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终章(1/2)
大邺元启五年冬,一道圣旨震动朝野内外。
皇帝萧烬昭告天下,立云氏女云昭为后。圣旨中字字恳切,称其“性行温良,克娴内则,敬慎持躬,深慰朕心”,而明眼人都知道,这寥寥数语背后,是帝王十年不曾移转的心意,与一场跨越宫墙与战火的漫长守候。
册后大典极尽隆重。那日长安城万人空巷,百姓纷纷涌上街头,想要一睹这位传奇皇后的风采。
云昭身着绣金凤纹的深青翟衣,头戴九龙四凤冠,一步步走上汉白玉阶,走向那个曾与她共历生死的帝王。
萧烬立在最高处,朝她伸出手,目光灼灼,仿佛天地间只看得到她一人。
礼成之时,他握住她的手,低声在她耳边道:“阿昭,这一次,朕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与你并肩。”
云昭抬眼望去,只见满朝文武伏地跪拜,钟鼓齐鸣,而他的眼中只有她的倒影。
次年开春,边关传来捷报。云崇安率军乘胜追击,终于在春节前将瓦剌部彻底逐出宣化二百里外,收复多年失地。捷报传回京城时,恰逢宫中举办元宵宴席。
萧烬当众执起云昭的手,朗声道:“国有良将,朕有贤后,此乃大邺之幸。”
他当场下旨,晋封云崇安为镇国公,世袭罔替。云昭在席间微笑不语,眼中却有泪光闪烁。她想起多年前在宣化小院中的担忧与挣扎,如今看来,竟是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命途。
而赵泽,却在封赏旨意下达前便悄然离京。他只留给云昭一封信,上面寥寥数语:“金州的桃花开了,待你得空,可回来看看。珍重。”
云昭将信收在妆匣最底层,心中百感交集。后来听说他在金州娶了一位教书先生的女儿,生活平静安逸。她派人送去厚礼,心中那份年少时的牵挂,终于化作一声祝福。
帝后情深,成为大邺一代佳话。
萧烬力排众议,毅然遣散后宫,自此六宫虚设,唯中宫一人。
元启六年,帝后大婚第二年,云昭诞下皇长子。萧烬喜极而泣,为长子取名紫宸,取“紫气东来,宸宇永安”之意。
那日产房内,萧烬不顾礼官劝阻,执意守在云昭身边。他握着她的手,一遍遍说着“辛苦了”,眼中满是疼惜。
三年后,云昭生下长女,封长安公主,取“长治久安”之意。又三年,次子降生,取名紫阳。
子女绕膝,朝政清明,大邺迎来前所未有的盛世光景。
每逢春日,帝后常携子女登临长安城楼,看万家灯火,烟火人间。
萧烬曾指着繁华都城对云昭说:“这江山万里,不及你一笑倾城。”
云昭笑他:“陛下如今也会说这些甜言蜜语了。”
他正色道:“不是甜言蜜语,是真心实意。”
时光荏苒,二十载春秋转瞬即逝。
元启二十五年,四十三岁的萧烬做出震惊朝野的决定——禅位于皇长子萧紫宸。
紫宸时年十九,早已在帝后的悉心教导下显露出明君气度。禅位大典上,萧烬亲手为儿子戴上冠冕,低声道:“这江山,父皇就交给你了。”
紫宸郑重叩首:“儿臣定不负父皇母后所托。”
退位后的萧烬带着云昭离京云游,实现当年“携手四海”的诺言。离京那日,长安百姓夹道相送,许多人泣不成声。
云昭回头望去,只见城楼上新帝与弟妹并肩而立,朝他们挥手告别。
她忽然想起多年前离京时的忐忑不安,与如今的心境已是天壤之别。
“舍不得?”萧烬握紧她的手。
云昭微笑摇头:“有你在处,便是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