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拍摄(1/2)
清晨六点半的杭州,薄雾还没散尽,杭州体育馆的玻璃顶泛着冷白的光。
沈复的保姆车刚停进地下停车场,助理小周就抱着叠得整齐的灰色运动套装跑过来,车门打开的瞬间,潮湿的风裹着青草味涌进来:“沈复老师,场务刚发消息,背景板和跑步机都调试好了,就等您试镜。”
沈复揉了揉眼,指尖还带着车载空调的凉意。
他昨晚特意查了天气,多穿了件薄外套,可走进体育馆通道时,还是被闷热的空气裹住——通道两侧的海报栏里,篮球运动员暴扣的画面、短跑选手冲刺的姿态,让他不自觉攥紧了手,心里悄悄提了劲。
拍摄区在一层空旷处,浅蓝色背景板占了半面墙,“突破极限”四个白字加粗印在中央,银箔点缀的边缘在灯光下闪着细弱的光。
仿真跑道踩上去软弹,和老家的泥土地截然不同。
穿荧光绿的群演在角落热身,压腿的“咔嗒”声、调整表情的念叨声混在一起,一个小姑娘补防晒霜时抬头冲他笑:“沈复老师,您今天造型好清爽!”
他点头回应,目光落在刘导身上。
刘导五十多岁,头发花白,正皱着眉翻分镜本,指尖在“全力冲刺”那页反复蹭:“之前群演要么太狰狞,要么太松散,沈复你得冲得起来,还得留少年感。”
场务递来双印着迈动logo的白色跑鞋,鞋底纹路很深:“刘导说要‘全力冲刺’,但表情别绷太狠。”沈复蹲下身系鞋带,起身跺了跺:“挺合适。”
换好紧身运动套装,造型师把他的袖口挽到小臂,露出泥塘磨的浅疤:“留着显真实,不像装的运动感。”他对着镜子做拉伸,手臂抬起时,肌肉线条在衣料下若隐若现,像蓄势的小兽。
“各部门准备!”刘导话音落,沈复踏上跑步机。
工业风扇从两侧吹过来,额前碎发被撩起,他先慢跑预热,膝盖弯曲的角度刚好,脚掌落地没声响。
“加速!”刘导喊,他慢慢提速度,从慢跑过渡到全速。
镜头先拍整体,风衣下摆向后扬得像蝶翅;再拉近拍上半身,汗珠顺着锁骨滑进衣领;最后定格面部:眉头轻蹙没拧成疙瘩,眼神专注,嘴角带点自然的笑意。
“很好!”刘导声音发颤,“再来一条,加个轻握拳的动作!”
第二次冲刺,沈复指尖微攥,关节泛白,既显力量又没破坏清爽感。
刘导盯着监视器跟副导演说:“这眼神,有劲儿又不凶,就是我要的少年感!”
休息时,小周抱着平板跑过来:“《向往的生活》播您那期了,弹幕爆了!”
沈复接过平板,掌心的汗怕蹭脏屏幕,特意用指节捏着边缘——弹幕里“终于等到沈复”“清爽弟弟”的评论几乎盖满画面。
看到泥塘赶鸭子片段,他耳尖发烫,赶紧把平板递回:“别再看了,准备拍篮球镜头。”
篮球架是临时搭的,蓝色篮板贴着迈动logo。
沈复拿起个旧篮球,指尖摸过球面粗糙的纹路,站在三分线外屈膝持球。
深吸一口气后,他运球时手腕轻转,“咚咚”声节奏均匀,三步起跳,膝盖弯到最大角度,指尖发力投出——篮球划道弧线,“唰”地空心入网。
“完美!”刘导喊,“加个握拳庆祝!”他照做,阳光透过玻璃顶落在身上,汗水闪着光,场务忍不住喊“好球”,群演也小声议论“沈复居然这么会打”。
下午四点拍摄结束,刘导拍着他的肩:“你是最有‘运动感’的艺人,下次还合作!”
7月6日早上八点,北京首都机场的干燥风裹着尘土味扑过来。
Esquire工作人员举着牌子接他,车往文创园区的老厂房摄影棚开——铁门斑驳,推开有“吱呀”声,棚内高顶挂着暖黄复古吊灯,角落的旧钢琴琴键泛黄,旁边堆着《百年孤独》《局外人》和几本诗集,像老电影场景。
化妆师帮他化淡妆,保湿喷雾喷在脸上凉丝丝的:“您皮肤好,不用遮暇,省不少事。”
化妆后,造型师递来深灰色定制西装:“领口解两颗扣子,要随性又精致,腰围收了两公分,衬你腰型。”
沈复换好衣服,造型师眼前一亮:“肩线和腰型太合适了!”
摄影师张弛让他坐在钢琴前,拿本旧书:“自然点,像等很久没见的朋友。”
他拂过琴键上的薄灰,拿起《百年孤独》,一片干枯的枫叶从书页掉出,他弯腰捡起轻晃——张弛立刻按下快门:“这个瞬间好!有故事感!”
灯光下,他低头看书,指尖偶尔摩挲书页边缘,偶尔抬头看向镜头,眼神温和得像潭静水。
间隙,张弛翻着照片:“你难得的是反差感——昨天广告里是活力少年,现在是沉稳绅士,都不违和。”
沈复笑:“在蘑菇屋待着心态放松了,以前拍时尚片总想着‘要符合造型’,现在觉得真实状态更自然。”
张弛点头:“我看了那期综艺,你赶鸭子、熬草莓酱的样子很真实,比装出来的‘接地气’强多了。”
下午两点拍户外天台,沈复换卡其色风衣,内搭白T恤和牛仔裤,马丁靴踩在天台的锈迹栏杆旁。
风从远处吹过来,撩起他的衣摆,头发被吹乱时,他没刻意整理,只是微微偏头——张弛赶紧抓拍:“这张能当内页大片!动态感足,还有故事感!”
傍晚拍摄结束,张弛说:“下次复古风拍摄,我第一个找你!”
7月13日早上九点,BJ市中心的艺术画廊里,松节油的淡香混着羊毛地毯的柔软感,裹着沈复走进Vogue的拍摄场地。
白色墙壁上挂着色彩浓烈的抽象画,蓝色的《水流》、红色的《火焰》、黄色的《日光》,色块碰撞却不杂乱。
角落的黄铜落地灯亮着暖光,在地上投出圈朦胧的光晕,复古怀表放在道具桌上,银色表壳刻着精致的花纹,打开时“滴答”声在安静的画廊里格外清晰。
造型师早拿着黑色丝绒西装等在一旁,酒红色衬衫搭在臂弯,银色枫叶胸针别在衬衫领口:“沈复老师,这次走‘现代古典风’,丝绒西装是进口的,质感软但容易粘毛,我带了粘毛器,等下随时帮您处理。酒红色衬衫衬肤色,胸针别太显眼,刚好点缀领口就行。”
沈复接过西装走进试衣间,丝绒布料贴在皮肤上滑而不凉,比之前的羊毛西装更显细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