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谋两线(1/2)
第一幕:映山河
邺城燕军大营,中军帐内。
烛火通明,却驱不散,弥漫在空气中的,沉重与压抑。
那卷来自龙城、充满羞辱与威胁的圣旨,如同一道,无形的枷锁。
牢牢套在,每一位将领的心头,更重重压在,主帅慕容恪的肩上。
慕容恪静立在,巨大的邺城及周边地域的舆图前,身形依旧,挺拔如松。
但紧抿的嘴角,和那只冰晶义眼中,愈发深沉的寒光。
透露着他内心,绝非表面,那般平静。
舆图上,代表燕军的黑色小旗,密密麻麻地,围困着邺城。
几处箭头标示着,此前攻击的重点和方向,但大多在城墙处,停滞不前。
代表冉魏守军的,赤红色小旗虽然稀疏。
却顽固地插在,城头各处要害,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焰。
“一个月…”慕容恪低沉的声音,打破了帐内的死寂。
仿佛冰面开裂,“陛下给了我们,一个月。”
帐内分列两旁的将领们,无论是鲜卑勋贵还是汉人降将,闻言皆心头一紧。
下意识地,挺直了脊背,感受到一股,令人窒息的压力。
“殿下!”一位性如烈火的鲜卑万夫长,忍不住出列,忿忿道。
“陛下远在龙城,不知前线艰苦!冉闵那厮已是困兽…”
“然邺城坚固,守军悍不畏死,岂是旦夕可下?”
“如此催逼,岂不寒了,将士们的心!”他这话,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
慕容恪缓缓转过身,冰晶义眼,扫过那员将领,没有任何情绪波动。
却让后者,瞬间如坠冰窟,后面的话,生生咽了回去。
“陛下的旨意,便是军令。”慕容恪的声音不高,却带着钢铁般的意志。
“军令之下,唯有执行,没有借口。一个月,是期限,亦是…动力。”
他不再理会,那员将领,目光重新投向舆图,手指精准地,点在邺城之上。
“强攻硬打,固然英勇,然伤亡太大,亦非必胜之道。”
“陛下要结果,我等便需用,最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拿下此城。”
他的指尖,离开邺城,开始在地图上,缓缓移动。
划过黄河,划过淮水,最终落在,东南方向的建康。
“谢安,谢玄。”他吐出这两个名字,帐内气氛,为之一凝。
“东晋虽偏安一隅,然北府兵新练,其志不小。”
“我大军,久困邺城,其必虎视眈眈。”
“若我军久战疲敝,或其以为有机可乘,挥师北上,则我腹背受敌,危矣。”
接着,他的手指,又向西移动,掠过洛阳,直指关中长安。
“苻生,疯癫暴虐,前秦内乱在即,然疯虎噬人,更不可测。”
“若其突然发狂,倾巢东出,或待其内乱平定,新主即位。”
“无论何种情况,一个统一的、或有强烈扩张欲望的,关中政权…”
“对我大燕而言,皆是心腹大患。”
他的分析,冷静而残酷,将大燕帝国面临的潜在威胁,清晰地展现在,众人面前。
围困邺城,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牵动天下格局的,核心棋眼。
他们在这里,每多耗一天,变数就增加一分。
“故,我军如今,实则是…双线,乃至三线作战…”
慕容恪的指尖,重重敲在舆图上。
“明线,乃是邺城攻坚,这是主战场,必须尽快拿下!”
“暗线,则是防范,东南之晋,与西北之秦!”
“绝不能让其,干扰邺城战事,更不能让其,趁火打劫!”
这就是他,身为统帅的全局视野,龙城的压力,没有让他,失去理智。
反而逼迫他,必须跳出邺城一隅,从更广阔的天下格局中,来谋划破局之道。
众将屏息凝神,听着慕容恪,抽丝剥茧般的分析。
方才的怨气,渐渐被一种,更深的忧虑和紧迫感所取代。
“殿下…那我等该,如何应对?”另一位较为持重的将领,沉声问道。
慕容恪的冰晶眼眸中,锐光一闪,仿佛终于下定了决心。
第二幕:望长安
慕容恪的手指,率先点向了长安,“关中,苻生。”他语气冷冽。
“此疯虎,虽自毁长城,然其爪牙犹利,不可不防,然亦不可,过度刺激。”
“当前首要,是令其无暇东顾,最好…让其深陷内斗泥潭,无力他顾。”
他目光转向,帐下一位面容精干、带着几分儒雅之气,却又目光锐利的,文官打扮之人。
乃是慕容恪麾下,负责情报与外交的谋士,范阳卢氏出身的卢偃。
“卢偃。”“臣在。”
“你精于纵横之术,熟知关中人物风情。”
“即刻选派,得力精干之士,携带重金,潜入长安。”
慕容恪命令道,语速加快,显示出其思维的缜密与高效,“任务有二。”
“其一,散播流言。内容…”慕容恪略一沉吟。
“便言,东海王苻坚,暗中勾结,我大燕,欲借我之力,行废立之事。”
“其证据嘛…可伪造几封,我与苻坚的‘往来书信’…”
“设法让苻生的‘鬼影郎卫’‘,偶然’截获。”
“记住,痕迹要做得,似真似假,既要让苻生疑心,又不可,过于明显。”
“以免其,立刻痛下杀手,破坏关中平衡。”
此计极为毒辣,苻生本性多疑残暴,一旦听到,此类流言…
必然对声望日隆、且是潜在皇位继承人的堂弟苻坚,更加猜忌。
甚至可能,直接引发清洗,这将极大牵制,前秦的内部精力。
“其二,”慕容恪继续道,“设法接触,苻坚或王猛之人。”
此言一出,卢偃微微一惊。慕容恪冷静道:“非为真结盟,而是…示警与试探。”
“可隐约透露,陛下对苻生之暴政,深感‘忧虑’。”
“若关中生变,我大燕愿与‘明主’,共维边境安宁。”
“同时…亦可暗示,若其无力制止,苻生发疯东进…”
“则我大燕为自保,亦不得不,先发制人。”这是赤裸裸的,外交讹诈和离间。
一方面向苻坚集团,释放有限的“善意”和压力。
鼓励他们,尽快解决苻生,但又保持距离,避免真的卷入,前秦内斗。
另一方面,也是警告苻坚,如果你们控制不住疯皇帝。
让我燕国,受到威胁,那我就不客气了。
虚实结合,挑拨离间,又保持战略模糊,这正是慕容恪的,高明之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