我……我为我之前的无礼,向您道歉。”
周翊聪正在一张非洲地图上,标注着疫情扩散的区域,闻言抬起头,示意他坐下。
“我能问一个问题吗?”罗伯茨的声音有些干涩,“你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我研究过你们的汤药成分,也分析了那个女孩的病例。按照现代医学的理论,这一切都无法解释。这不科学。”
周翊聪笑了笑,给他倒了一杯热茶。
“罗伯茨医生,科学的本质,是探索未知,而不是固守已知。中医和西医,就像是两座不同的山,从不同的路径攀登,但我们想看到的,都是山顶上‘生命’的风景。”
他指了指桌上的地图:“西医擅长的是‘对抗’,你们看到了病毒,就想尽办法去杀死它。但病毒在变异,你们的武器永远跟不上敌人的变化。”
“而中医,讲究的是‘调整’。我们不把病毒看作是唯一的敌人,我们更关注人本身。病毒为什么能在一个人的身体里肆虐,而在另一个人身体里却不能?因为人体的‘环境’不同。”
“我们的汤药,不是去直接杀死病毒。而是去改变人体的内环境,去‘扶正祛邪’。把过‘热’的土地,变得清凉;把‘干涸’的河床,重新注满津液。当人体的环境不再适合病毒生存,它自然就待不下去了。这就像一片沼泽,你把水抽干了,蚊子自然也就消失了。你不需要去一个个地拍死它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