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学子为秦逾舟请愿(1/2)
兄弟二人同时敛声,都不甘地冷冷看向对方,待那道威仪锐利的目光扫下来,又纷纷行礼低首。
皇帝扶膝起身,缓缓踱步至殿前,拨动着羊脂玉珠串,遥望巍峨宫墙。一阵阵阔远的鼓声穿过红墙金瓦,夹在磅礴雨声中,直叫人心里发闷。
“殿试判卷是哪几人?”
宝海侍立在侧:“回圣上,乃吏部的付永、邹勤,翰林院李安晖、詹自年、郭盼。”
“呵,他们当的好差事,判的好卷。”皇帝凝着雨幕,声音冰冷。
周景明一听这话茬,忙绕到皇帝身后:“父皇,得好好查查他们,尤其是那付永和詹自年,指不定就是他们干的。”
“朕让你开口了吗。”
“儿臣不敢……”周景明悻悻地扫了扫鼻尖,后退低头。
皇帝睨向两个儿子,目光幽深。平日儿子们的明争暗斗,他全都看在眼里,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江山需要有能力有野心的人坐,他并不介意看几个儿子角逐。
但敢插手科举,便是野心太甚,万万容忍不得。
他负手回身:“景瑞,此事你怎么看。”
周景瑞陡然被唤,心中一紧,然面上却不显分毫:“儿臣以为……万事当讲证据,若宫门前击鼓之人只是凭自身猜测妄断,恐有攀诬之嫌。朝中大人们操劳数载,怎能被白丁随口污之。若那人的确有实证,再审不迟。”
“三弟说的轻巧,万一人家没证据,又却有冤情,难道便置之不理了?”
“……”周景瑞收拢在袖中的手微微收紧,恨不能将周景明的嘴缝上。平日便难缠的很,现下更是像疯狗一样咬着自己不放,实在碍事。
皇帝没有再制止周景明发声,以一种探究神色看向周景瑞,似笑非笑。
此时,长阶之下,宦侍打伞一步步迈上,小心收拢油纸伞跪在殿门外,跪地匍匐:“陛下,玄清门外来了许多学子,皆在为秦姓书生请愿。”
“哦?”皇帝饶有兴趣地掀了掀眼皮,“都是殿试的考生?”
宦侍道:“回陛下,非全是殿试考生,其中不乏未参与春考之人。众学子披雨跪请,声势浩大,玄清门前围来的百姓越发多了。”
周景明喜上眉梢,连忙接话道:“父皇,看来这冤情不是一般大啊,若不肃查,岂非叫全上阳都的百姓议论猜测!”
“是要好好查一查了。”皇帝踱步坐回龙椅,淡然倚靠金足背,“传玄清门外人进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