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新的挑战者(1/2)
晨雾尚未散尽,云岚宗东苑的静湖已恢复了往日的宁谧。冰裂的痕迹悄然隐去,湖面如镜,倒映着天光云影,仿佛昨夜那场来自地底的低语与幽蓝光柱从未出现。可林梦冉的手腕上,一道极淡的蓝纹一闪而逝,像被风吹散的烟痕,又似血脉深处悄然苏醒的烙印。
沈青芜一夜未眠。
她在观澜阁密室中翻阅古卷,指尖划过一页页泛黄的《西陆禁术考》,目光死死盯住其中一段残文:“双生共鸣——以残缺为引,以完整为基,母体启灵,辅核承愿,界融塔开,万识归一。”
“它不是要吞噬我……”她低声自语,“它是想借我之名,重塑一个‘神国’。”
而林梦冉,正是它选中的第二块拼图。
她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自己靠在他肩上的那一刻——内心那么安宁,却又那么重。那份温柔,是她十三年来第一次允许自己触碰的软弱。可也正因如此,她更清楚:若让“门”得逞,她们所珍视的一切,都将化作系统运转的燃料。
“这一次,换我来守你。”她再次默念,声音坚定如铁。
然而,当她推开观澜阁大门时,迎接她的并非宁静的清晨,而是一片喧哗。
讲经台前,人影攒动。
数百名弟子齐聚广场,议论声如潮水般涌来。高台上,一名身着银纹黑袍的年轻男子负手而立,眉目锋利如刀削,周身灵压隐隐波动,竟已逼近金丹后期。他胸前佩戴一枚罕见的“玄枢令”——那是云岚宗百年来仅授予三人的“天资评定最高级”象征。
“是叶临渊!”有弟子惊呼,“他竟然提前出关了!”
叶临渊,十六岁入宗,十二年修至金丹,掌握三系本源法则,被誉为“五百年来最接近飞升之人”。他一向孤傲,从不参与宗门纷争,却在今日清晨突然登台,向全宗发出战书——挑战院长沈青芜,主题为:“何为真正的修行之道”。
沈青芜站在回廊尽头,目光沉静地望向高台。
林梦冉紧随其后,低声问:“你觉得他是冲你来的?”
“不。”沈青芜摇头,“他是冲‘道’来的。但有人,借他的嘴说话。”
话音未落,叶临渊已察觉她的到来。他缓缓转身,目光如电射来,朗声道:
“沈院长,请恕弟子无礼——但我必须问一句:您所推行的‘兼容并蓄’之道,是否正在将云岚宗和跨界学院引向平庸?”
全场骤然寂静。
沈青芜缓步走上讲经台,紫竹杖轻点石阶,每一步都带着不容忽视的威压。她站定,直视叶临渊:“你说我之道导致平庸,可曾见过我门下弟子一人堕入魔道?一人走火入魔?一人因灵根驳杂而暴毙?”
叶临渊冷笑:“可他们也无人突破合体!无人窥见天机!院长您推崇‘人人皆可修’,可修行本就是逆天夺命之路,岂能人人得道?若连体质、天赋都不加筛选,那与凡俗施舍何异?”
“所以你的道,是淘汰弱者,只留强者?”沈青芜语气平静。
“是择优而存!”叶临渊声音陡然拔高,“天地有道,优胜劣汰!完美体质方能承载大道!为何要耗费资源去修补残缺?为何要让那些本该被淘汰的人占据修行之位?若按您的方式,千年之后,修真界将只剩一群‘温和的废物’!”
人群骚动。
一些弟子低头不语,眼中闪过动摇。的确,近年来云岚宗不再强调“纯灵体”“单灵根至上”,反而鼓励多属性融合、心境共修,甚至允许残脉者通过外接灵枢辅助修炼。这种变革带来了稳定与包容,却也让部分追求极致力量的天才感到压抑。
“所以你认为,只有剔除‘残缺’,才能成就‘完美’?”沈青芜轻声问。
“正是!”叶临渊昂首,“唯有纯粹,方可通神!院长您自身便是最好例证——若非您拥有‘第81号实验体’的完美基因,又怎能掌控承愿印?又怎能镇压北域异象?可您如今却否定这一切,转而扶持弱者,这不是虚伪,是什么?”
这句话如利刃出鞘,直刺核心。
沈青芜瞳孔微缩。
她知道,这一击,并非出自叶临渊之口,而是背后那只无形之手的精心设计——让一个“完美天才”公开质疑“残缺者的价值”,从而动摇她治下的根基,瓦解人心对“共修之道”的信任。
更可怕的是,这番言论,恰恰击中了“门”的逻辑:“残缺必须被修复,弱者理应被取代”。
她缓缓抬起手,承愿印在掌心浮现,银光流转,宛如星河初生。
“你说我否定完美?”她声音不高,却传遍全场,“可你可知,我为何能掌控承愿印?”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因为一位女子,在最后一刻毁掉了‘完美计划’。她发现,所谓的‘完美基因’,不过是把人变成工具。而真正的道,不在血脉之中,而在选择之间。”
“我可以选择成为‘新母体’,被供奉于水晶棺中,永生不死,万灵归附。”她继续道,“但我选择了走出实验室,用这双残缺的腿,一步一步,走过泥泞,走过雪夜,走过无数个无人知晓的黎明。”
她的声音渐渐激昂:“你们说我扶持弱者?可谁定义了‘弱’?是灵根?是体质?还是命运的一次无情掷骰?”
她指向台下一名拄着灵木拐杖的女弟子:“她三年前灵脉尽断,所有人都说她该退宗。可现在,她创出了‘逆脉导灵术’,让十个残脉者重新踏上修行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