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会回来的(2/2)
这头熊越来越能吃了,每天要吃好多竹子,为此张良每天打扫家里,都忙得够呛。
有时,张良也会十分倦怠地任由这头熊,将家里折腾得乱糟糟,会想养什么不好,养一头熊,又能吃又难养。
当矩离开之后,张良又开始了独居生活,解决饮水问题就一个人去河边打水,将水挑回家,家边种了一些菜,还有县令给的稻米,也足够吃的。
至于那头熊,它只要钻进山里,就有它吃不完的竹笋。
独居的生活是宁静的,张良除了每天教书,余下的多数时光都在独处,一个人翻看书籍,一个人用饭。
到了黄昏时分,张良一个坐在熊猫的身边,给它抓着虱子。
其他的小熊猫在家里住了一阵子,偶尔它们也会来看看,但并不常住。
张良耐心地给这头熊猫抓着虱子。
夕阳下,晚风吹过时,巴蜀大山上的树木沙沙作响,夜风冷了一些,张良才觉得天气就要入秋了。
今天张良早起时看了看县里张贴的布告,原来今天是白露时节。
公子扶苏为了让人们习惯这二十四节气,让各县将每个节气都张贴了出来。
县令刚走出县府,见到了张良笑着道:“韩夫子。”
张良行礼道:“见过县令。”
双方道好之后,县令递给张良一道文书。
其实近来楚地出了不少事,许多文书都送到了蜀中,就连这个县令都知道有个窝藏罪犯的郡守殷通。
殷通正在被押往关中。
据说殷通交代了许多蜀中的旧贵族,现在楚地各郡都在抓人,与殷通有关的楚地旧贵族多数都要被抓到咸阳问罪。
张良看罢文书,神色平静道:“没想到楚地会有这种事。”
县令又道:“近来公子扶苏与丞相李斯主持国事,殷通的事是在告知天下各郡县。”
文书写得很仔细,并且将这件事的前因后果都写明白,起因是死了一个齐鲁博士韩终,秦军一路查到了会稽郡。
“我就先教课了。”
县令回过神,又收回了文书道:“我要将文书告知各个乡长。”
张良行了礼就去教书。
有关楚地的事,可能与项梁有关,或许与其他人有关,又或者是与其他的反秦势力有关。
但对丞相李斯或公子扶苏而言,这是一个瓦解楚地反秦力量的好机会。
抓了一个殷通,恐怕也会牵连很多楚国的旧贵族。
张良走到了书社中,一群孩子早就坐在这里了,放下了心中的心事,开始了今天的讲课。
矩离开蜀中之后,过了一个月又回到了蜀中。
他还带来了不少布绢与麦子。
这让张良想起矩的爷爷是当今的秦大匠青臂,别看矩平日里很简朴,其实他是大户人家的孩子。
矩回来之后,熊猫也活泼了不少,来回不断走着。
因在以前,矩每天都会给这头熊去挖最嫩最好的竹笋,这如何不让它想念。
在江源县书舍的边上,矩用竹子在这里搭建了一间屋子,这里就是他的家。
当矩带着一袋麦子来看自己,张良道:“还以为你不回来了。”
矩回道:“我打算以后留在蜀地,我不想走了。”
“是家里不好吗?”
矩摇头道:“我回到关中时,那里正在考试,今年从各地来了许多青年翘楚,我的兄长们都十分优秀,有领兵的,有继续为工匠的,还有在关中为吏的,只有我最平庸,对我而言教书是最简单的事,我与爷爷说了,我要在蜀中教一辈子的书。”
“你父亲呢?”
“他在监造长城,也有好几年没有回家了……”
矩有一个大家庭,他的爷爷有很多儿子,也有很多孙子,这个家因青臂为公子扶苏造了潼关城而显贵。
但他的这个大家庭都在为秦而效力,他们父兄都在各地有各自的事要做。
张良听着他讲述这个大家庭聚少离多的家事。
“我爷爷总说,等大秦的事忙完了,等国家建设好了,我的父兄们也都会回来的。”
张良笑着没有回应他的话。
矩看向正在与乡里的人讲话的妻子,他又道:“韩夫子,我觉得我教一辈子的书,这个国家该可以建设好了吧。”
张良看得出,这个孩子很热爱大秦,热爱他的关中。
是啊,关中对他来说是个很美好的地方。
“不知道啊。”张良看着岷江的水流淌而下,低声道:“可能要用几代人吧,秦一统六国用了几代人,现在的国家比当年的秦国大得太多了。”
矩道:“公子曾有言,人生其实是很漫长的,所以呀……在我小时候公子就听公子说过,其实不论庶民还是贵族,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极其沉重,谁敢说一个人的人生,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