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林阳自传琴弦上的年轮番外篇 > 第221章 蝉鸣里的新盼

第221章 蝉鸣里的新盼(1/2)

目录

六月底的午后总裹着层黏腻的热,太阳把柏油路晒得泛着白光,连窗外的蝉鸣都透着股懒洋洋的劲儿。晓雯蹲在客厅的整理箱前,指尖刚触到婚纱的缎面就沾了层薄汗,她抬手擦了擦额角,身后忽然传来风扇转动的轻响——林阳把落地扇调了个方向,风正好吹在她后背,带着点凉意。

“别蹲太久,地上凉。”林阳的声音混着风扇的嗡鸣,他弯腰把整理箱往茶几旁挪了挪,又拿了块软垫铺在地上,“婚纱不急着收,先把喜糖盒理完。”

晓雯坐在软垫上,看着箱子里堆得满满当当的东西,忽然笑出声:“你还记得婚礼那天吗?五月八号,天气不冷不热,你穿西装还说有点闷,结果给我提头纱的时候,还是把袖扣勾住了。”

林阳手上的动作顿了顿,耳尖微热,却没回头,只把一沓没发完的喜帖归拢到一起:“记着呢。”话是这么说,指尖却轻轻抚过喜帖上印着的日期——2015年5月8日,他这辈子都忘不了那天,晓雯穿着婚纱从教堂门口走进来,头纱被风掀起个角,她眼里的光比春日的太阳还亮,他攥着戒指的手都在抖。

整理箱里的东西带着刚结束婚礼的鲜活气:印着两人婚纱照的喜糖盒,糖纸还沾着点水果硬糖的甜;晓雯妈妈绣的“百年好合”抱枕,针脚里藏着细密的心意;还有董姐送的水晶摆件,底座刻着“良缘永缔”——当年就是董姐在2014年3月把他们约到自己家见面的,如今看着这摆件,晓雯还能想起那天董姐家客厅里飘着的菊花茶香,还有林阳匆匆赶来时,裤脚沾着点灰,手里攥着的那袋苹果——他当时赶公交来的,不小心蹭到了台阶。

晓雯把喜糖盒一个个叠好,想找个箱子装起来,林阳却从书房抱了个深棕色的硬壳本子过来:“用这个,我昨天翻出来的,以前记外贸库库存明细的本子,正好装这些零碎。”

本子封皮有点磨损,边角还沾着点淡灰色的物流单油墨印——那是林阳在外贸库贴物流单时蹭上的。晓雯翻开第一页,里面夹着张泛黄的便签,是她当年写给他的——2014年5月,她在大港社区医院值夜班,林阳坐公交来送晚饭,手里还拎着他的工作帽,她顺手把值班表上的注意事项抄了张便签给他,让他“坐公交下班别赶末班车,盯打包的时候多留意唛头,别出岔子”。晓雯指尖划过便签上的字迹,忽然想起林阳说过,他有个记小事的本子,她一直没见过,今天倒要好好看看。

“你这本子里都记着啥?”晓雯抬头问,见林阳正把喜帖往本子里夹,便凑过去看。

林阳没藏着,把本子递到她手里:“都是跟你有关的。”

晓雯翻开,第一页的字迹工整,带着点林阳特有的认真,纸页边缘还留着淡淡的油墨印:“2014年3月22日,董姐约在她家相亲。我前一晚在厂里外贸库加班盯打包,核对一批货物的库存和唛头到半夜,早上出门时赶公交差点迟到,一路跑着去的,衬衫都汗湿了,换了件干净的才敢来,还是比约定时间晚了二十分钟。心里慌得很,怕你等急了,路过水果店时特意买了袋苹果——董姐说你喜欢吃脆苹果,还说空着手去不礼貌。到董姐家楼下时,我还拍了拍裤脚的灰,深吸了口气才上楼。开门的是董姐,她笑着说‘晓雯刚到没多久,正跟我聊医院的事呢’,我跟着她进客厅,就看见你坐在米色沙发上,穿浅蓝护士服,袖口卷到小臂,手里捧着杯菊花茶,指尖轻轻碰着杯沿,听见动静抬头看我,眼睛亮得像星星,说‘你好,我是晓雯’,声音软乎乎的,一下子就把我紧张的劲儿冲没了。”

晓雯看着,嘴角忍不住上扬——她记得那天,董姐提前跟她说“小伙子在附近厂里外贸库当库管,人踏实,管库存仔细,每天坐公交上下班,有时候得盯打包到半夜,你别介意他可能会迟到”。她提前十分钟到了董姐家,董姐给她泡了杯菊花茶,刚聊到医院里张大爷总忘带药的事,就听见敲门声。林阳进来时,额角还沾着汗,手里拎着袋苹果,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抱歉,赶公交差点晚了,耽误了时间”,说话时耳朵有点红,抬手挠头时,她还看见他手腕上有块淡淡的油墨印,看着特别真诚。

再往下翻,第二页写着:“我把苹果放在茶几上,董姐帮着洗了两个,递了一个给你,你咬了一口,说‘真甜’,眼睛弯成了月牙。董姐找话题问我工作,我说‘平时在外贸库管库存、盯打包,每天对着要发走的货物,得核对清楚唛头和数量,有时候得搬纸箱,手上总沾点油墨,衣服也容易脏’,你却笑着说‘能把这么多货物的细节理清楚,已经很厉害了,细心比啥都强’。后来董姐借故去厨房切水果,客厅里就剩我们俩,我问你‘护士工作是不是很累’,你点头,却没抱怨,只说‘有时候值夜班确实熬人,但看到老人康复,或者帮小朋友退烧,就觉得值’。那一刻我就想,这么善良又乐观的姑娘,我一定要好好把握住。”

这段回忆涌上来,晓雯眼眶有点热。那天董姐去厨房后,她确实有点尴尬,手指攥着苹果核,还是林阳先找的话题。他没问些虚头巴脑的,只聊日常,比如“你们医院夜班忙不忙?晚上下班我陪你等公交,安全点”“我们库里食堂的馒头挺实在,下次我给你带两个尝尝”,还跟她说“你要是买东西多,我帮你拎,公交上挤,别累着”。临走时,林阳问她要联系方式,她没犹豫,把手机号写在了他的记事本上,林阳还特意把那页折了个角,说“我肯定不会随便删的,明天就给你发消息,告诉你库里今天打包了多少货”。

“2014年5月20日,在大港社区医院门口跟晓雯表白。前一天我问董姐‘表白送什么好’,董姐说‘晓雯不爱张扬,别买一大束花,买支白玫瑰就行,再带点她爱吃的脆苹果’。我提前半小时到医院门口,先回外贸库换了身干净衣服——早上盯打包沾了满手油墨,怕晓雯介意,特意洗了手换了衬衫,把苹果洗干净装在保鲜盒里,白玫瑰用报纸包着,怕被太阳晒蔫。晓雯刚下班,手里攥着护士帽,头发有点乱,看见我时愣了愣,说‘你怎么来了’。我把苹果和玫瑰递过去,紧张得声音都有点抖:‘从董姐家见你的那天起,我就想跟你一起吃早饭、一起回家,想跟你过一辈子,你愿意做我女朋友吗?’她愣了三秒,然后点头,眼泪掉在护士帽上,我赶紧掏出手帕给她擦,怕风把眼泪吹凉——那手帕还是我特意从外贸库宿舍拿的新的,没沾过油墨。”

看到这段,晓雯忍不住笑出了声:“你还好意思说!当时你递苹果的时候,手都在抖,差点把保鲜盒掉地上,还是我接过来的。还有,你那天特意换了件新衬衫,我还以为你提前准备了好久呢。”

林阳耳尖更热了,伸手把她耳边的碎发别到耳后——他的指腹带着点薄茧,那是常年在外贸库搬纸箱、盯打包磨出来的:“那不是怕你觉得我不重视嘛,特意跟同事借了件干净衬衫。”他顿了顿,又翻到本子中间一页,上面写着:“2014年5月底,外贸库一批货物出了问题——打包工人把唛头贴错了,导致货物发错了地方,公司损失了运费。我明明提前核对过单据和货物,确认唛头没写错,可领导说我是库管,没盯紧打包流程,得担主要责任。我跟领导解释了好几次,说不是我的错,可还是没用,只好辞职。那段时间特别迷茫,每天坐着公交在街上游荡,晓雯没怪我,还每天下班在公交站等我,说‘没关系,咱们慢慢来,你这么细心,肯定能找到更好的’。6月中旬,在朋友介绍下,去了城东的化工厂做行政后勤,主要整理后勤文件、协调食堂和班车,不用再盯打包、核对唛头,工作没那么累,也能准时陪晓雯等公交下班了,终于能踏实下来陪她了。”

晓雯指尖抚过这段字迹,心里软得发疼——她记得林阳辞职那段时间,他总在公交站等她,眼神蔫蔫的,不怎么说话,她知道他委屈,每天下班就买他爱吃的酱肘子,跟他一起坐公交回家,跟他说医院的趣事,没提过一句“责任”“过错”的事。直到他找到化工厂的行政工作,那天他在公交站接她,手里拿着束百合,说“晓雯,以后我不用再担惊受怕盯打包了,能准时陪你等公交,还能给你做晚饭了”,眼里的光又亮了起来。

最后一页的字迹最新,纸页干净,没沾油墨:“2014年12月25日,在晓雯租的楼下求婚。我提前跟董姐说了,董姐帮我出主意,说‘晓雯喜欢百合,你买束百合,再把你们第一次见面的照片打印出来,她肯定喜欢’。我照做了,还提前跟化工厂领导请了假,坐公交去水果店挑了箱她爱吃的脆苹果,又去商场选戒指——怕买错尺寸,还特意跟董姐打听了半天。晓雯刚值完夜班,眼睛有点肿,看到照片和百合的时候,笑着说‘你还留着这个’。我说‘跟你有关的东西,我都留着’,然后单膝跪地,拿戒指的时候才发现买大了一圈——早知道该跟董姐问得再仔细点。2015年5月8日,婚礼那天,董姐坐在台下,哭着跟我妈说‘这俩孩子终于成家了’,我看着晓雯,心里满是感激,感激董姐,更感激能遇到晓雯——从外贸库替人担责辞职的迷茫,到化工厂找到安稳工作,要是没有她陪着,没有她陪我坐公交回家,我真不知道怎么熬过来。对了,今天晓雯爸妈还把那辆银灰色的捷达作为陪嫁车开过来了,座椅上还铺着阿姨缝的棉垫,说‘以后你们回静海方便’,心里暖得很。”

晓雯合上书,心里暖得像揣了个小太阳。她靠在林阳肩上,指尖轻轻碰了碰他指腹的薄茧:“原来你连爸妈陪送车的事都记着,还有你在外贸库替工人背锅的委屈、以前陪我等公交的细节,都写得清清楚楚。”

“怎么会忘?”林阳握着她的手,指尖传来她的温度,“从董姐家见你的那天起,每一件跟你有关的事,每一段我走过来的路——不管是外贸库的油墨印,还是爸妈送的车,都想记下来,以后咱们老了,翻着本子回忆,就能想起咱们是怎么一步步走到现在的。”

风扇还在轻轻转着,窗外的蝉鸣似乎温柔了些。晓雯把本子收好,放进书柜最显眼的位置,又拿起喜糖盒继续整理:“中午回静海老家吃饭吧?昨天我妈打电话说炖了排骨,让咱们回去吃。正好开爸妈送的那辆车,四十分钟就能到,比以前坐公交方便多了。”

“好,我去地下车库取车,顺便把给爸妈带的水果和保温袋装上。”林阳点头,起身时还顺手拿了把遮阳伞——六月的太阳毒,他怕晓雯上车时晒着。两人走到门口,林阳先去车库开车,晓雯站在单元楼门口等,没一会儿,那辆银灰色的捷达就缓缓开了过来,车身上还能看到晓雯妈妈贴的小雏菊贴纸。林阳停稳车,下车帮晓雯拉开副驾车门,顺手调整了座椅靠背:“坐舒服点,我把空调开低点,别热着。”

晓雯坐进副驾,看着座椅上熟悉的浅米色棉垫,笑着说:“妈缝的棉垫就是舒服,比原厂座椅软多了。”

“阿姨特意选的透气棉,夏天坐不闷。”林阳说着,把给爸妈带的水果和装着柠檬水的保温袋放进后备箱,又从储物格里拿出墨镜递给晓雯,“阳光晃眼,戴上这个。”

车子缓缓驶出小区,林阳开得很稳,遇到路口的减速带都会提前放慢速度。路过传达室时,张大爷正坐在门口扇着蒲扇,看到他们的车,笑着挥手:“阳阳,晓雯,开新车回静海啊?这车子真精神!”

林阳降下车窗,笑着回应:“是啊张大爷,您在家注意凉快,我们回来给您带老家的脆桃。”晓雯则把一袋喜糖从车窗递过去:“大爷,您尝尝,甜丝丝的解腻。”

张大爷接过去,剥开一颗放进嘴里,笑着说:“好!好!你们路上慢点开,注意安全!”

车子驶上柏油路,晓雯靠在副驾上,看着窗外掠过的梧桐树,林阳从储物格里拿出洗好的樱桃,装在小盒子里递过来:“昨天买的,还新鲜,你尝尝。对了,我还在中控台上放了瓶薄荷糖,你要是觉得嘴里发苦就含一颗。”

晓雯拿起一颗樱桃放进嘴里,甜丝丝的,带着点果香,瞬间驱散了暑气。她看着林阳专注开车的侧脸,想起以前两人挤公交的日子,现在有了车,回爸妈家方便多了,心里满是踏实。

四十分钟后,车子刚拐进静海村口,就看见张村长和晓雯妈妈站在自家院子门口的老槐树下。妈妈手里拿着条薄毛巾,爸爸则拎着个竹编菜篮,里面装着刚从菜园摘的黄瓜和西红柿。林阳停稳车,刚解开安全带,张村长就走过来帮着拎后备箱的东西:“路上没堵车吧?我还担心你们赶不上饭点,排骨还在锅里温着呢。”

“没堵车,一路顺畅,比坐公交快多了。”林阳笑着说,晓雯则挽着妈妈的胳膊,接过她手里的毛巾擦了擦额头的汗:“妈,您怎么不在屋里等?外面太阳这么大。”

“在家坐着也惦记,不如出来等你们。”晓雯妈妈笑着拉着她往屋里走,“快进屋,空调我早就开了,凉快点。桌上还放着酸梅汤,温温的,你先喝点解解暑。”

进屋后,晓雯坐在沙发上,妈妈递过来一杯酸梅汤,张村长则跟林阳聊起村里的事:“最近村里要修排水沟,刚跟施工队定好下周一开工,到时候你要是有空,回来看看也成。对了,你们这车子停在院子里就行,我早上刚扫过地,干净着呢。”

“爸,我要是有空肯定回来,您要是需要帮忙协调施工队的事,也跟我说,我在化工厂做行政,多少懂点协调的事。”林阳说着,还把带来的水果放进厨房,“这是给您和妈买的葡萄,新鲜得很,您尝尝。”

晓雯妈妈在厨房忙碌,晓雯进去帮忙,却被妈妈推了出来:“你别动手,我来就行。你跟林阳聊聊天,好久没跟他好好说话了。厨房油烟大,你现在怀了宝宝,可得离远点。”

晓雯只好出来,坐在客厅里,看着爸爸和林阳聊天——爸爸在说村里组织老人体检的事,林阳听得很认真,还时不时点头,问“夏天老人容易中暑,要不要在村口放个凉茶桶?我在化工厂见过,挺实用的,下次回来我给您带一个”,张村长点头:“这个主意好,你心思细,跟你说的一样,照顾人就得这样。”

午饭很丰盛,晓雯妈妈做了晓雯爱吃的糖醋排骨,还有林阳爱吃的红烧肉,另外还炒了盘刚摘的黄瓜炒蛋,说是“夏天吃点清淡的,败火”。吃饭时,妈妈不停地给晓雯夹排骨:“多吃点,你看你这几天都瘦了,天热别总没胃口。怀孕了要多吃点有营养的,排骨补钙,对宝宝好。”

晓雯笑着应着,林阳则把自己碗里的红烧肉夹给张村长:“爸,您也多吃点,您天天在村里跑,辛苦。”

张村长接过,笑着说:“我这不算啥,你照顾晓雯才是大事。库里那事我知道,你是个负责任的孩子,就是太实诚,以后在化工厂也别太委屈自己,有事跟领导好好说。对了,你们这车子要是需要保养,村口的老王就会,技术好还便宜,下次回来我带你们去。”

饭后,晓雯妈妈给晓雯装了满满一袋子东西,有她自己煮的酸梅汤,装在保温壶里,还有给林阳的茶叶:“酸梅汤你带回去,想喝的时候倒出来温一下,别喝凉的,对肠胃不好。茶叶是给林阳的,他现在在化工厂做行政,对着电脑时间长,回来喝点茶能解乏,这个茶不浓,适合夏天喝。”

晓雯接过袋子,心里暖暖的:“妈,您别总给我们拿这么多东西,家里都快放不下了。”

“放不下也得拿,都是给你们做的,外面买的不如家里的干净。”晓雯妈妈笑着说,又叮嘱林阳,“晓雯要是有什么不舒服,比如头晕、恶心,你赶紧给我们打电话,别耽误了。下次回来不用着急,慢慢开,安全第一。你开车稳,我们放心。”

“妈,我知道了,您放心吧。”林阳点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