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集:《中路军至》(2/2)
那魏兵还想反驳,却被押解的秦军踹了一脚,只能悻悻地闭了嘴。商鞅看着这一幕,忽然想起赵二柱昨天说的话:“俺不要钱,只求城破后,能按商君的规矩,给俺那战死的儿子记个军功。他说跟着商君打仗,俺家就能有田。”
是啊,这些庶民要的从来不多,不过是一个公平的机会,一个能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好日子的希望。而他推行的新法,就是要给他们这个希望。
“走,去粮仓。”商鞅对王翦说,随即催动车马。沿途的街道上,不少汾阴的百姓正从家里探出头,看着涌入的秦军。起初他们脸上还带着恐惧,可当看到秦军只是朝着粮仓的方向走,并没有抢掠百姓时,恐惧渐渐变成了好奇,甚至有几个胆大的百姓,还端着水出来,递给路过的秦军士兵。
一个老妇人握着一个秦军士兵的手,哽咽着说:“官爷,你们可算来了。魏军在城里抢粮,俺家的存粮都被他们搜走了,俺那小孙子都快饿晕了。”
那士兵挠了挠头,从怀里掏出半块麦饼递给老妇人:“大娘,您先拿着给孩子垫垫肚子,等平定了城里,商君肯定会给大家分粮的。”
老妇人接过麦饼,对着士兵连连道谢。商鞅看着这一幕,心里忽然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大秦要的不仅仅是城池和土地,更是民心。只有让百姓们相信,跟着大秦有好日子过,大秦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到了粮仓外,火势已经小了不少,只剩下零星的火苗还在燃烧。秦军士兵正围着粮仓,喊杀声不断从里面传来。忽然,粮仓的大门被打开,几个秦军士兵押着魏昂走了出来。魏昂的铠甲上沾着不少烟灰,头发散乱,却依旧挺着腰杆,不肯低头。
当看到商鞅时,魏昂冷笑一声:“商君真是好手段,用一群泥腿子当先锋,也不怕坏了打仗的规矩。”
商鞅看着他,语气平静:“魏将军,打仗的规矩,从来不是看士兵的出身,而是看能不能打赢,能不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你手下的士兵,抢百姓的粮,逼百姓当兵,而我的士兵,靠自己的命挣军功,为自己和家人挣前程,你说,谁的规矩更有用?”
魏昂张了张嘴,却无话可说。他想起自己手下的士兵,大多是强征来的百姓,士气低落,打仗时只想逃跑。而秦军的士兵,一个个都像打了鸡血似的,拼了命地往前冲。他忽然明白,自己输的不是兵力,也不是城池,而是民心。
就在这时,粮仓里传来一阵欢呼,紧接着,士兵们抬着魏昂的帅旗走了出来,将旗帜扔在商鞅面前。“商君!魏昂的帅旗!”士兵们兴奋地喊道。
商鞅看着地上的帅旗,又看了看被押着的魏昂,忽然觉得肩上的担子轻了不少。汾阴城拿下了,河西的门户也就打开了,接下来,大秦东出的道路会越来越顺畅。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眼前这些庶民子弟的付出,离不开他们手里的长矛和柴刀,离不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传我命令。”商鞅高声说道,声音传遍了整个粮仓外围,“第一,清点伤亡,记录军功,所有立功的士兵,都要按军功爵制论功行赏,一个都不能少。第二,打开粮仓,先给汾阴的百姓分粮,确保每个百姓都有饭吃。第三,安抚百姓,告诉他们,只要遵守大秦的新法,就能分得良田,就能靠自己的努力过上好日子。”
“诺!”士兵们齐声应和,声音震得粮仓的墙壁都在微微颤动。
商鞅站在粮仓前,看着士兵们忙碌的身影,看着百姓们排队领粮时脸上露出的笑容,看着赵石头和李三等人兴奋地讨论着自己的军功,忽然觉得,所有的辛苦和争议都是值得的。老世族们说他乱了规矩,说庶民只配耕地,可他们哪里知道,正是这些被他们看不起的庶民,才是大秦最坚实的根基,才是大秦走向强大的希望。
月光渐渐西斜,粮仓外的火光已经熄灭,只剩下淡淡的青烟还在飘散。空气中的血腥味和焦糊味渐渐被麦香和百姓的笑声取代。商鞅抬头望向东方,那里是咸阳的方向,是大秦的心脏。他知道,汾阴的胜利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还有更多的城池要攻,更多的规矩要改,更多的百姓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公孙大人,”商鞅转向身边的公孙贾,语气坚定,“你看,这就是大秦的未来。”
公孙贾看着眼前的景象,看着百姓们脸上的笑容,看着士兵们眼中的希望,缓缓点了点头:“商君所言极是,这deed是大秦的未来。”
夜风拂过,带着麦田的清香和百姓的笑声,吹在商鞅的脸上。他握紧手中的剑,目光坚定地望向东方。他知道,只要沿着这条新法的道路走下去,大秦终会一统天下,终会成为让四方臣服的强国。而那些为了这个目标付出生命的庶民子弟,他们的名字,也会永远刻在大秦的军功簿上,永远被后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