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艺术创作(1/2)
盛夏的798艺术区,阳光透过厂房改造的玻璃天窗,在画室的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沈星晚握着油画笔的手微微颤抖,笔尖的钴蓝色颜料在画布上晕开一小片水渍——她想画当年摆摊的集市,却连最基础的透视关系都没掌握,画布上的摊位歪歪扭扭,像被狂风刮过的稻草人。她穿着件宽松的米白色亚麻围裙,是用自家研发的再生纤维面料制成,胸前沾着些许油彩,领口别着枚铜质的调色盘胸针,胸针边缘刻着“艺随心走”,冰凉的金属贴着被颜料染得发花的衣领,却压不住心里的挫败。
“沈女士,您别急,先把线条练稳。”油画老师陈教授走过来,他穿着件沾满油彩的牛仔围裙,花白的头发用发带束在脑后,手里拿着支炭笔,“您看,画集市的摊位要注意近大远小,就像您当年在粮仓里摆缝纫机,最前面的机器能看清针脚,后面的只能看到轮廓,这个道理是一样的。”
沈星晚点点头,按照陈教授的指导重新起形。炭笔在画布上划过的声音沙沙作响,她想起1985年的那个清晨,自己推着板车在集市占位置,第一缕阳光照在发夹摊位上,塑料发夹泛着廉价却明亮的光泽——那是她人生中最鲜活的画面,可现在,她却连这份鲜活的十分之一都画不出来。
“陈教授,您看我这颜色调得对吗?”旁边的年轻学员小孟举着调色盘请教,她穿着件印着梵高《星空》的T恤,牛仔裤上沾满陶土,语气里满是雀跃,“我想把天空画成粉紫色,像您上次说的‘梦幻感’。”陈教授刚要回答,就听见画室门口传来争执声。
沈星晚抬头一看,只见陶艺区的李师傅正和她的助理小林吵得面红耳赤。李师傅穿着件灰色的工装背心,胳膊上沾着陶土,手里拿着个捏到一半的陶罐,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我说了这陶土要醒够三个小时,你非要催我,现在陶罐裂了,你负责?”
小林穿着件白色的衬衫,袖口挽得老高,手里拿着个平板电脑,上面是沈星晚的行程表,语气里满是不耐烦:“李师傅,沈总下午还要去非遗工坊,您能不能快点?不就是个陶罐吗,裂了再捏一个不就行了,哪来这么多规矩?”
“你懂什么!”李师傅猛地把陶罐摔在工作台上,陶土碎片溅了一地,“陶艺是手艺活,不是你们商人眼里的‘商品’!醒土是为了让陶土有韧性,拉坯要顺着泥的纹路,烧制温度差一度都不行,这些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能随便改吗?”
周围的学员都围了过来,有人小声议论:“小林也太不懂事了,李师傅是陶艺界的老匠人,怎么能这么跟他说话?”“沈总平时不是挺尊重手艺的吗,怎么助理这么急躁?”陈教授皱着眉,想上前调解却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只能看向沈星晚:“沈女士,您看这事儿……”
沈星晚放下油画笔,快步走到两人中间。她先捡起地上的陶土碎片,指尖触到湿润的陶土,带着泥土特有的凉润:“李师傅,对不起,是小林不懂事,您别生气。这陶罐裂了没关系,咱们再重新捏,下午的行程我让林薇帮忙推迟,今天一定把您教的学会。”
她转头瞪了小林一眼,语气里带着几分严肃:“小林,你跟李师傅道歉。陶艺和咱们的苏绣一样,都是手艺活,都需要耐心,你刚才的态度太过分了。”
小林的脸涨得通红,连忙鞠躬:“李师傅,对不起,我不该催您,也不该不尊重您的手艺。您别往心里去,我帮您收拾碎片,咱们重新来。”李师傅的脸色渐渐缓和,他蹲下身帮忙捡碎片:“不是我脾气大,是我怕你们把‘手艺’当成‘任务’,那就没意思了。”
一场小风波平息后,沈星晚跟着李师傅学拉坯。她坐在拉坯机前,双手沾着陶土,随着机器的转动轻轻扶着泥坯。刚开始泥坯总是歪歪扭扭,要么太高要么太扁,李师傅在旁边耐心指导:“您的手要稳,像给孩子喂奶一样轻柔,泥坯要往中间收,不然会塌。”
沈星晚试着调整手势,掌心感受到泥坯在指尖慢慢成型,那种从无到有的创造感,让她想起第一次用缝纫机缝出完整棉袄的时刻——当年她缝坏了五件布料才成功,现在捏陶土,也一样需要反复尝试。陆战锋说得对,不管是做衣服还是搞艺术,都得有“不怕失败”的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