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公子之女国闻香 > 第四十二章 一战成名王大姐

第四十二章 一战成名王大姐(1/2)

目录

第二天早上,各自梳洗吃饭之后,梁家车队又上路了,出发之前梁笙跟朱丹心打招呼,称呼已经变了,只是只有张青青付江平和齐鱼知道罢了。

张青青和付江平刚表白完,两人表面还装的跟以前一样,人前小姐小姐的叫,眼神却不同了,他们两个也没有心思机会梁笙朱丹心的称呼,至于齐鱼这个没心没肺的就更没注意了。

队伍走着走着李春容就跟朱丹心靠在了一起,但是这话李春容也不知道该怎么说,这东扯西扯的,就把朱丹竹给卖了,说是朱丹竹让她传的话。

但以朱丹心对李春容的了解,这事如果她不问,丹竹姐姐是绝对不会主动说的,不过她昨天已经知道了,听了李春容的话也就没什么反应了。

李春容正奇怪,朱丹心却突然说要与她们分道扬镳了,还特意骑马去了梁笙马车那里告辞。

“丹心有要事要办,必须先行离开,梁弟保重”

“丹心姐你也保重”

说完朱丹心带着自己的人骑着马朝左边岔路绝尘而去,车队继续行进,一切都看似平常,只有李春容还没反过儿劲来。

梁弟,丹心姐,这是怎么回事,昨天睡觉之前他们还互称三小姐,梁乡君呢,怎么过了一个晚上这就变了。

不对,昨天绝对发生了她不知道的什么事,可能发生什么事呢,李春容想着要不要去问问梁笙,结果梁笙温柔的笑着说:“你觉得我可能告诉你吗”

李春容一脸古怪的回答:“不可能”

“我看你是闲的,要不等会你去山顶吹吹冷风,看看能不能碰到个神仙什么的,让她给你掐指一算,你就都知道了”

李春容骑马灰溜溜的跑前头去了,身后留下齐鱼的笑声。

休息的时候张青青依旧和梁笙叽叽咕咕,但是付江平已经释怀了,因为他知道梁笙是在给他和张青青谋划幸福呢。

说起梁笙,其实付江平心里对他也是很佩服的,梁笙的种种事迹他身在樊城自然是最清楚不过的,所以他才觉得他配得上张青青。

不过现在他转头一看,梁笙的眼里其实一点都看不到张青青的影子,两个人更像是要好的朋友一般,这种感觉,似曾相识。

之后付江平与梁笙的关系也近了一层,梁笙还向他请教怎么用剑,并且真的在闲暇时拿了一根树枝子比划了两下。

就在梁笙离开樊城的第三天下午,他们终于看到了炊烟袅袅的小甸村。

小甸村是在甸水河下游,上游还有个大甸村,村里只有三十几户人家,从村貌上看,这里都是砖瓦房,村里也挺干净整洁,想必这村里的人家也大多都是家有余钱的,比他们路过的穷乡僻壤不知道要好多少,看来李春容也不是瞎张罗,这里的确不错。

王阳住的是村子最东边,宅子是两进的,院子特别宽阔,房屋修的比别人家高,与其他房屋相比,外观上一眼就能看出是盖了不到两年的新房子。

“笙弟,李小姐,这几位是…”

“这位是张青青,这位是付江平”

“这是齐鱼,你叫他小鱼就行了”

“这是护卫方佳…”

“呦,还李小姐呢,直接叫娘子得了”梁笙打趣王阳,弄的王阳都不敢看李春容,不过李春容可不一样,正大光明的看,反正是自己的人,怎么看不行。

王家兄妹在这一年里也有了不同的变化,王阳长高了,骨架也长开了,眉目间看着倒是有爽朗了不少,待人接物也很周到老练,看得出来这个家里是他当家做主的。

王贞这孩子,不仅长高了还长胖了,看着反而憨厚了,见人也不再躲闪了,性格上自信多了。

李春容的义父义母也出来迎接他们,见了李春容那是看了又看,连连说瘦了,要杀鸡给她补补。

李春容见了王阳那就像蜜蜂见了蜂蜜似的,甜言蜜语一箩筐一箩筐的往外倒,弄得张青青和付江平好像头一次认识她一样。

“别管她,她见了二哥就这样,在我眼里很正常”

这家里除了李春容的义父义母还有王家兄妹在,还有一位五十多岁的女夫子,这位女夫子姓武,想必也是李春容给找的,李春容见了她也恭恭敬敬的,应该不是简单的人物,梁笙也认真的问了安。

在东西还没安置好的时候,梁笙就跟王贞跑去逛宅子了,他们两个东跑西颠玩的好不快乐,王贞也一直再说她来到这里之后发生的事情,大多都是趣事,梁笙没见过也没经历过,一副向往的模样,跟王贞聊的愉快。

晚上大家不分尊卑,一律都上了桌,该吃吃该喝喝,热热闹闹的吃了一顿饭,因为这几天舟车劳顿,吃不好睡不好,梁笙一到这里,就安心了,所以不知不觉有点吃多了,吃完就犯困,回屋就上床,一觉睡到自然醒,别提多爽快了。

第二天梁笙与王阳闲谈,说他娘现在已经被册封为县主了,等他们完婚就要启程去封地了,这事对王阳来说简直太惊喜了,简直像做梦一样。

“我们走了以后,你也不用担心贞贞的事,李春容在樊城筑了爱巢,把你交给她,我很放心,还有当初我答应给你的份子钱,就当是梁家陪你的陪妆了”

“份子钱,什么份子钱”

“就是你走那天晚上我找你家娘子去说的那件事,她事情给办成了,我总不能说话不算数,这份子钱你就心安理得的拿着好了”

说起这事王阳还是觉得羞愧难当,他居然误会了梁笙和李春容,而且他现在对那份份子钱还没有概念,只是道了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