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从采珠疍户开始无限就职 > 第191章 获得五品灵珠,再次启程(7K)

第191章 获得五品灵珠,再次启程(7K)(1/2)

目录

第191章获得五品灵珠,再次启程(7k)

石屋之内,油灯的光芒将陈野的影子拉得老长。

他面前摊开的是一迭泛黄的宗门日志,上面用蝇头小楷密密麻麻地记录着黑水湖数百年来发生的各种琐事。

这些日志并非什么机密档案,只是历任管事弟子们随手记录的工作流水账,内容庞杂且无序,从某年某月某日某片水域灵珠大丰收,到某年某月某日某弟子因私斗被罚,什么都有。

陈野已经在这里枯坐了数日。

他将所有关于黑水磨的记载都摘录了出来,试图从中找出规律。

“三月十五,阴,西三水域出黑水磨,死采珠人五。”

“七月初九,晴,北礁石群出黑水磨,死采珠人三。”

“十月二十,大雾,南边乱石滩出黑水磨,死采珠人八。”

……

一条条记录看下来,陈野的眉头越皱越紧。

毫无规律。

无论是从时间、天气、还是方位来看,这黑水磨的出现都像是随机的,充满了不确定性。

这就很麻烦了。

一个无法预测的的规则性邪祟,就像一颗悬在头顶的定时炸弹,谁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掉下来。

“妈的,这玩意儿到底是怎么回事”陈野心里有些烦躁。

他靠在椅背上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

西侧深水沟是目前已知的最有可能产出五品灵珠的地方,如果不能解决黑水磨的问题,他可不敢轻易下水。

陈野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既然从事件本身找不到规律,那就换个思路。

他将那些记录着灾难的日志放到一边,拿起了另一迭看起来更厚,也更无聊的卷宗。

这是黑水湖各个水域历年来的灵珠产出报表。

“血莲历七百二十一年,黑石滩水域,总产出九品灵珠一万七千颗,八品灵珠七千颗,七品灵珠九百六十三颗……”

“血莲历七百四十四年,黑石滩水域,总产出九品灵珠两万一千颗……”

这些枯燥的数字,换做任何一个弟子来看恐怕都会头昏脑涨。

但陈野却看得极其仔细,甚至拿出纸笔,将每一年、每个区域的产出都分门别类地统计出来,做成了一张巨大的表格。

很快,一张详尽无比的产出数据图便呈现在他眼前。

陈野的目光在图表上缓缓移动,起初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灵珠的产出每年都有波动,这很正常,因为这跟水下的环境、采珠人的数量和效率都有关系。

可当他无意间将这张产出图表和之前整理的黑水磨事件记录放在一起对比时,一个惊人的发现令他瞬间坐直了身体。

“等等……这个是……。”

他的手指落在了血莲历七百四十四年的记录上。

这一年黑石滩水域的灵珠产出达到了一个历史性的高峰,特别是七品灵珠的数量几乎是往年的三倍!

而也正是在这一年,黑水磨出现的次数同样达到了历史之最,足足有十一次之多!

巧合亦或是其他

陈野立刻将目光投向了其他年份。

“血莲历八百一十二年,产出高峰……黑水磨出现九次。”

“血莲历八百三十五年,产出低谷……黑水磨出现三次。”

一个个数据对比下来,一个清晰的规律浮现在陈野的脑海中。

黑水磨的出现频率与灵珠的产出量存在着一种诡异的正相关!

采得越多,出现的次数也越多!

“原来是这样……。”陈野的眼中闪过一丝明悟。

他瞬间想起了前段时间发生的事情。

自从他来了之后,用恩威并施的手段大大提高了采珠人的积极性,使得黑石滩的灵珠产量远超以往。

然后东边那片他们常去的礁石区,灵珠就被采得差不多了。

所以蛮山才会提议去更危险,但可能更富饶的西侧深水沟碰碰运气。

结果就遇到了黑水磨。

所有线索在这一刻完美地串联了起来!

“搞了半天这玩意儿不是看天吃饭,是看捞走了多少灵珠”陈野靠在椅子上喃喃自语,脸上浮现出一抹郑重之色。

因为这黑水湖的表现像极了一个有自我意识的生命体。

湖里的灵珠就是它身上的财富。

你可以拿,但不能拿得太狠。

一旦你短时间内过度开采,打破了某个区域的灵气平衡,这湖就会发脾气,放出黑水磨这个讨债鬼。

所以这哪里是什么邪祟,分明是一种来自湖底的报复机制!

“有意思……。”陈野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

之前的那些管事要么是能力不行,采不到多少灵珠,自然也就很少触发这个机制。

要么就是性情扭曲,心思全在折磨采珠人身上,根本没空去研究这些枯燥的数据。

所以数百年来竟无人发现这个秘密。

所有人都以为黑水磨是天灾,遇到了只能自认倒霉。

想明白了这一点,陈野心中的烦躁一扫而空。

既然知道了规律,那就有的是办法来规避它。

不过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陈野接下来要找的可是五品灵珠。

这种品阶的灵珠即便是在内部水域也绝对是宝物级别的存在,其蕴含的灵韵更不是六品七品灵珠可比。

如果说采一颗七品灵珠相当于从湖里拿走一百块钱,那采一颗五品灵珠可能就相当于拿走了一万块。

即便这黑水磨不是每次都会出现,但这依然意味着巨大的风险,而此刻的陈野最厌恶的就是风险。

所以得想个办法才行!

陈野眯起了眼睛,大脑开始飞速运转。

很快一个大胆的念头便逐渐在他心中成形。

既然这湖的规矩是平衡,拿的多了就会想办法弄死你,那如果我拿走一颗高品阶的灵珠,再用几颗低品阶的灵珠填补回去,是不是就能骗过这个所谓的报复机制

这个想法一冒出来,就连陈野自己都觉得有些异想天开。

用灵珠去换灵珠

这要是让血莲宗的任何一个弟子知道了,恐怕都会把他当成疯子。

要知道灵珠是什么

那是硬通货,是修炼资源,是贡献点!

血莲宗费尽心机,压榨无数罪囚,为的就是从这黑水湖里多采捞一颗灵珠。

结果你倒好,要把辛辛苦苦采上来的灵珠再扔回湖里去

这简直是暴殄天物的败家子行为!

但对陈野而言这却是再正常不过的一种想法。

毕竟他来这的目的可不是为了捕捞灵珠或者单纯赚取血莲宗师门贡献点的,他是想获得更高品阶的灵珠,然后激活彼岸之舟穿梭诸天,获得更强大的力量!

在这个大前提下,损失几颗灵珠又算得了什么

没错,就这么办!

陈野当即拍板,随即开始完善整个计划的细节。

首先他需要足够多的备用灵珠作为交换的筹码。

这段时间,靠着秦青、石虎、严伯这三个强力工具人,黑石滩的灵珠产量一直很高。

除了上缴宗门定额和孝敬周师兄的那部分,陈野自己也偷偷截留了不少。

他打开储物袋清点了一下。

七品灵珠有三十多颗。

六品灵珠也有五颗。

这些就是他这段时间攒下来的私房钱了。

一颗五品灵珠蕴含的灵韵,概相当于十到十五颗六品灵珠,或者上百颗七品灵珠。

他不可能真的拿出上百颗七品灵珠去交换,所以最稳妥的办法就是用几颗六品灵珠搭配十几颗七品灵珠,凑一个豪华套餐扔回湖里去。

这样既能保证灵韵总量足够,又不至于让自己亏得太惨。

其次就是行动的时间和地点。

西侧深水沟依旧是唯一的选择。

那里人迹罕至,环境复杂,最适合他进行这种秘密行动。

至于时间,自然是越快越好。

夜长梦多,谁知道宗门高层会不会哪天心血来潮下来巡视一番。

而动手之前还得做好万全的准备。

陈野从储物袋里拿出各种物资。

上品祛阴符、辟水丹、解毒丹、疗伤药……。

他甚至还贡献点从功德堂兑换了一件二品的防御法衣玄水甲,虽然品阶不高,但聊胜于无。

就这样在经过一番周密的准备之后,在三天后的一个深夜。

天空阴云密布,连一丝月光和星光都看不到。

湖面上起了大雾,能见度不足三米,冰冷的湖风吹在人脸上,像刀子割一样。

正是杀人放火,啊不,是下水摸鱼的好天气。

陈野悄无声息地离开了石屋。

他没有惊动任何人,独自一人来到码头,解开一艘小船的缆绳,像个幽灵一样划入了水中。

小船在他的真元催动下没有发出半点声响,灵巧地避开水下的暗礁,朝着西侧深水沟的方向疾驰而去。

一路上陈野的神念高度集中,警惕着四周的风吹草动。

内部水域的夜晚远比白天要危险得多。

许多只在夜间活动的强大水妖此刻正在这片漆黑的猎场中游弋。

陈野甚至能感觉到几道强大而充满恶意的气息从船底一扫而过,但他的夜行者职业让他完美地与黑暗融为一体,所以这些水妖并没有发现他的存在。

大约半个时辰后,小船抵达了目的地。

西侧深水沟。

即便白天这里都是一片愁云惨淡的景象,到了晚上就更加阴森可怕了。

浓得化不开的黑雾笼罩着一切,水面上没有一丝波澜,死寂得让人心慌。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骨的阴寒,比其他水域要冷上好几倍。

普通修士光是站在这里恐怕都会被冻得瑟瑟发抖。

陈野深吸一口气,将早已准备好的上品祛阴符贴在身上,又吞下了一颗辟水丹,而后站在船头,注视着脚下这片深不见底的黑暗。

在他的劫运之眼中,这片水域交织着无数道混乱而又不祥的黑色劫线,散发着毁灭的气息。

果然是整个黑石滩最危险的地方。

但同时在那些浓郁的劫线之下,陈野也看到了一丝丝微弱却坚韧的金色运线。

风险与机遇并存。

他不再犹豫,将装有备用灵珠的储物袋系在腰间,然后直接扎进了水里。

冰冷!

即便有上品祛阴符和阴寒耐受天赋的双重防护,入水的一瞬间,陈野还是感觉到了刺骨的冰冷。

这深水沟的湖水,阴寒程度远超他的想象,仿佛能直接渗透灵魂。

陈野不敢大意,立刻运转体内的星河炼气术,雄浑的真元在经脉中流淌,同时催动见神宗师的气血之力。

一股灼热的气息从他体内爆发出来,如同一个小太阳,瞬间将包裹全身的阴寒驱散得一干二净。

身体暖和过来后,陈野开始缓缓下潜。

越往下光线越是暗淡,水压也呈几何倍数地增加。

下潜了约莫百米之后,四周已经是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

换做任何一个凝海境修士,在这种环境下都会变成睁眼瞎,只能依靠神念来探查。

但这对陈野来说却完全不是问题。

夜行者的暗影之子天赋让他在黑暗中的视觉甚至比白天还要清晰。

疍户职业的潜水技能,更是让他对水压的适应性达到了一个变态的程度。

因此这片对于别人来说犹如死亡禁区般的湖底,对陈野而言却完全不构成威胁。

此刻,不知名的水草在暗流中摇曳,散发着幽幽的磷光。

时不时有体型庞大的水下妖兽从他身边游过,掀起一阵阵汹涌的暗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