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565集:论功行赏

第565集:论功行赏(1/2)

目录

一、咸阳风起

汾阴城破的消息传回咸阳时,正是巳时三刻。快马扬起的烟尘卷过渭水南岸的驰道,最终在咸阳宫的朱雀门外骤然停驻。驿卒翻身滚落马鞍,手中的竹简被汗水浸透,他踉跄着扑向宫门侍卫,嘶哑的声音穿透朱漆大门:“捷报!汾阴大捷!商鞅大人率秦军克城!魏军主将降!”

消息如投石入池,在咸阳城掀起层层涟漪。先是宫门处的侍卫面面相觑,随即爆发出压抑不住的欢呼,这欢呼像野火般蔓延,从宫墙内烧到市井间。卖浆的老汉打翻了木勺,织锦的妇人忘了手中的丝线,连街角算卦的术士都收起了龟甲,望着宫城方向喃喃道:“天意归秦啊……”

相府内,秦孝公正与几位老臣议事。案上摊着河西的舆图,烛火在绢帛上投下晃动的光影。当内侍捧着捷报闯入时,孝公手中的玉圭“当啷”一声落在案上,他猛地起身,抢过竹简的手指因用力而泛白。

“好!好!”孝公连说两个好字,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商鞅果然不负所托!汾阴一破,魏国河西防线便如断脊之龙,再无翻身之力!”

站在一旁的甘龙捋着胡须,眼中闪过复杂的光。他素来对商鞅的新法心存芥蒂,可此刻面对实打实的胜利,也不得不躬身道:“恭喜君上,贺喜君上。此乃大秦开疆拓土之壮举,臣请君上大赦天下,以彰天威。”

“大赦可待,论功行赏为先。”孝公将竹简递给身后的内侍,目光扫过众人,“传我诏令,令商鞅暂掌汾阴军政,清点战果,速将立功将士名册呈上来。凡有功者,无论贵贱,必按新法封赏,不得有误!”

诏令传出,咸阳城的欢呼声愈发炽烈。市井间的百姓聚在酒肆前,听识字的人念着捷报上的字句,有人想起家中正在从军的儿子,忍不住抹起眼泪;有人盘算着秦军若再向东推进,自家的桑田会不会扩得更大。夕阳西下时,咸阳宫的灯火彻夜未熄,与城中万家灯火交相辉映,映照着这座正在崛起的都城。

二、汾阴帐内

汾阴城内的血腥味尚未散尽,却已被另一种更炽热的气息取代。中军大帐外,临时搭起的木架上挂满了湿漉漉的甲胄,阳光透过甲片的缝隙,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点。帐内,二十余名文书正伏案疾书,竹简在案上堆叠如山,每一卷都记录着将士的姓名、战功与应得的爵级。

蒙恬站在父亲蒙武身侧,目光紧紧盯着案上那卷写着“夜袭粮道”的名册。他的名字被工整地刻在第一行,旁边用朱笔标注着“先登寨卡,焚烧粮车三百余乘”。少年人的脸颊因兴奋而微微泛红,紧握的拳头里全是汗。

“父亲,”他低声开口,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雀跃,“孩儿……真能得爵?”

蒙武正低头擦拭着陪伴自己多年的长戟,闻言抬眼看向儿子。他的目光沉静,带着沙场磨砺出的锐利:“军功爵法写得明白,有功即赏。你率十骑先破哨卡,亲手点燃的粮车比旁人多三倍,这公士爵,你挣得实实在在。”他顿了顿,用戟尖轻轻敲了敲蒙恬的甲胄,“但你记住,这爵是用刀光箭雨换来的,不是用来炫耀的。昨日若那支冷箭再偏半寸,你现在只能是帐外的一抔黄土。”

蒙恬脸上的兴奋褪去几分,他躬身行礼,额头几乎触到地面:“孩儿谨记父亲教诲。今日之功,是将士们用命换来的,绝非孩儿一人之力。往后定当更谨慎,不负父亲与军中所托。”

蒙武这才满意地点点头,将长戟靠在帐柱上:“去吧,去看看商鞅大人评定军功。你该学学,如何在功名利禄面前守得住心神。”

蒙恬应声退下,刚走到帐门口,就听见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王翦正扶着一名农户往里走,那农户穿着打满补丁的粗布短褐,手里紧紧攥着衣角,眼神惶恐又茫然。

“老丈,莫怕。”王翦的声音温和,与他在战场上的凌厉判若两人,“你指的那条老渠,让我军少折损三千弟兄,这赏赐,你受得起。”

农户被带到堆放赏赐的角落,当看到那五十匹叠得整整齐齐的素帛、装在陶瓮里的百石粟米,还有文书手中那卷写着“免三年赋税”的木简时,他忽然“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浑浊的眼泪顺着皱纹滚落。

“将军……将军这是折煞小人了……”他哽咽着,双手在衣襟上反复擦拭,却不敢去碰那些赏赐,“俺就是说了句实话,哪配得这些?魏军在渠边打盹,俺不过是……不过是看他们欺负村里的娃,才想着给秦军指条路……”

王翦扶起他,从陶瓮里抓起一把粟米,递到农户手中:“老丈可知,你这句话,救了多少秦人的性命?那些士兵,谁家没有父母妻儿?你让他们能活着回家,这功劳比斩将夺旗还重。”他转头对文书道,“再添十匹帛,送老丈回村,派两个士兵护送,免得路上出岔子。”

农户捧着粟米,看着眼前的布帛和粮食,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只是一个劲地磕头。帐外的阳光照进来,在他斑白的头发上镀了层金边,也照亮了那些堆积如山的赏赐——那是对勇气与信义的最好注解。

三、功爵昭昭

中军大帐的正位上,商鞅端坐着。他穿着一身未及换下的黑色甲胄,甲叶上还沾着汾阴城头的血渍。案上的青铜灯盏里,油脂正缓缓燃烧,映得他棱角分明的脸庞愈发严肃。

“下一位,王翦。”他拿起一卷名册,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整个大帐。

王翦大步上前,单膝跪地:“末将在。”

“寻得魏军防御缺口,率军率先登城,打开突破口,功当赐爵上造。”商鞅念完,将手中的爵级凭证递过去。那是一块打磨光滑的木简,上面刻着王翦的名字和“上造”二字,末尾盖着秦军的朱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