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 四方枢纽 商贸之城(1/2)
第944章四方枢纽商贸之城
一个时辰后,书房内一众将领都退了出去。
世子朱高炽与二弟朱高煦还想留在书房,
但被燕王朱棣撵走,整个书房内就只剩下了二人。
燕王朱棣坐在上首,微亮的烛火照亮了他黝黑的脸庞以及修长胡须,让他半张脸都隐藏在黑暗中。
下首,陆云逸则整个人都藏在阴影中,
若不是青瓷的茶杯明亮,或许都无法发现他。
屋中气氛凝重到了极点,
二人都没有第一时间说话,而是端着茶水,静静思绪。
时间一点点流逝,半刻钟过去。
门口出现了一道身影,是燕王府的侍卫统领,
他沉闷的声音传了进来,说道:
“殿下,已经都搜查了一遍,可以放心。”
直到这个时候,燕王才将手中茶盏放下,视线挪到陆云逸身上,露出了几分感慨:
“辽东的路可还顺利”
陆云逸同样放下手中茶盏,淡淡道:
“殿下,从高丽筹得五十万两银子,目前还算顺利。
都指挥同知周鹗已被都司关押,
他的一众党羽也尽数清缴。
若是不出意外,道路应当能在两年内修好。
另外,高丽通向辽阳城的道路也要修缮,
李成桂来信了,这笔银两由他来出。”
先前,燕王朱棣表情一直保持平静,
但一听到李成桂要出钱,才终于露出些许诧异:
“他这么干脆”
陆云逸摇了摇头,嗤笑一声:
“殿下,外邦人向来不见棺材不落泪。
下官与李成桂在高丽西北道交手,连破他两路大军,这才止戈休战。”
“哦”
燕王朱棣眼中涌出一阵兴奋,黝黑的拳头紧握,像是恨不得亲临战场!
“高丽军卒的战力如何”
“甲胄兵器尚可,寻常边军用的大多是洪武初年的冶铁工艺,对付不了咱们,但镇压国内、对付女真人足够了。
李成桂的亲军用的是洪武十年左右的制式军械,
军纪也严明许多,与乌萨尔汗亲军差不到哪去,
只是久疏战阵,兵法方略跟不上,警惕性也不足。”
燕王朱棣暗暗将这些话记下,有些诧异:
“这李成桂还真是有两把刷子,能掌控朝政,还能整饬军备,
只可惜生错了地方,高丽容不下这等人大施拳脚。”
对此,陆云逸并未反对,
这世上强人不少,但即便个人能力再强,没有相应的土壤成长,也只能偏安一隅。
李成桂、纳哈出、思伦法便是如此,
若是他们生在大明,坐镇一方不在话下。
“这次匆匆前来,是为了什么”朱棣发问。
“回禀殿下,一是为了北方商贸。
北平行都司、辽东都司、高丽、草原已尽数打通,现在只差北平。
一旦五地完成商贸互换,未必会比江南差。”
“嗯这段日子我也在想这件事。
北方草原人口众多,他们要吃喝用度,若是能与之通商,养活一地人马很轻松。
此事我会命三司速办,山海关那边本王也会打招呼。
不过,本王觉得你还是亲自去拜访一下周兴。”
“殿下,下官已去信周大人,否则也无法如此顺利通过山海关。”
“嗯”
朱棣见他将事情安排得这般妥当,眼中闪过赞赏:
“云逸啊,北方就缺一个你这样用心做实事的人。
若是你早生二十年,
如今北方至少能与南方分庭抗礼,不至于处处被掣肘。
前些日子科举,北方进士六人,
山西一人、山东两人、北平两人、河南一人,南方则遍地开,足足南方二十五人,看的人羡慕啊。”
陆云逸对这个名单并不意外,继续道:
“殿下,莫要着急,得慢慢来。
一旦完成迁都,整个朝廷迁至北方,那便不存在什么南人、北人之分了。”
“迁都.难。”
“殿下,这也是下官此行的第二件事。
敢问殿下山西到底发生了什么殿下怎么又去了那太子殿下可还安稳”
说话间,陆云逸故意压低音量,让整个书房都变得愈发阴森。
朱棣眼睛微微眯起,表情莫名,淡淡道:
“太子殿下清查北方鱼鳞黄册,发现其中大半作假,
尤其是太原、西安、大同等重镇。
还查出不少人与关外鞑靼勾结,倒卖军资,甚至连最新的火铳都有流出,这才逼得一些人狗急跳墙。”
“什么”
陆云逸表情错愕,浑身杀气腾腾:
“谁这么大胆,如此肆意妄为
都督府不是准许边境售卖十年前的军械了吗,为何还要卖最新的难道这些钱还不够赚”
“人心不足蛇吞象啊。
草原人若真像高丽人那般好糊弄便罢了,
鞑靼那些首领在上次战事中见过最新的军械与火器,
又怎会买十年前的老物件
有人愿买,价格又高,自然有人铤而走险。
根据本王的消息,操持此事的人,是永平侯谢成。”
此话一出,陆云逸瞳孔骤然收缩,放在身侧的拳头猛地攥紧。
最坏的结果出现了!
他曾设想过无数种可能,
或是当地世家大族,或是一些权贵,或是反对迁都的官员,
最不愿见到的,就是这位永平侯。
永平侯谢成是开国勋贵,
自洪武五年起便任太原都卫指挥使,也就是如今的山西都指挥使。
任职十九年,一直掌控山西都司的军政大权,
尤其他的长女嫁给了晋王朱棡,
堪称勋贵与藩王联手的典范,
整个山西被经营得密不透风,势力庞大。
而地方大员一旦在一处盘根错节久了,必然滋生贪腐。
即便谢成本人不愿,也拦不住手下人。
更让陆云逸不安的是,太子遇袭,与晋王有关吗那送来的消息准不准
他清楚地记得,燕王府的消息是通过晋王传来的。
燕王朱棣坐在上首,见他脸色难看,沉声道:
“太子如今无恙,上次走水之事,
应当是有人故意混淆视听,想挑起两方争斗。”
“殿下,这般推测虽有道理,但不能抱有侥幸。
永平侯根基深厚,太子殿下突然前往西安,
他说不准会狗急跳墙出手震慑,这也在情理之中。”
朱棣摆了摆手,面露无奈:
“没有证据的话,不可乱说。
只要永平侯在位一日,没有确凿证据,就不能掀起事端,这会让父皇难做。”
陆云逸陷入沉默。
一边是大儿子,一边是三儿子,
若有可能,和谐共处才是最优解。
对当今陛下而言,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让二人起争端。
想到这,陆云逸叹了口气:
“殿下,得知太子殿下平安无事,下官便放心了。”
话音落下,陆云逸面露迟疑,犹豫片刻后沉声道:
“燕王殿下,下官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讲,你我之间,何须这般见外。”
陆云逸坐直身子,神情郑重:
“殿下,如今迁都之事未定,您千万不能放弃。
若是有迁都北平的机会,一定要牢牢抓住!”
此话一出,燕王朱棣身子一紧,
这话正好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他本是边境藩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