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 第291章 在营中的第一夜

第291章 在营中的第一夜(1/2)

目录

郑芝凤在后头喋喋不休,一个劲儿的想要套近乎。

可前头带路的亲兵只是侧身看了他一眼,瓮声瓮气地回道:

“客人叫我徐力就好了。”

“刚满二十一。”

说完,他便闭口不言,只是一个劲儿地在前头领路。

郑芝凤仍不死心,又尝试着再问了问,可前头的徐力要么憋出一两个字,要么干脆不语,显得十分沉默寡言。

就这样,一行人沉默的走在黄昏下,好在不远处,李定国部的营门哨楼已经在望。

可就在离营门百步之外时,右前方的草堆里突然响起了一阵尖锐的竹哨声。

紧接着,一个冷厉的声音喝道:

“站住!口令!”

郑芝凤一行人顿时停住脚步,面面相觑,他们哪知道什么口令。

见无人应答,很快,从营门方向以及两侧的阴影里,迅速闪出了十来个全副武装的哨兵,手里拿着刀枪盾牌,瞬间将郑芝凤一行人团团围住。

为首的哨官警惕地扫视着郑芝凤等人,厉声问道:

“你们是干什么的?”

“难道不知道夜间无口令,不得靠近营区吗?”

邵勇的亲兵徐力上前一步,出声解释道:

“兄弟别误会。”

“这位是从成都来的郑先生,是大王的客人。”

“在下奉总镇之命,特地送他们前来拜访李游击。”

说着,他又指了指身后的郑芝凤。

听了这话,为首的哨官脸色稍缓,于是伸出手问道:

“原来如此。”

“不过规矩不能废,可有凭证?”

郑芝凤见状,忙不迭地从怀里掏出邵勇签发的手令,递了过去:

“有的有的,这是邵将军的手令,还请行个方便。”

哨官从他手上接过手令,就着火折子仔细查验了一番,等确认无误后,才终于点点头。

他将手令交还给郑芝凤,抱拳道:

“原来是郑先生,失敬。”

“先生在此稍候片刻,容我入营通禀李将军。”

郑芝凤万万没想到,即便有主帅的亲兵和手令,想要进入一个下属将领的营地还这么麻烦,心下愕然。

但他好歹也是带兵之人,立刻就意识到了这有多难能可贵,心中十分佩服。

军纪森严至此,号令分明,里面的队伍再差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在他们东南沿海一带,各地官兵,包括郑家自己的队伍,军纪涣散,营规松懈都是常态。

而汉军这般警惕,口令、凭证、通报环环相扣,不仅极大的提升了军营的安全,同时也体现出了极高的组织度和纪律性。

很快,前去禀报的哨官匆匆赶回了营门,对着郑芝凤回道:

“郑先生,李将军有请,请随我来。”

说完,他又转向徐力,

“兄弟,人可以交给我们了,你请回吧。”

“这是李将军签押的回函,请你回呈给邵将军。”

说着,他递过一张纸条。

徐力接过纸条,细看一番后,便将其收入怀中。

他对郑芝凤抱拳示意了一番,转身便走,毫不拖泥带水。

郑芝凤看着这一幕,更是感到惊奇,忍不住对身旁的哨官道:

“只是交接一下人手而已,何必如此繁琐?”

“贵军竟然还需回函?”

那哨官一边引路,一边认真地解释道:

“郑先生有所不知,这是汉王殿下亲自定下的规矩。”

“军中无论大小事务,但凡涉及人员调动、物资交接、命令传递,必须要有主官的手令或文书为凭,并且接收方也需要出具回函,以做凭证。”

“这叫留有字据,备查核验。”

“目的就是明晰责任,做到凡事有据可查,避免日后出现推诿扯皮或是奸细浑水摸鱼的情况。”

郑芝凤听完,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心中暗自称赞:

“好一个‘留有字据,备查核验’!”

“此举虽然看似繁琐,但却能将管理漏洞降至最低。”

“没想到这汉王治军,颇得法度之妙,这趟果然来对了!”

他跟着哨官一路走进军营,此时天色已经完全黑透,早已经过了饭点。

但营区内却并非一片死寂。

郑芝凤发现,许多营帐旁都搭起了简易的棚子,里面点着油灯或松明子,映照出一群群士兵的身影。

令他感到惊奇的是,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并没有想象中的喧哗吵闹,反而却传来了一阵阵略显生硬读书声!

郑芝凤大感好奇,不由得放慢脚步,凑近一个较大的棚子朝里望去。

只见棚内坐着约二十来个士兵,每人头上都扎着红巾,手里拿着一本薄薄的册子。

一个掌令站在最前方,同样手拿着册子,一字一句的念诵着上面的内容。

掌令大声领读,而

哨官见郑芝凤感兴趣,便开口解释道:

“这是晚饭后的常例,也是大王定下的规矩,叫识字扫盲。”

“扫盲?”郑芝凤对这个词感到陌生。

“是啊,”

哨官语气中带着一丝自豪,

“咱们军中,特别是新补入的弟兄,十有八九原先都是苦出身,别说写字,连自己的名字都认不全。”

“大王说,光知道打仗冲杀还不行,要尽可能的多识字,这样才听得懂道理。”

“军中有硬性规定,每天晚饭后,只要不行军打仗,都要有识字的掌令、老兵教大伙认字读书。”

“他们手上的册子,就是大王亲自编订的《新军条例及掌令训导纲要》”

郑芝凤屏息静气,仔细看着眼前的景象。

略显昏暗的灯光下,这群面色黝黑,满脸风霜的士兵,正目不转睛地盯着手上的册子,并跟着前头的的掌令,逐字逐句地朗读着上面的内容。

时不时还有人举起手,扬了扬手上的册子,提出自己的疑问。

虽然都是些简单词句,以及一些日常用字,但前面的掌令还是会耐心地一一解释。

偶尔有人读错了,还会引起一阵哄笑,然后又红着脸,在掌令的纠正下重读。

看着这一幕,郑芝凤只觉得心头有点发堵,不由得轻轻叹了口气。

他回想起自家的水师队伍,那帮水兵们平日闲暇时,不是在赌钱吃酒,便是想着去哪寻欢作乐。

军中争强斗狠是常事,而军纪则主要靠兄弟义气,宗族关系,以及严厉体罚来维持。

不管是大哥郑芝龙还是他郑芝凤,郑家从上到下,从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在他们看来,只要能打仗就行了,其他时间还管这么多干嘛呢。

相比之下,汉王军中这股浓厚的识字风气,以及严明的纪律,都让郑芝凤感到十分向往。

他摇摇头,不再多看,便让哨官继续引路。

很快,一行人来到了中军大帐外,通禀过后,郑芝凤等人被请了进去。

帐内灯火通明,一位年轻的将领正站在舆图前。

他头戴网巾束发,穿着一身靛蓝色的棉布箭袖袍,腰束牛皮革带,脚上蹬着一双黑布靴。

虽然衣着简单,却显得干净利落,英气逼人。

郑芝凤眼前一亮,立刻上前拱手笑道:

“这位想必就是李定国李游击吧?”

“果然是英雄出少年!”

“在下郑芝凤,冒昧来访,打扰将军了!”

说着,他习惯性地使了个眼色,让身后随从捧上礼物。

李定国转过身,拱手还礼,语气镇定:

“郑先生客气了。”

他看了一眼礼物,立刻摇头拒绝,

“先生厚意,在下心领了。”

“但军中有严令,不得私收财务,还请先生不要让我难做。”

郑芝凤再次碰壁,心下苦笑,只得摆摆手,让随从收回礼物。

李定国也不废话,立刻切入了正题:

“郑先生的来意,邵总镇已经说明。”

“不知道先生想怎么观摩?如果不嫌弃,可以随在下一起行动。”

郑芝凤连忙摆手:

“不敢叨扰将军处理军务。”

“在下是想……能否深入到”

李定国闻言,明显愣了一下,脸上露出诧异之色。

他仔细打量了一下郑芝凤华贵的衣着,迟疑道:

“这……郑先生,我军三日后便要拔营起寨,偷渡乌江,夜袭敌营。”

“此行不仅艰苦,而且风险极大,对前线士卒而言,生死往往只在瞬息之间。”

“先生确定要去前线队伍?”

郑芝凤听他这么一说,非但不惧,反而更加兴奋起来。

他拍着胸脯,夸下海口:

“李游击放心,不就是渡江夜袭嘛?”

“不瞒你说,海上疾风骤雨、跳帮近身肉搏的日子我也没过少经历过。”

“这点小事,还难不倒我,请将军成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