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974章 破山伐庙,清理邪神

第974章 破山伐庙,清理邪神(1/2)

目录

取得了皇帝的支持后,钱谦益信心满满,召集在京高僧,商讨佛门教义。

以他现在的职位,还有在天下间的名望,这件事自然是群起响应。京城有名的高僧,几乎都聚集过来。

此时的大明,正是道教衰微、佛教复兴之时。

在王阳明引禅入儒、完善心学之后,很多心学门人都推崇佛门。甚至有人投入佛门,完善佛教的理论。

像是钱谦益,就倾向于佛门。被他奉为老师的管志道,更是佛门居士。

明代四大高僧,也都诞生在此时。其中云栖袾宏、紫柏真可、憨山德清已经离世,被后世奉为净土宗第九祖的藕益智旭,则是三十多岁的年轻人。

此人最初学儒,誓灭释老,后来读到云栖袾宏的作品,丧父后转向佛教。然后因为三次梦见德清,从德清的弟子雪岭剃度,取名智旭,正式成为僧人。

他对佛门各流派的学说兼容并蓄,精通禅、律、净土、天台、唯识等流派的学问。虽然年纪轻轻,却已是公认的高僧。大明佛教协会,就是由他执掌。

他的各种学问,根基还在儒家,对于钱谦益所说的三教合一,自然极为赞同。

听到钱谦益要以三教合一的理念修订佛门典籍,他当即向在场众人道:

“阳明先生引佛入儒,佛门又得士大夫认可而复兴。”

“可见三教学问,确实互相交融,应该称为一体。”

对三教合一极为赞同,并引用云栖袾宏和憨山德清的言语,专讲三教一家。

紫柏真可同样是盛倡三教融通,可以说大明四大高僧,都认同三教合一。

其他僧人之中,和智旭一样由儒人佛的元贤,同样赞同这点,并提出三教一理。

四大高僧的徒子徒孙就更不用说了,几乎群起响应。

钱谦益见到此景,心中暗暗得意。其实他也算是憨山德清的弟子,曾经听他传法。

这也是他敢拿着佛教作筏子、暗指景教的原因——

他有足够的信心说服佛门高僧,让他们支持自己。

如今智旭、元贤等人带头支持,钱谦益当即说道:

“大同之世,宗教也应该是大同的,诸教教义虽有差别,却不当相互争斗。”

“所以三教合一,要剔除极端教义。”

“引诱信徒攻击其他教派的教义,全部都要剔除。”

“并且要允许信徒自由信仰别的神灵,不能有丝毫阻拦。”

这对佛门来说没有什么难的,在经过三武一宗的驯化后,佛教基本不敢在这点上作妖。

现在的大明,“异端”喊得最响的,其实是儒家里面兴复理学的东林党人。他们对异端的抨击才是最多的,论极端根本数不到佛门。

大明民众信仰多神的现实,也让佛门无法推行极端教义。智旭等高僧都认同这一点,并且道:

“佛门可以不攻击其他教派,但是其他教派也不能攻击佛门。”

“像是道教的《老子化胡经》之类,小僧以为应当禁止,不能再放任他们挑起争端。”

这话引起很多僧人的支持,老子化胡一说不管从何而来,都成了佛门的禁忌。前元的时候佛门和道门还举行了一场辩论,全真教大败亏输,又鼎盛转向衰败。

钱谦益当然是不希望再起争端的,对此点头认可,他向众高僧道:

“皇上命我修订典籍,《老子化胡经》之类荒诞不经的典籍,自然是不会列入经典的。”

“今后无论佛道,经典都要确定。对于佛道两教,各选十三种经文。”

“这十三种经文的翻译和注释也要重新确定,各个教派共尊。”

此言一出,顿时引起佛教各派议论,知道这是关系自己宗派地位的要点。

像是禅宗,如果把《六祖坛经》列入佛教十三经之一,他们还担心禅宗发展不起来

唯识宗应该是最不担心的,因为他们是玄奘大师建立的宗派。佛门典籍难道还能绕过去《心经》《法华经》《无量寿经》等经文,都是玄奘翻译。

但是钱谦益说的重新翻译注释,又让他们起了担心,精通唯识宗的智旭代他们问道:

“经文需要注释,但是有重新翻译的必要吗”

“各种佛门经文,早已被信徒熟悉。”

“小僧以为,可沿用原本译文。”

钱谦益以前也没想过对佛教经文大动,但是在皇帝提出要求后,他却必须执行。

他向智旭等人道:

“已经翻译成中国文字的,自然无重新翻译的必要。”

“但是像‘揭谛’、‘波罗’之类音译而来的词语,皇上要求重新翻译。”

“你们就在玄奘大师、鸠摩罗什大师等人翻译的基础上,对经文加以修缮。”

“署名上也把他们放在前面,彰显他们的贡献。”

这已经算是调和了,比皇帝说的缓和很多。

但是很多僧人,却仍旧不情不愿。

那些念了一辈子佛经的僧人,可不想临到老来,还要重新学习。

他们纷纷发表意见,认为这些词语信众能够听懂,已经能让人明白。

钱谦益初时还同意保留比丘、曼陀罗之类的词语,见他们越说越多,开始生出怒气——

重新翻译佛经是皇帝要求的,不管如何都要执行下去。

他的神色一肃,向这些僧人道:

“你们知道道门攻击佛门,最利害的是哪一点吗”

有些人自然想到了刚才提到的老子化胡,智旭若有所思道:

“是佛门来自域外,他们说是胡教。”

“近来颇有一些道人,打着华夷之辨的名号,再次攻击佛门。”

这是已经出现的苗头,也是华夷之辨被皇帝提倡后,所带来的必然。

钱谦益对此有所耳闻,并且专门搜集了很多文章,用以佐证这一点。

他把这些文章拿给在场的僧人观看,向他们道:

“自从佛教传入中土以来,有关胡教的言论,一直众说纷纭。”

“虽然佛门能用各种理由辩解,但是这一点不解决,就会一直被人拿着说事。”

“重新翻译佛经,就是为了解决胡教非议。”

“以三教合一的理念为核心,在翻译时重新修订经文。”

“那样佛教就能化为中华佛教,而非一直带着非议。”

这让很多僧人暗暗点头,很是认可这一点。

事实上佛门发展到现在,很多僧人的理论,都是从慧能、慧远等中土高僧的理念中所传。

原原本本学习梵文佛经的并不多,大多是基于祖师的理念的发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