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竞技 > 弦!正物质宇宙:跨越 > 第182章 探索‘暗系’

第182章 探索‘暗系’(1/2)

目录

2054年,地球,“昆仑之心”基地

“昆仑之心”基地深处,战略分析室的巨大全息星图前,气氛凝重得如同实质。星图上,王海峰博士标记出的那十几个候选“暗系”区域如同宇宙皮肤上溃烂的伤口,散发着不祥的暗红色光芒。

这些区域的数据标签不断滚动,显示着令人望而却步的物理参数:引力异常指数超标、背景辐射强度致命、时空曲率波动剧烈、未知能量场读数紊乱……

孔方佳元帅伫立在星图前,身姿挺拔如松,穿着玄黑色元帅常服的他仿佛与这片深邃的星空融为一体。他的目光锐利如鹰隼,逐一扫过那些危险的空域坐标,指尖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控制台的冰冷合金表面,发出几不可闻的嗒嗒声。每一次敲击,都仿佛是他大脑在飞速运转、权衡风险与收益时的一个节拍。

李艳站在他身侧稍后的位置,穿着合体的科研制服,眉头微蹙,眼神中交织着科学家特有的好奇与身为妻子和战友的深深担忧。

她的双手交叠在身前,脑子里也在不断的思索着。而王海峰博士则在全息台的另一侧,不断调取着各个异常区域的详细探测报告,花白的眉头紧紧锁在一起,眼镜后的眼睛闪烁着疲惫却又亢奋的光芒。

“‘暗系’……先行者留下的这个词,太过模糊,也太过沉重。”孔方佳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平稳,却带着千钧的重量,在寂静的分析室内回荡,“我们无法确认它具体指代什么。是一个具体的星域?一种特殊的环境?还是某种……状态?”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李艳和王海峰:“坐以待毙,等待高维意志的下一步动作,或者盲目地重复先行者可能走过的错误道路,都不是选项。我们必须主动去理解,去探查。”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星图上其中一个标记为“γ-7异常区”的空域上。该区域位于银河系第三旋臂边缘的一片古老星云之中,探测数据显示那里存在极强的引力微透镜效应、高频脉冲辐射以及大范围的时空褶皱,常规飞船进入后导航系统会完全失灵,且有多起探测器失联记录。

“就这里吧。”孔方佳的手指精准地点在γ-7区域上,“王教授,这个区域的异常读数最具代表性,也相对……‘稳定’,至少它的危险是已知类型的叠加。艳子,我们需要组织一支精干的探测舰队。规模不必太大,但要足够精锐,装备我们最先进的探测和防御系统。”

“佳哥,太危险了。”李艳下意识地上前一步,声音里带着恳切,“γ-7的时空褶皱强度足以撕裂常规护盾,那里的辐射环境对生物体也是致命的。即使有‘守护者’系统,我们也无法完全预测所有风险。”她的目光紧紧盯着孔方佳,希望能从他眼中看到一丝犹豫。

孔方佳迎向她的目光,眼神深邃而坚定:“我知道危险,艳子。但先行者的警告绝非空穴来风。如果‘暗系磨练’是升维前必经的道路,那么我们就必须去面对。我们不能等到敌人把刀架在脖子上再去找盾牌。这次探索,本身就是一种‘磨练’。”

他顿了顿,语气缓和了一些,但决心丝毫未减:“而且,我们并非毫无准备。‘启明号’的最新改进型护盾理论上能抵抗短时间的时空剪切力。全员穿戴最新一代的防护服和内嵌式‘卫士’。舰队将携带足量的‘游弋之耳’和多套模块化的‘守护者’系统。”

王海峰博士推了推眼镜,接口道:“元帅说得对。科学探索总是伴随着风险。γ-7区域的异常环境,本身可能就是理解高维干涉和‘暗影弦’现象的关键。

我建议,将‘弦球之眼’-III型和‘弦球之手’-1型机也安装在‘启明号’上。我们需要在最前线,最近距离地观察和尝试。”

孔方佳点了点头:“同意。立刻开始组建‘伽马探索舰队’。由‘启明号’(改进型)担任旗舰,配备两艘‘玄武’级重型护卫舰负责外围警戒和支援,

另配属三艘‘夜莺’级特种侦察舰执行弹性探测任务。李艳博士、王海峰博士随行,负责科学探测的指挥和数据解读。舰队指挥官由我亲自担任。”

命令迅速下达。“昆仑之心”基地和地球舰队司令部高效运转起来。被选中的舰船开始进行紧急改装和加强,特别是针对强辐射和时空扭曲的防护。

“游弋之耳”探测器被大量生产并加载到各舰船上。“守护者”系统的轨道平台组件被拆解并模块化,以便在目标空域外围快速部署。

最关键的“弦球之眼”-III和‘弦球之手’-1型机被小心翼翼地拆卸、封装,然后运抵“启明号”,安装在舰体腹部一个经过特殊加固和屏蔽的舱室内。连接着庞大的能源核心和冷却系统,使得“启明号”的引擎嗡鸣声都比平时更加沉重。

出发前夜,孔方佳和李艳在“启明号”的舰长室里相对无言。窗外是地球静谧的夜景,城市的灯火如同镶嵌在黑色天鹅绒上的钻石。

“答应我,一定要小心。”李艳最终打破了沉默,走上前,替孔方佳整理了一下本就已经笔挺的衣领,动作轻柔,指尖却带着一丝微不可察的颤抖,

“不要逞强。感觉到任何不对,立刻撤离。数据可以慢慢收集,但人……”她没有说下去,只是深深地看着丈夫的眼睛。

孔方佳握住她的手,她的手微凉。他用力握了握,传递着令人安心的力量和温度:“放心,艳子。我不是孤身一人,我们有最优秀的团队,最先进的装备。而且,”他嘴角勾起一丝淡淡的、自信的弧度,“我还得留着这条命,看到地球文明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那一天。别忘了我们的约定。”

李艳点了点头,将担忧深深埋进心底,眼中重新焕发出科学家的锐利光芒:“嗯。我会全程监控所有数据。一旦‘弦球之眼’有任何发现,我们需要第一时间进行分析判断。”

漫长的曲速航行开始了。舰队如同几粒微尘,投入无垠的宇宙海洋,向着那片未知而危险的“暗系”区域驶去。

航程中,舰队进行了多次模拟演练,针对可能遇到的各种极端情况制定了详尽的预案。科学家团队则反复检查着每一台仪器,确保它们到达目的地后能以最佳状态工作。

孔方佳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舰桥或实验室,与李艳、王海峰以及随行的多位科学家讨论着各种可能性。他的大脑如同最高速的量子计算机,吸收着所有信息,不断推演、修正着探索方案。

偶尔,他会独自站在舷窗前,望着窗外飞逝的星光,目光深邃,无人知晓他内心在思考着什么。是对未知的警惕?是对文明未来的忧虑?还是对那所谓“升维后问题无穷”的一丝难以言喻的悸动?

数日后,舰队脱离了曲速状态,悬停在γ-7异常区的边缘。

眼前的景象让即使是最资深的宇航员也感到震撼。眼前的空域并非纯粹的黑暗,而是弥漫着一种诡异的、仿佛混合了所有脏污颜色的暗淡辉光,如同宇宙背景被泼洒了浓稠的、不断缓慢蠕动的油彩。

巨大的、扭曲的引力透镜效应使得远处的星光被拉成怪诞的弧形和光斑,视线所及的一切都在微微波动,仿佛隔着一层灼热空气观察景物。偶尔有惨白色的高能辐射脉冲如同幽灵的触手,从幽暗的星云深处骤然探出,又瞬间消失,留下视网膜上的残影和传感器刺耳的警报。

空间本身似乎就不稳定,肉眼可见细微的、如同水波般的涟漪在不断荡漾,那是时空褶皱的外在表现。一些细小的小行星碎片如同被无形之手操控,进行着毫无规律可言的疯狂舞动。

“报告元帅,舰队已抵达预定坐标。外部环境监测数据与历史记录相符,但局部波动强度超出预期百分之十五。”传感器官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努力保持着镇定,但语速比平时稍快。

“所有舰船,维持最高级别防护力场,引擎功率保持最低稳定输出,减少自身对时空背景的扰动。‘玄武一号’、‘玄武二号’,前出至警戒位置,建立防御阵型。‘夜莺’小组,散开,进行初步环境扫描。”

孔方佳的声音冷静如常,清晰地下达着一连串指令。他坐在舰长椅上,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如炬地扫过主屏幕上不断刷新的数据流和外部影像。

“启动‘守护者’部署程序。”他继续命令道。

一艘经过特殊改装的工业舰缓缓前出,在异常区边缘的相对稳定区域开始作业。巨大的机械臂将一个个模块化的“守护者”组件精准地投放到预定轨道上。组件自动展开、连接、校准,开始构筑一个将整个异常区半包围起来的无形监控与防御网络。

“守护者网络构建中……节点一上线……节点二上线……能量连接稳定……开始建立基线数据库……检测到强烈背景干扰……系统自适应调整中……”工程师的汇报声不断传来。

这个过程花费了数个小时。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生怕这脆弱的人工造物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出现故障。幸运的是,“守护者”系统表现出了卓越的稳定性,成功在异常区外围建立了一道初步的信息屏障和监听哨站。

“基线建立完成。警告:检测到持续性的、高强度的异常弦背景波动,模式无法识别。干扰等级:极高。”系统冰冷的合成音最终汇报。

“果然不寻常。”王海峰博士在科学分析室里喃喃自语,眼睛紧紧盯着“守护者”传回的第一批数据,脸上充满了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这里的宇宙弦……处于一种极不稳定的躁动状态,仿佛被投入石子的水面,但投石的不是我们……”

李艳站在他身边,快速操作着控制台,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波动并非完全随机,有某种……内在的规律性,但这种规律性本身就在快速变化,像是一种……混沌中的有序,或者说,多种有序模式的疯狂叠加和冲突。有外部能量在持续影响它们。”

孔方佳的声音通过内部通讯传来:“能确定影响源吗?或者主要波动特征?”

“暂时无法精确定位源点,元帅。”李艳回答,语速很快,“影响似乎是弥漫性的,来自整个异常区内部。至于特征……‘守护者’捕捉到了一些极其微弱、但与我们之前记录的‘高维干涉’特征有微妙相似的残留信号,但它们被背景噪音严重污染了。”

孔方佳沉默了几秒钟,随即果断下令:“开启‘弦球之眼’。我们需要看得更清楚。”

“启明号”腹部,那个特殊舱室内的“弦球之眼”-III型装置被激活了。低沉的嗡鸣声即便隔着层层甲板也能隐约感受到。庞大的能量被注入其中,复杂的超导环开始旋转,能量场如同轻柔却无比坚韧的梳子,开始梳理和感知前方异常空域那混乱的时空结构。

主屏幕上,原本基于常规传感器生成的、扭曲模糊的外部景象,被一层更加复杂、更加本质的图像所覆盖甚至替代。

那是由无数根细微的、不断振动和相互作用的“弦”构成的宇宙底层结构图景。在正常空域,这些弦的振动虽然也复杂,但总体是和谐而平稳的,如同静谧深海下的暗流。

而在这里,在γ-7异常区,映入孔方佳、李艳、王海峰等人眼中的,是一副让他们瞠目结舌、永生难忘的景象!

无数根宇宙弦如同被投入沸水的细线,疯狂地、毫无规律地震颤、扭动、甚至相互缠绕打结!它们的振动频率忽高忽低,亮度忽明忽暗,呈现出一种极度痛苦和混乱的状态。

而这疯狂的表象之下,更让人心悸的是,有相当大一部分的弦,似乎被某种……阴影所包裹、所浸染!

那并非视觉上的黑暗,而是一种感知上的“空洞”或“附着物”。这些弦本身散发着正常的能量辉光,但在其周围,却缠绕附着着一层极其黯淡的、仿佛能吸收一切光线的诡异暗影!

这层暗影如同拥有生命般,随着弦的振动而蠕动,甚至……似乎在反向影响着弦的振动模式,将其拉向某种异常的频率!

“老天爷……”一位年轻的数据分析师失声惊呼,下意识地后退了一步,仿佛屏幕上的景象能将他吞噬。

“这些暗影……是什么东西?!”王海峰博士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震惊,他扶了扶眼镜,几乎要把脸贴到屏幕上去,“它们不是弦本身的属性!是外来的!是它们导致了弦的异常振动!”

李艳脸色有些发白,手指飞快地在控制台上操作,试图放大和分析那些被暗影缠绕的弦:“能量签名无法识别……不属于已知的任何物质或能量形式……它们似乎……在从弦的振动中汲取能量?或者说……在‘污染’它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