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良善(1/1)
婉宁在宫中将养数日,精神渐好,脸上也恢复了血色。想起自己曾借菩萨托梦之名寻得银两,便觉应当亲赴寺庙进香,以表诚敬。
正月初六,车驾抵达皇家隆福寺。因是未来的皇后亲临,隆福寺早已清场肃静,四处戒备森严。王爷特意拨了两百亲兵随行护卫——自上次婉宁被掳一事,他再不敢有丝毫大意。
佛前香烟缭绕,婉宁跪拜叩首,眉目恬静。她虽借菩萨之名行事,却真心实意打算将山中发现的银两用于赈济灾民,也算不负佛祖慈悲。
礼佛完毕,正欲下山,忽见大道旁远远跪着三个女子。有过王妃、世子被劫经历的护卫顿时警觉,“唰”的一声齐刷刷拔出佩剑,将王妃的车驾严密护在中间。
婉宁心中微惊,面上仍是从容,温声吩咐:“前去问询,是何人拦驾?”
亲兵领命而去,回来时面色迟疑,低声回禀:“王妃,是……是从前王府那几位出卖过王爷的娘娘。她们听闻王妃仁善,特来恳求您向王爷求情,饶恕她们族人的性命。”
婉宁心下了然。来人正是王爷从前的正妃与两位侧妃。这些时日,王爷常为此事辗转反侧:若严惩,难免念及旧情;若宽恕,又恐失了法度威严。她略一思忖,命轿子行至那三名女子面前,素手轻掀轿帘。
三人看上去不过三十左右年纪,却已鬓生白发,身形消瘦、眼神空洞,面容十分憔悴。婉宁温声道:“你们的身份,本妃已知晓。昔日所为,确属不忠构陷之大罪。本妃本不宜过问政事,只是如今怀有身孕,同为女子,不免对几位境遇心生怜悯。若你们诚心忏悔,常驻道观焚修祈福,或可减轻罪孽。”
三位女子泣声叩首:“多谢王妃仁慈!我们愿终身在道观为王爷、王妃祈福,只求王妃能在王爷面前美言,饶过我们娘家父母家人……”自王爷进京,她们几家父母便一病不起,日夜忧心王爷不肯轻饶。想起初二宋国舅一家七十余口在菜市口被腰斩,连十来岁的男童都未能幸免,更是胆战心惊。如今王爷身边唯有王妃一人,足见宠爱,又传闻她菩萨心肠,只得来此恳求,望能为家中幼童争得一线生机。
婉宁沉默片刻,轻声道:“为人子女,你们替父母求情,本妃能够理解。”随即似是无意般添了一句:“稚子何辜。”
她目光掠过跪地的三个女子,柔声道:“天寒地冻,都早些回去吧。”
三人连连磕头:“谢王妃大恩!”
三人回到家中,与族人一番商议,顿时悟出王妃话中深意。她既愿求情保全她们性命、允她们出家为道,或许也能为几家幼童争取生路。但那句“稚子无辜”之前,王妃也点明她们所犯乃大罪,唯有主动认罪,才可能保全血脉。
当晚,婉宁倚在王爷怀中,拉着他的手轻声道:“夫君,今日出门,我又心软做了错事……先前京城王府中那几位旧人跪在路旁求我,我一时不忍,便允她们去道观修行忏悔。”
王爷轻抚她如云青丝,心中暗叹:他的婉宁如此善良心软,将来在这吃人的深宫中该如何自保?可他又极爱她这份纯善。
见王爷未露愠色,婉宁又轻声恳求:“还有……夫君,能否饶过那几家孩童的性命?”
王爷将婉宁揽入怀中,不让她看见自己神色。他与那三名女子虽无多少情爱,但终究是当年自己无能,未能护她们周全,才致她们被逼诬陷自己。她们的背叛固然可恨,但元凶是宋国舅,要对这些家族赶尽杀绝,他实在于心难安,但是放过诬陷他的人,不严惩,会让他失了威严,婉宁此举,反倒替他解了围。放过旧人几家幼童尚可,但若尽数赦免,却是有违法度。
沉吟良久,王爷方沉声道:“且看她们几家是否识时务罢。”
婉宁仰起脸,满目深情:“夫君这般一心一意待我,即便别人以性命相胁,逼我害您,我也宁愿自己赴死绝不背叛。可我也想活下去,所以夫君一定要好好护着我。”
王爷心下一软,轻吻她的额发,柔声道:“今日劳累,快睡吧。我会护着你。”
正月初七,旧王妃与侧妃几家当家人迅速做出决断。他们将家中及笄的女子许配给可靠的忠仆,遣散所有奴仆。旧王妃与侧妃自行前往一处荒废道观,同时向王爷呈上请罪书。当夜,这几家除孩童外,其余人皆自缢谢罪。
初八早朝,王爷接到由一位吏部旧臣转呈的请罪书,得知她们已入道观、其余人皆自尽,便顺势威严宣旨:“构陷本王,本应腰斩。既已自裁,本王念其知悔过,未满十五者流放岭南,女眷没入教坊司。已入道观者,终身不得还俗。”随即指派官员抄家落实。朝臣皆心知肚明,王爷这是网开一面,饶了旧妃及几家幼童的性命。
退朝后,王爷独坐书房,沉吟不语。婉宁这般手段,既全了她仁善之名,又解他于两难,可他想起她单纯柔弱的模样,又觉是自己多想——那般纯善的人儿,怎会有如此心机?不过是妇人之仁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