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1992:从养猪开始 > 第149章 修路

第149章 修路(2/2)

目录

别蛮干,我们的目的是保护财产,不是拼命。”

“晓得了,我有分寸。”张春城瓮声瓮气地答应,但眼神里的狠劲丝毫未减。

正在这时,张泽安打完电话回来了,脚步比去时更快了些,脸上带着一丝欣喜。

他走到王建安身边,压低声音说:“建安,问好了,电话那边说,调查组已经组建完毕,计划就是明天上午出发,直奔保镇!估计晌午前就能到。”

明天上午?

这速度比王建安预想的还要快。

看来县里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或者说,刘副镇长在背后起的推动作用远超预期。

这无疑是极好的消息,但也意味着,他原本在心中酝酿的那个危险计划,必须立刻付诸行动了,时间窗口非常紧张。

他脑中飞快地计算着时间差和各种可能性。

沉吟了仅仅几秒钟,王建安便抬起头,目光扫过张泽安、张春华和张春城,用一种看似经过深思熟虑的语气说道:“嗯……调查组明天就到,这是好事。另外我打算……明天也亲自去一趟保镇。”

“啥子喃?!”张春城一听,声音陡然拔高,引得附近几个干活的人都惊讶地看了过来。

他意识到失态,赶紧压低声音,但语气依旧急赤白脸:“建安!你疯啦?你咋能这个时候去呢?

那周老幺现在就是条被逼急了的疯狗,红着眼乱咬人。

调查组去是公务,他可能还不敢怎么样。

你现在跑去保镇,那不是自己往他枪口上撞吗?

太危险了!绝对不行!”

张泽安也皱紧了眉头,满脸不赞同:“建安,春城说得对。

现在不是逞强的时候。

周老幺肯定已经知道我们在搞他,你一去,等于送上门给他出气。

万一他不管不顾……”

后面的话他没说下去,但担忧之情溢于言表。

连一向支持王建安的张春华也投来了反对的目光。

王建安却摆了摆手:“没事,光天化日之下,众目睽睽,他周老幺再横,也不敢当街把我怎么样。

我去了,反而能让他摸不清我们的虚实。”

他顿了顿,给出了一个听起来十分合理的理由:“我主要是想去找那个陈记卤肉店的老板再好好谈谈。

上次福德舅舅去,他吓得够呛。

我亲自去,一方面给他壮壮胆,表明我们合作社的态度和支持。

另一方面也再争取一下,不能让他就这么被周老幺吓住,断了这条线。

顺便,我也实地看看保镇街面上现在到底是什么情况,摸摸周老幺的底,看看他到底还能嚣张到几时。

总缩在家里不是办法,得让他知道,李家沟不是他撒野的地方,我们的人不怕他!”

他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合情合理,仿佛一切都是为了生意,为了维护合作社的尊严。

张春城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他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但又说不出具体理由。

王建安的理由无懈可击,而且他一向有主见。

张春城张了张嘴,还想再劝,看到王建安那双坚定的眼睛,最终把一肚子劝说的话又咽了回去。

他知道建安一旦做了决定,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他心里暗下决心:明天等建安一出发,他就立刻悄悄召集几个小伙子,远远跟上去。

万一有什么不对,拼死也要把建安保回来。

王建安不再多言,转身也拿起一把靠在路边的铁锹,深深地扎入旁边的土堆中,奋力地铲起满满一锹土,用力甩向路中间的大坑。

他干得很卖力,一锹接着一锹,汗水很快浸湿了他后背的衣衫。

同时他的大脑却在飞速运转着,一遍遍模拟着明天的各种可能性和时间节点。

他去保镇,当然不仅仅是为了“谈谈”和“摸摸底”。

这些工作张福德之前已经做得差不多了。

他这次去,是将自己主动置入险地,将自己当成了一个诱饵——

一个精心设计的,用来引诱周老幺在极度愤怒和恐慌中失去理智,从而犯下更大错误的香饵!

打砸李家沟送货的人和车,挖断送菜的路。

这些虽然恶劣,但对方做得隐蔽,很难直接锁定就是周老幺本人指使,定罪量刑可能有限。

而且就算举报成功,最多导致他的屠宰场被查封、破产。

但那一无所有的周老幺将会变成一条真正的亡命之徒,对李家沟的威胁只会更大,更不可预测。

只有设法让他做出更严重的违法行为,并且被当场抓住,把他送进监狱,才能彻底消除这个祸患。

王建安所有的安排:积极向县里举报,打探调查组的确切行程,以及此刻看似冲动地决定亲自前往保镇这个龙潭虎穴……

这一切都指向一个他未曾对任何人宣之于口的目的:

他要创造一个机会,一个能将周老幺的罪行在最具权威的“见证者”——县调查组面前彻底引爆的机会!

他要让周老幺的恶行曝光于阳光之下,无可抵赖。

这个计划风险极大,无异于火中取栗,刀尖跳舞。

一旦时机把握不准,或者周老幺没有按他预想的剧本走,后果不堪设想。

但他已经搞清楚了周老幺的性格:暴躁、狂妄、睚眦必报,且此刻正被逼到墙角。

自己这个“罪魁祸首”主动送上门,极大可能会强烈刺激到他,让他做出疯狂的举动。

夜幕缓缓降临,火把和手电筒的光亮了起来,将修路现场映照得影影绰绰。

村民们喊着号子,相互配合,干得热火朝天。

大的坑洞已经被填平,人们正按照王建安的要求,从拖拉机和板车上卸下石头,铺设加固路面。

一直干到7点过,众人才收工回家。

王建安是最后一批离开的。

他仔细检查了修复的路面,用力踩了踩,确认夯实牢固,明天重载的货车应该可以安全通行。

然后,他直起腰,抬手擦了擦额角的汗水,抬头望向保镇所在的方向。

他的目光深邃而坚定,仿佛穿透了重重黑暗。

明天,一切将会见分晓。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