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被门锁硬控三小时(2/2)
夕阳西下,山月慢慢爬上山头。林晚星和沈砚把两封信放在枫树下,火光映着树干上的“菀”和“砚”,像是两个久别重逢的人,终于在山月的见证下,握住了彼此的手。
林晚星忽然明白,外婆从未真正遗憾过。那些未说出口的话,未拆开的信,都化作了枫树下的山月,年复一年,守着青溪村的记忆。而她要做的,就是把这个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那些藏在时光里的温柔,永远不会被遗忘。
离开青溪村时,林晚星回头望了一眼。老枫树在风中轻轻摇晃,像是在说再见,又像是在说——下一个秋天,山月还会在这里,等你回来
旧书与星光
陈念在旧书店打工的第三个月,遇见了那个总穿卡其色风衣的男人。他每次来都径直走向靠窗的书架,指尖划过泛黄的书脊,最后总会抽出一本《星空观测手册》,却从不翻开,只是望着窗外的梧桐树发呆。
这天傍晚下着小雨,男人又准时出现。陈念递过一杯热可可:“先生,这本书您看了快一个月了,需要帮您留着吗?”男人抬头,睫毛上沾着雨珠,眼底藏着淡淡的落寞:“不用,我只是在等一个人。”
男人叫陆时,是附近天文台的研究员。他说二十年前,他和一个叫林溪的女孩约定,要一起看完书里记载的所有星座。“那年我们都才十八岁,她总说要当第一个发现新彗星的人。”陆时摩挲着书封面,上面有个小小的涂鸦,是颗画得歪歪扭扭的星星,“这本书是她送我的,说等我们看完最后一页,就去山顶看猎户座流星雨。”
陈念想起书架最上层那本积灰的日记,封面同样画着星星。她踩着梯子把日记取下来:“您看这个,会不会是林溪小姐的?”陆时接过日记,手指微微颤抖。日记第一页写着“林溪的星空笔记”,字迹和书封面上的涂鸦如出一辙。
日记里夹着一张老照片:扎马尾的女孩举着望远镜,身边的少年笑容明亮,正是年轻时的陆时。照片背面写着“2003年11月17日,约定看流星雨”。陆时翻到最后一页,上面只有半句话:“如果我没按时出现,记得去……”后面的字迹被泪水晕开,模糊不清。
“那年流星雨前夜,她突然说要去城郊的观测点确认数据,之后就再也没回来。”陆时的声音带着哽咽,“警方说她可能失足掉进了山涧,可我总觉得她还在等我,所以每个周末都来这里,希望能等到她出现。”
陈念看着日记里的观测记录,突然发现每页右下角都有个小小的坐标。她打开手机地图,输入最近一页的坐标,显示的地点是城郊的望星台。“陆先生,说不定林溪小姐是在那里等您呢?”
两人连夜驱车前往望星台。山路崎岖,车轮陷进泥里,他们只能徒步前行。走到半山腰时,陆时突然停下脚步,指着前方:“你看,那是我们当年搭建的观测棚!”
观测棚里积满了落叶,却异常整洁,角落里放着一台老式望远镜,镜头擦得锃亮。望远镜旁压着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是林溪的字迹:“陆时,我找到新彗星的轨迹了!等我提交完数据就回来,记得我们的约定。”纸条下方写着日期,正是她失踪的那天。
陆时拿起纸条,指尖触到背面的字迹:“如果我走了,把我的骨灰撒在能看见星空的地方,这样就能永远陪你看星星了。”他突然蹲下身,泪水滴落在落叶上。陈念这才注意到,观测棚外的石碑上刻着“林溪之墓”,碑前摆着一束新鲜的雏菊,显然有人定期来打理。
这时,远处传来轻微的脚步声。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慢慢走近,看到陆时,眼眶瞬间红了:“小陆,你终于来了。”老人是林溪的父亲,他说当年林溪为了保护观测数据,在躲避山体滑坡时不幸遇难,临终前嘱咐他不要告诉陆时,怕耽误他的学业。“这些年我每周都来这里,替溪溪等你,也替她打理这个观测棚。”
那天夜里,陆时和陈念在观测棚里架起望远镜。当第一颗流星划过夜空时,陆时轻声说:“林溪,我们终于一起看完了流星雨。”陈念看着他眼底的星光,突然明白,有些约定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就像天上的星星,即使隔着漫长的岁月,依然会在原地闪耀。
后来陆时把《星空观测手册》和日记留在了旧书店,扉页上多了一行字:“星光会记得所有的约定。”陈念每次整理书架时,都会把两本书放在一起,就像守护着一个关于星空与等待的秘密。而每个晴朗的夜晚,她总会望向天文台的方向,仿佛能看见两个年轻的身影,正并肩望着璀璨的星空,诉说着未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