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6章 解放西路下水道(1/1)
车厢里一片寂静,只有张宝山压抑的哭声和汽车引擎的轰鸣声。小周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北山,想起李逵憨厚的笑容,想起他家人在确认身份时崩溃的模样,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这场跨越数日的侦破之战,终于以最完整的证据链,为死者讨回了公道,而那些隐藏在废弃砖窑里的罪恶,也终将在法律的严惩下,得到应有的审判。
砖窑命案结束不到三天时间,刑侦支队这边再次接到了报案。
清晨6点的城市还笼罩在薄雾中,解放西路的下水道井盖旁,环卫工人李志博握着铁锹的手不停发抖。十分钟前,他按惯例清理下水道杂物时,铁锹尖突然触到一个柔软的物体,俯身拨开污水与淤泥,一具蜷缩的男性尸体赫然出现在眼前——苍白的皮肤在昏暗光线下泛着冷色,吓得他连工具都扔在地上,踉跄着跑到路边,用哆嗦的手指拨通了报警电话。
20分钟后,李明的警车呼啸而至,红蓝警灯在晨雾中交替闪烁,瞬间划破街道的寂静。“立即封锁现场,拉起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靠近!”李明推开车门,黑色皮鞋踩在湿漉漉的路面上,对着身后的队员下达指令,“通知市政部门,暂停该路段的下水道排水,避免水流破坏现场痕迹;小杨、小孙负责现场初步勘查,小王跟我去询问报案人。”
小杨和小孙背着勘查包,快步走到下水道井盖旁。井盖已被李志博掀开,直径约80厘米的井口散发着刺鼻的污水臭味,内部漆黑一片,只能隐约看到尸体蜷缩在距离井口1.5米深的淤泥中。“先搭照明设备,用反光板把井底照亮,注意不要破坏周边的脚印和痕迹。”小杨蹲在井口边缘,拿出强光勘查灯,光束穿透黑暗,精准落在尸体周边。
小孙则在井口周围的地面展开排查,足迹灯的光束扫过潮湿的路面,很快在井盖东侧发现一组42码男士运动鞋印。“步长70厘米,步宽18厘米,步角2度内扣,推算身高170-175厘米,”他用标尺紧贴地面测量,“鞋印边缘沾着少量淤泥,与下水道内的淤泥成分一致,且鞋印新鲜,边缘清晰,应该是近期留下的,可能与嫌疑人有关。”在井盖西侧的人行道上,他还发现了半枚模糊的女士高跟鞋印,鞋跟处有明显的磨损痕迹,“鞋印被雨水部分冲刷,只能看清大致轮廓,需要进一步提取比对。”
井下的照明设备搭建完成后,小杨趴在井口,仔细观察尸体周边环境:“男性尸体,年龄初步判断25-35岁,身高约178厘米,身穿黑色夹克和深色牛仔裤,衣物被淤泥覆盖,看不清是否有破损;尸体呈蜷缩状,右手紧握,左手自然垂落,头部偏向左侧,似乎有被拖拽的痕迹——尸体下方的淤泥有明显的条状凹陷,方向从下水道深处指向井口,推测尸体是从井下深处被拖到井口附近的。”他让队员用特制钩子小心拨开尸体周边的杂物,“在尸体右侧的淤泥中,发现一个银色打火机,表面有‘ZIPPO’标志,边缘有轻微划痕,没有明显淤泥覆盖,应该是近期掉落的,可能是死者或嫌疑人遗留。”
小孙则在井口周边的绿化带里有了发现:“这里有一处新鲜的泥土翻动痕迹,面积约30×40厘米,深度5厘米,”他用树枝轻轻拨开泥土,“泥土中夹杂着几根黑色纤维,与尸体身上夹克的材质初步判断一致,推测嫌疑人曾在此处停留,可能是搬运尸体时不小心蹭到的。”
另一边,小王将李志博带到警戒线外的安全区域,递过一杯温水:“大哥,您慢慢说,别着急,把发现尸体的过程详细讲一遍。”李志博双手捧着水杯,指尖的寒意还未散去,声音带着后怕:“我每天早上5点半来这条街清理,刚才清理到这个井盖时,觉得里面堵得厉害,就想掀开看看,结果用铁锹一捅,就碰到个软乎乎的东西,我还以为是垃圾,低头一看……妈呀,是个人,脸白得吓人,我当时腿都软了,赶紧跑出来报警了。”
“您掀开井盖前,有没有看到井盖有异常?比如被撬动过的痕迹,或者周边有可疑人员、车辆?”小王拿出笔记本,钢笔在纸上快速滑动。李志博努力回忆着:“井盖看着挺正常的,没有撬动的印子,不过昨天晚上我下班的时候,好像看到有辆黑色面包车停在这附近,车没开灯,当时我以为是等人,没太在意,现在想想,会不会跟这事有关?”他指着街道尽头,“那辆车大概停在那边,车头朝着东边,车身有点旧,好像没有车牌,或者车牌被挡住了。”
小王追问:“您还记得面包车停留的具体时间吗?有没有看到有人从车上下来?”李志博皱着眉:“大概是昨天晚上9点多吧,我当时骑着三轮车路过,就扫了一眼,没看到有人下来,车窗户是黑色的,看不清里面。”他补充道,“这条街晚上人少,除了偶尔有居民路过,很少有车停在这,那辆面包车看着就很奇怪。”
此时,小杨的声音从井口方向传来:“王队,过来一下,有新发现!”小王安顿好李志博,快步走到井口旁。小杨指着井下:“在尸体下方的淤泥中,发现一根黑色尼龙绳,长度约2米,绳子两端有磨损痕迹,像是被拖拽过,可能是嫌疑人用来搬运尸体的工具;另外,尸体的牛仔裤口袋里露出一角纸片,好像是身份证,但被淤泥覆盖,暂时无法辨认信息。”
小孙补充道:“我们在下水道入口的管壁上,发现了几处新鲜的划痕,深度约1毫米,方向垂直向下,推测是搬运尸体时,尸体或工具摩擦管壁留下的,划痕处还沾着少量黑色纤维,与绿化带里发现的纤维成分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