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鞘归人 > 第八十三章 柳岸花名

第八十三章 柳岸花名(2/2)

目录

谁知这男童就像换了个人,一脸茫然地看着他:“谁是鲁连云?这位大叔叔,你认错人了吧。”

卖伞阿知惊笑道:“小祖宗啊,你可就别跟我开玩笑了。你不就是鲁连云嘛!你看,这一把糖串我都给你买来了。”

男童生气地道:“大叔叔你快放开我,我不是鲁连云,我是鲁含云。”

“什么,你不是鲁连云?”卖伞阿知惊得松开手,那一草把的糖串掉在地上,立时散落得满地都是。

“我……”这一连串打击,卖伞阿知几乎瘫软在地。

男童也不在意,只有滋有味地吃着手中的那串,跳跳蹦蹦地走远了。

“怎么会这样。”卖伞阿知颓然地坐在地上,脑中千百个疑惑转过。他不禁朝天大问道,“究竟谁才是鲁连云?!究竟是谁在设计自己。”

正不得其解间,绝望无比,见金水河波光粼粼,一时竟有了投水的念头。

这个念头一瞬而过。

转身之际,他忽然看到了一奇怪景象。

原来那插糖串的草把子脆弱得出奇,一摔在地上就此裂开两半,这时竟从中间滚出一个色如夕阳,状如龙眼的骊珠似的圆球来。这圆珠子大约拇指头大小,中间被穿了一个绿豆大的小孔。

“这……这难道是……龙踪宝珠?”

卖伞阿知眼冒精光,脑海中顿时涌现出一副熟悉且震撼的图景来。

有了这宝贝,就算是鞘归人,难道敢杀他?!

卖伞阿知如获至宝,毫不在乎地扯下自己胸前挂着的那枚美玉,随手扔在地上,然后恭恭敬敬地将这颗血色圆珠系上,然后塞回到内衫中去。

做完这些,他警惕地四处看去,见没人注意到他,这才安心了许多。

几日来白迟废寝忘食,几乎翻遍了典籍室里所有有关地理山志的书目。

不仅南山,北泉,东树和西泉他也仔细查找,但依旧仍是一无所获。

灰心丧气之余,白迟对喻红林坦言相告:

“若想从这些书堆里找出这些东西来,恐怕就只有到城主府的博物居中碰碰运气了。”

喻红林道:“眼下城主尚不知归期,无人有打开博物居天居六轮锁的钥匙。这一条道算是掐死了。”

两人既无头绪,自如茫茫大海中苦寻一粟,心酸更是难言。

喻红林身体养好些,便自己亲自出去考察地形,他猜想枫中所说四物,定是年代久远,很可能要追溯到三百年前,当时的地理风物,与今相比早是大相径庭。

而那些古籍大多都焚毁于数次战火之中,留存下来的不过十之一二,其中大半又散佚于天下,此刻想要找到无异于痴人说梦。

他每日驱马出城,认得这前任猎卫总使的人只道喻红林是修身养性,为解烦忧,终日游山玩水,不亦乐乎呢。

一时之间,这也成了聊云城街头巷尾的一项热谈。

喻红林并未在意这些。他在山野之间独自穿行,溪谷之中攀岩探幽,每遇到樵夫或者山民,都要上前虚心请教。

他想要寻访还未破败光的古迹,做为线索,终给他找到了几处旧时大人物的碑文。

其中有城中六司的前任司长,云护府的各卫总使,还有遭嫉被陷害郁郁而终的大将军。

沧海山田,物换星移,这些人物在生前皆是聊云声名赫赫了不得之辈,以喻红林曾经的官职连给他们提鞋怕都不够。

可他们眼下都是一状的冷冷清清,与凄风苦雨为伴,与野火孤坟为友。

喻红林心中叹惋,便请了几个樵夫简单打扫了下墓旁的杂草,修葺了下断口。

喻红林取出十两银子,让他们每年清明时节都来给这些亡魂毅魄上一炷香。各人都欣然领命去了。

这一日,直到夕阳落山,城门离关闭还剩不到半炷香,喻红林才拖着疲惫的马儿回到城中。

他回过身去,坚韧的绳索徐徐放下,慢慢闭拢的城门中那惊慌失措四散逃逸的夕阳光芒,如同宝石一样耀眼,像极了远方的山脉,终不可把握。

护城河的水如染残霞,粼粼的波光之中有着无数云与星的幻影。

头顶上有人在呼喊着指令,城门重重地关闭,发出沉重的声音,也标志着一天工作的结束。相约明日再见,看护城门的军士们谈笑着离去。

一人道:“明日你从哪条路上来?我骑马去接你。”

另一人应道:“我家南边的那条,你在那路口等我便是。”

这两人似乎是相约明日同来,本是极为寻常的对话。

喻红林听了,有心无意,他忽而想到:“眼下的聊云城经过三次扩建,无论从格局还是构造都与建城之初大不一样。当时的南门由于临水的缘故,与现在的朝南门在方位上也有了相当的差别。”

一抓住这一点,他的思考也继续深入下去。

这南山会不会并不是一座山名,而是南面之山?

聊云城建城之初,是以那朵九色云气为指引,这南面或者说南门外的山,眼下是什么名字!

喻红林心中积攒着一口气,这个灵感,他飞快地回到路次别院,白迟不在。

他记得书房里留有几本地理志,正要去翻看,眉间忽生出一股怪异。今日的别院之中隐约中透出一丝古怪来。

冷寂,凄清,花落无声,风过无痕。

“什么人?”他放慢了脚步,手下意识地按在了剑柄之上。

喻红林一路走过,都没发现有什么异常,正自奇怪,已到了书房前。

里面隐隐传来一阵悉率声响。

是谁在里面?

喻红林轻步屏气,用剑背叩击房门,一道清影渐渐在缝隙中展开。

待看清书桌旁站的那人,喻红林不由得大舒了一口气。

收剑归鞘,大方地走了进去。

公冶婉神色安宁,正在随手翻看桌上的书册,她看得太过入迷,连喻红林来了都未察觉。这时听见脚步声,有些惊讶地抬起头,喜道:“喻大哥,你回来了啊。”

边说连忙将那些散乱的书册整理好,不一留神,将几卷摔在了地上。

喻红林见她神色慌张,如同迷路乱撞的小鹿,不由得好笑,上前也和她一块收拾。

“其实也不必整理,就算现在理好了,再过一个时辰它又得恢复原状。”

“现在是现在,日后是日后。我既然撞见了,就得管一管。”公冶婉却是一脸认真。

喻红林知说不过她,苦笑道:“好在这些书尚未得道,否则还不得都弃我而去,另觅良主咯。”

“喻大哥,你最近都在看这些……这些书吗?”公冶婉改变了话题,有些诧异地指了指那几本厚厚的山川志。

喻红林点头道:“闲来无事,随手翻翻,打发时间罢了。”

“怎么突然对这些老古董的东西感了兴趣?”

“这些古籍尽是聊云的瑰宝,更是不可缺的根基。远比一二俗子的性命来得重要。”喻红林摇头道,“只是太少人明白它的价值了。”

“喻总使弃剑从文,攻读古书,可是要一夺明年聊云文比的头筹?”公冶婉鼓掌道,“如此一来,可真是文武全才,三百年聊云还未同时有一人既是文比状元,又为武比榜首呢。”

“婉儿何必又拿喻红林取笑?”喻红林无奈一笑道,“我几日前遇见一落魄书生,他博古通今,对天下典故如数家珍,确是有真才实学。如此人才,却是屡试不中,由此观之,这文比终是美中不足,放过了许多人物。聊云三百年,沿袭古制,时过境迁,或许真到了该变一变的时候了。”

“哪个书生?能入得了喻大哥的法眼,婉儿也真想见一见他。”

“你若早几日,或许还能在街头碰见此人。可眼下,他已随林间鸿鹄,振翅高飞,离开聊云了。”喻红林颇有把握地道,“他家若得再见,此人定已是另一番气象。”

“看来婉儿是无缘一见这位贤士了。”公冶婉不由得失望,但她性子甚是乐观,很快就转忧为喜,“喻大哥,你看这是什么。”

喻红林看去,公冶婉手中不知从哪里变出个金丝荷包来,上面的绣工极为精美,有两只玄鸟一高一下,相与鸣和。有一股清馨淡雅的草木之气萦绕在鼻间。

“这里面是千叶白蔷薇的种子。”

“很少见的花草。”喻红林对花草园艺可谓是一窍不通,凑上去嗅了嗅,“很好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