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3章 两个意外的人(2/2)
小孩翻了个白眼,说:“你才是小炮子子,你全家都是小炮子子。”说完,拎起装有馄饨的竹篮子,跑去钟楼侧面一根大柱子底下吃了起来。
回到钟楼之上,王凯旋依旧躲在立柱之后,盯着馄饨铺子,心里在琢磨,既然馄饨铺老板听到二人交谈,等那两个女人走了,过去盘问一番也便是了。
……
王雨燕看着玉姐起身离开,不由的愣住了。
两人聊了半天往事,玉姐总算是想起还有正事没说,但仅仅开了个头,竟然就埋头吃着馄饨,吃完之后,冲老板招招手,竟然就起身离开了,再没有说哪怕半个字。
其间,一个小孩进来买了碗馄饨,说是要带回去跟母亲一块儿吃,馄饨铺老板还特意拿了个篮子给他,让他拎着走。
正事呢?怎么不说了?
看着走出馄饨铺的玉姐,她的步子极碎,像极了一个老迈蹒跚的老妇。
这是什么意思?王雨燕不得其解,低头却发现玉姐留下了一块帕子,系成了一个小包袱的模样。
那个帕子里明显包着些东西,摆放在馄饨碗的后边,从王雨燕的角度可以看得清楚,但馄饨铺老板却看不见。
王雨燕估计自己想知道的东西就在这个帕子里,于是不露声色的伸出手,将帕子抓在了手中。
很明显,帕子里有一件硬物,约莫一寸长,一头大一头小,仿佛狼牙的形状。虽然只是轻轻一抓,王雨燕心里就一个咯噔,她似乎察觉到了帕子里包着的是个什么东西。
这东西,她也有一件。
接着取钱的动作,王雨燕将帕子塞进了自己的荷包里,又拿出几文钱,放在桌上。
“钱在桌子高头哦!”王雨燕轻轻喊了一声,起身也离开了馄饨铺子。
……
钟楼之上,王凯旋先是看到玉姐离开,彼时他也刚刚回到楼上,心道好悬没看见这一幕。
玉姐来到道前街上,继续往路口走,过了路口一路朝前。
王凯旋也并不清楚这个在客来香弹琴的女人家住何处,不过这也不难查,回锦衣卫的卫所调一下卷宗便知。
紧接着,王雨燕也出来了,她同样是走到路口,但却拐了弯,朝着钟楼所在的南门路相反的方向走去,王凯旋急忙换了个位置,继续盯着下方前行的王雨燕。
这个方向,倒是王雨燕应当走的路,沿着南门路,走过两个街口,就是北门路了,继续前行一段,最终右拐往东,那就是程煜的家。
是我派去的小孩打草惊蛇了?
王凯旋无法得到答案,但是他却并不知道,就在两分钟之前,王雨燕和他同样的茫然,幸好后来她发现了玉姐留下的那块帕子。
不敢怠慢,王凯旋飞快的下了钟楼,回到道前街上,他冲着客来香的方向打了个呼哨。
吴邪应声而来,王凯旋让他直接跟上王雨燕。
既然王雨燕选择了往程煜家走的方向,王凯旋分析她今天要么是已经做完了自己要做的事情,但他们三人却未能发现,要么,就是他们按照程煜的吩咐打草惊蛇的动作太大了,惊着了王雨燕,让她不得不选择提前回去。
而王凯旋自己,还有其他事要做,他必须搞清楚,看上去毫无关联的两个人,为什么会突然攀谈起来。
走进了馄饨铺子,见只有老板一人在炉灶后边冲着盹,王凯旋迎面上千。
老板被脚步声惊醒,抬眼一看,赶忙站起身来,陪着笑脸问:“来个大碗儿?”
王凯旋一脸严肃,从腰间抽出腰牌,展示在老板面前。
老板吓得一个激灵,他这馄饨铺子倒是也有锦衣卫进来吃过馄饨,但那只是正常的吃喝,给钱不给钱两说,但绝不会亮腰牌。而之所以能确认他们的身份,是因为他们身上的飞鱼服以及腰间挎着的雁翎刀。
像是今天这样,一进来直接亮了腰牌,那就说明是公事,可是他一个馄饨铺子的小商贩,又有什么事儿能招来锦衣卫呢?
“别害怕,我就是问你几句话。”王凯旋也知道锦衣卫在普通百姓心里那就是如同蛇蝎一般,倒也没什么可介意的,可如果这个老板一味的害怕那就问不了话了。
老板哆哆嗦嗦的点着头,口中也像是塞了个袜子进去一般:“校尉大人,有……有……有何贵干?”
“我问你几个问题,你好好回答,没你什么事儿,你不用担心。”
老板听到这话,才终于镇定了少许,但手还是忍不住的哆嗦。
“刚才是不是有两个女人在你这里吃馄饨?”
老板赶忙点头,说:“一个年轻女子,还有就是客来香弹琴的玉姐。”
“她们俩认识?”
老板摇摇头,说:“应该不认识吧,我看不像是以前就认识。而且那个女子面生的很,不像是住在这附近的。”
“你跟玉姐很熟?”
“玉姐以前是勾栏的头牌,这不是年纪大了嘛,听讲是给自己赎了身子,但也基本上就么得钱了。客来香的掌柜以前去过她的小馆,爱惜她的琴艺,就邀她在茶馆弹个琴。其他人在茶馆说书唱曲那是要分钱的,但掌柜的说玉姐一个人孤苦伶仃的,而且愿意捧她场的人估计不多,就不抽她的份子了。”
王凯旋轻轻拍了拍案板,说:“不要讲那些闲话,就说你跟她怎么认识的。”
“哦,我嘛,那个时候也么得正经营生,有时候捡点儿柴卖给客来香,有时候他们那边缺人也过去帮帮手,一来二去就跟玉姐认识了。但她跟我不是一个路子上的人,所以也就是见面点个头的交情。”
王凯旋听得有些不耐烦,皱着眉,老板便不由自主的加快了语速。
“一般来讲,玉姐都是下午弹一阵琴,晚上就不去了,茶楼嘛,晚上更加么得人听琴。但是有一次,正好是一个客人下午临近傍晚去的茶楼,问起玉姐,原来他以前也光顾过玉姐的小馆,对玉姐的琴艺极为推崇,听人讲她现在在客来香弹琴就想过来听两曲。可是玉姐那个时间早就回家唻,掌柜的跟他一讲,让他明天中午吃过晌午饭再来,那人却讲他第二天急到要赶路,于是就央告掌柜的,让去问问玉姐,晚上愿不愿意加演一场,他愿意给玉姐一两银子。”
王凯旋一挑眉,似乎也被这一两银子只为听一个老妇人弹个琴而惊讶。
“掌柜的一听,我滴个乖乖,一两银子哦,玉姐一个月能混个两把银子就不错了,这种机会可一不可再。正好又看到了我,我反正对于他们茶楼来说就是个可有可无的人,于是就让我跑一趟。我这个人虽然么得本事,但知道玉姐能挣一两银子我也替她高兴,马即出门,跑到玉姐家头把她喊了过来。”
王凯旋点点头:“玉姐住哪儿?”
“潭度路那边的砂珠巷。”
王凯旋点点头,这么说来,那个玉姐离开馄饨铺子,倒的确是往她自己家的方向去了。
“你继续讲。”
“哦。”老板顿了顿,拿起旁边的大茶碗喝了口水,又问王凯旋要不要喝点水,王凯旋不耐烦的让他赶紧说。
“那我不就是把玉姐喊来了吗,那个客人还真是信守承诺,听完玉姐两曲,唏嘘感慨的半天,说什么人面不知何处去的话,最后也真是给了玉姐一两银子。客人走了之后,玉姐就找到我,非要给我一百文钱,说是感谢我大晚上的跑去把她喊来,要不然她也赚不着这一两银子。这我哪块能收啊,人家玉姐现在过的也不容易还是滴啊?我死活不肯要,玉姐也么得办法,最后,她问我,想不想自己有个营生。我当然说想,她就跟我讲,她老家是江南的,她们那边的馄饨最好吃,她说她见过我帮到茶馆包过饺子,馄饨比饺子还容易包,就是擀皮比较难学一点儿,问我还愿意学。其实擀皮这种事,馄饨皮跟饺子皮无非是一个厚一个削,又么得难度滴咯,这个我本来就会。她一听说那就更好了,然后就教会了我调这个馄饨馅。我试着做了几碗,自己尝过之后,果然跟我们这边的馄饨味道不一样,比以前那种馄饨好吃多了。然后又让茶馆的掌柜伙计帮到尝了尝,都讲好吃。最后,她还把那一两银子借给了我,让我租下了这个角落,撑起了这个铺子。玉姐每天弹完琴都会来捧场,两年来,我也没肯收过她一碗馄饨钱,而我也算是有了现在的营生,养家糊口还娶了个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