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梁臣美景夜公子 > 第471章 碧落星辰

第471章 碧落星辰(2/2)

目录

此时的他可是身着一身玄黄道袍,道礼行的也算有模有样,活脱脱一个道法高深的道门天师。

“回秦家主话。这永安城天师观就在城东十里青云山上,乃是我梁国国师修行之所。”

那年轻道士回了个道礼说道,脸上隐现自得之意,显然是以国师修行之所为荣。

国师!?秦牧玄稍加思索,立刻想到所邀之人口中的国师是谁了。

“原来是同门啊!失敬失敬!敢问师叔眼下就在天师观吗?”秦牧玄说话语气愈加恭敬说,“不巧,我现在闭门思过,不得离开,无法去给师叔请安了,还望这位同门代为问候。待来日在下定当入山门给师叔请安。”

年轻道士并不在意秦牧玄所说的此师叔非彼师叔,只是含笑应下了。

“方才人多眼杂,家师不便与师兄相谈,当改日再叙,此件事了,在下告退。”说罢,那人便深施一礼转身而去。

不是太清至尊!?秦牧玄心生疑惑,突然想起了刚刚竞拍时喊价五千两的老道士。是他?!

“走,咱回去。”秦牧玄冲老崔招了招手,在左伍长恭敬军礼下,这主仆二人进入了秦府大门。

秦府大门“嘭”地紧闭,与门外的热闹隔绝开来。

一门顶好的生意就这么黄了。秦牧玄着实感到揪心的疼,好死不死怎么就遇到了她呢!

想到那个妩媚成熟的职场女强人,秦牧玄就是一阵阵的牙疼,回到秦府内,灌了一口丛迩君沏的清茶,这才冷静了些许。

“秦郎,依妾身看,这也未必是件坏事。”丛迩君一如既往的温婉,给躺椅上的秦牧玄塞好了颈枕。

“哦……迩君,此话怎讲?”秦牧玄半闭着眼说道。

“秦郎你看,如此一来,必将引起陛下的注意。既为天意,陛下因而获此重宝,秦郎自然有了献宝之功。”丛迩君边说边轻捏着他的肩头,“想来,秦郎官复原职之期不远矣。可能……可能还会再进一步也未可知。”

闻言,秦牧玄轻轻一笑:“那就……借迩君吉言了!”他顺势牵过丛迩君纤细的小手,将她拉至身前,闭眸深吸了一口气。

“迩君啊,你就这么想让你夫君当上大官儿啊!”他徐徐言道,“现在不好么?做个百姓一身轻,我守着你,守着这个家,过咱们三餐四季的竹庐生活。”

小手被紧紧攥在大手里,丛迩君抽身不得,一阵的面红耳赤。虽说大婚在即,但偶有亲密举动,少女仍是娇羞不已,一想到大婚当日,还有秦哥哥口中婚后的生活,既向往之,却又羞人。不觉,少女已然面红如血。

“迩君,近日事儿多,我不能时刻顾及到你,可家里处处又须你来知会料理。秋儿那丫头机灵,交给她放心,莫要事事亲为,像眼下这样的空暇时,一定要拿来休息,知道吗?”秦牧玄温柔地抚了抚丛迩君细润的小手。

“可是,迩君想多为秦郎……”

多为夫君分忧解难的这份心意,秦牧玄又何尝不知。可,此事绝非预想中的那般简单,总有种事态失控的隐隐预感。

这该死的直觉!不行!还是要好好打算,做好准备提前应对。秦牧玄眼眸在迩君的翠竹耳坠上打着旋儿。

“听话——,夫君我,总想着让迩君在结婚那日,成为永安城里最精神充盈又富魅力的新娘!”

魅力!一席话诱惑得丛迩君小心乱跳,明知自家夫君这是在心疼自己,可有些事儿非躬亲不可。只在心里转着念头,丛迩君却不敢脱口,怕因此又平添了他的心思,于是只得顺从地轻轻嗯了一声。

欲要离去时,一只大手再次拉住了她,“顺道使人把胡氏兄弟唤来。”

丛迩君知道秦牧玄这是有事情交代,随着房门缓缓闭合,一抹倩影也消失在了回廊的转角。

“家主,找我兄弟二人,有何事吩咐?”

胡氏兄弟没一会儿功夫便到了,走入房间,对着躺椅上假寐的秦牧玄抱拳行礼。

“关上门,我有要事令你二人去办。”秦牧玄睁开眼,缓缓说道。

当庆隆大钟响彻整个永安都城的时候,当整个京城百姓为之沸腾的时候,两匹快马出了东门疾驰而去。

“还真的玩脱了呢!”听着隆隆钟声起,秦牧玄遥望皇宫方向感慨叹息。

一时间,有鸟雀于永安城各处腾空而起,有客商赶着车队打各个城门离去。

“头儿,就这么放他们走喽?”

南城门拐角处,一身着永安府差役服的人,不解地对旁边一人问询。

“那你想怎样?”那人没好气地反问道,“没有上边的命令,怎可在白日里随便抓人!”

“……”差役无言以对,可想也想不明白,接着又问,“头儿,您知道咋回事吗?”

“我哪里知道!不过它们好像知道了。”那人神秘地指了指头顶,刚好一只大鸟掠过城门直直飞入青天之上。

此时,在夜影司衙门内,一间不大的房间里,窗户大敞,温暖的阳光带着柔风洒进昏暗的房内。袁铭宸裹着厚厚的毛皮大氅望着窗外出神。

我的好侄儿,你是真不让人省心啊!京城里各方势力都因你而动,我这个指挥使也闲不得了。

袁铭宸手指轻敲桌面,桌上赫然放着一份文书,封面上写着“漂染巷秦府法事见闻”。

“咚咚咚……”一阵鼓声响起,石台上一人拾级而上,此人手执明黄卷轴,亦步亦趋来到石台正中。

“天生异象,七星降世,御赐名曰碧落星辰。表我朝君明臣贤,文武相佐,天佑我朝,筑万世之基业,开永世之太平。陛下御旨,昭告天下,取消宵禁三日,普天同庆,天下共贺——”

当身着内侍袍服的年轻内官在宣旨台上,对着全京城百姓扬声宣读这份御旨后,整个永安城再度沸腾起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