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大明不行,我行! > 第441章 夜(上)

第441章 夜(上)(2/2)

目录

而陈大有的吹捧话也不算过分,张邦士的长兄张邦彦掌即墨內书房,二兄张邦直任职连云內书房,都是內政体系中很出挑的人物,战后很可能会得到提拔。

十几个人坐在拐角处,七嘴八舌的閒聊,时而说起新兵营训练的痛苦,时而说起这场战事,时而说起日照一战。

“噢噢,当时就是你献计溃敌的啊。”梅农惊嘆著看向一直不怎么声的李兑,“此战之后,

说不得能如丁公一般,连升上七八级呢。”

“不敢当不敢当。”李兑连连谦虚,丁邦彦在杭州一战还只是普通士卒,几个月后在山东战事中已经掌一营兵了。

护卫军中,就数丁邦彦的事跡最为传奇,都津津乐道的,李兑保持著沉默,却觉得有些不太对劲,有些奇怪的地方。

侧头观察了好一阵儿,李兑才察觉到,奇怪的是那两个自称寧海籍贯的两人,一个是梅农,另一个是汪古。

奇怪的地方有两处,一个是口音,浙江沿海几个府州虽然临近,但口音差別很大,李兑毕竟在定海待了不少时日,觉得这两人口音不像是寧波人,倒是有些像杭州人。

而且天南地北,各地乡音都很重,所以经常出现听不懂话的现象,这在护卫军中都存在。

所以,护卫军將校选拔標准之一就是官话。

而这两人说话虽然带了杭州口音,但很多地方都是典型的官话。

普通士卒,刚刚从新兵营出来,说的是官话,只有两种可能,其一是商贾,因为要天南地北到处跑,其二是士子,因为官话是吏部选官的標准之一。

前些年被弃市的內阁首辅夏言,就是以官话闻名得陛下宠信的。

商贾

士子

李兑觉得更可能是后者,他自己是书香门第出身,张邦士虽然是武举人,但却是秀才出身,陈大有虽然没有功名,但也自幼攻读经史,青年时期参加过县试、府试。

说白了,都有文人坐派。

但这两个青年言谈举止无有粗鄙,偶尔用词文雅,显然也是文人坐派,与眾人谈笑风生无有隔,这就是让李兑感觉不太对劲的地方。

李兑瞄了眼梅农擼起的裤腿,皮肤白皙,虽然手上有老茧,但不是因农具所致,像是军械所致。

到底是什么来路

事实上,同样的疑问也在梅农、汪古心里存在,好一会儿后,麻夏过来转了一圈,將眾人都赶进帐篷。

“小心点,刚刚旅正才告诉我。”麻夏低声说:“他是吕本的幼子吕兑,现改名李兑。”

四旅中,知道十三童子案的只有刘西一个人,就连旅副崔方也不知情。

“噢噢,原来是他!”汪古恍然大悟,“当年我们在杭州应道试的时候就听说了,据说好不容易逃回江南,但族人不容,没想到来了舟山。”

梅农喷喷两声,“之前听说,吕本这次也隨韃靶来了山东,也不知道是在胶州还是在登州...”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