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 第一千零九十章 客户很高兴,但市场很小

第一千零九十章 客户很高兴,但市场很小(1/2)

目录

大老陈坐在叶子板上带着李龙来到棉花地的时候,远远的就听到了王明军在那里训着一个职工:

“你干什么吃的?这几十亩的棉花,三分之一都染了红蜘蛛,现在你才给我报?你咋不等红蜘蛛把叶子都啃完了再给我报呢?”

李龙他们把拖拉机停在地头,走到地边上并没有进去,就远远的看着。

红蜘蛛学名是叶螨,不过本地几十年都是这么叫的,它是一种肉眼几乎难以发现的害虫,它们会在棉花叶子的背面生活,吸食棉花叶子的汁液。

这玩意儿能爬到其他棉花叶片上去,也能爬到人身上,随着人在棉花地里走动而传染到其他地方去。

更恶心的是这玩意儿还能借助风力吹到其他地方去!

所以一般情况下,在棉花长到半米高,叶子已经非常茂密的时候,农户不会随便在其他人家的地里乱走,主要还是害怕害虫传播。

但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不怎么在意,经常到其他人家地里走动,或聊天,或问事情。

等后来有农业技术推广员来农村推广信息介绍情况才清楚。

现在地里的棉花已经有六七十公分高,非常茂盛,李龙看着这棉花的顶子已经打过,正在往四周长杈子,棉花的花已经开了,有早开的甚至开始坐桃了。

有人过来,王明军也不好再说什么。

其实他完全可以不去管的,毕竟现在兵团种地的方式不是那种大集体方式。

兵团连队目前是把地分给各家职工,开春的时候,上面集体把种子、化肥、薄膜什么的分给农民,播种由连队统一进行,田间管理由职工自己操作。

浇水的时候轮着来,挨到哪块地哪块地的职工来负责浇水。等到收获的时候,小麦这些基本上是由康麦因来收的,每家收多少统一登记。

棉花这样的经济作物一般是职工自己来收,收完后交到团场或者农场的棉麻公司,那边负责登记,职工这边留条。

所有的收获季结束之后,等到冬天,团场这边把每户职工收获的各项农作物折价的钱,去除种子化肥水费以及机耕费等各项开支发放到连队,连队再转发到职工头上。

可能连队会截留一部份作为集体开支,也可能不截留,这个就因个体而异了。

反正基本上到冬到快年底的时候,各职工家里才能看到现钱。至于多少,只能猜到一个大概。

毕竟农作物的折价有个等级,不是你定多少级就多少级的。而各家的开支,自己估算也只是个大概。

所以这其中就很容易闹矛盾,毕竟对于农民来说都是个约数,对于集体来说可能数字比较透明。

这还相当于大锅饭,只不过有一定的劳动积极性。毕竟这里面不是农民,是职工,六十岁退休后是要拿退休工资的。

这种种植分配方式一直持续到三十年后,兵团也进行土地改革,每个职工分五十亩地,可以种到退休。退休的时候把地交回去,开始领退休职工。

而这种种植方式也没有完全进行。

所以这家职工的棉花最后收获多少,关系到他自己的利益,王明军完全可以不管的。

但一来王明军习惯了多管事,毕竟是连长,有责任感。二来这种棉花的地块子都连着,一家有红蜘蛛,如果不及时控制的话,很快就会波及到其他地块。

一旦染上红蜘蛛,棉花叶子的叶绿素被破坏,植株就会变弱,花蕾脱落结不上桃子,那就没有棉花,自然减产。

“你咋过来了?”王明军走出地头,拍了拍身上的灰,和李龙握了握手,“你这拖拉机后面带的啥?”

“打药罐。”李龙已经看到那个被王明军训的职工走出了地,提起地头的喷雾器,看样子是打算打药的。

不光是他,陆续来了好几个人,有骑自行车的,有牵马车的,共同点都是带着喷雾器,显然目的都是一样的。

李龙心说这不巧了嘛。

其实也不是巧。这么大的连队,种这么多亩棉花,在这个阶段几乎每天都有人打药,不是这家就是那家,不是打红蜘蛛就是打棉铃虫或者蚜虫。

主要是棉花太容易生虫子了,而且因为生长的密集,也太容易传染。

不打不行啊。

“药罐?打药的?”王明军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过来给我的?”

“嗯,才生产出来,现在正在测试,知道你们这里种棉花,就拉过来了。正好,要不要试一试?”

“这个……”一听说测试,王明军就有点犹豫了。

这玩意儿可不像科学家搞实验。农作物遭虫灾,争分夺秒的,实在是实验不起。

如果打药的效果不好,错过了最佳时机,那损失肯定不小。

他李龙损失得起,职工损失不起啊。

“咋?不相信我?”李龙笑了,“来来来,我给你介绍一下。”李龙扯着王明军到了药罐跟前——其实叫天山牌打药机,有品牌有名字的,李龙只是习惯了叫药罐。

其他人也都围了过来。兵团农业机械化程度就目前而言,算是全国最高的那一等,本身大家种地也都想着能轻省一些,有机械用着多好!

“看,把拖拉机开到地里,这杆子一展开,同时能打三趟到四趟棉花。”李龙先到后面,把绑着软管的三折迭架子展开,让大家看着上面的喷头:

“这个是活的,可以调节,棉花高了就往上调,棉花低了就往下调。薄膜宽了就往两边调,薄膜窄了就往中间调。”

一趟棉花是两行,就是一道薄膜种两行棉花,叫一趟。

李龙说宽和窄是习惯性的说法,现在只用窄膜,但过几年后,那种一趟四行的宽膜就出来了。至于机采棉的薄膜,暂时不做讨论。

这些人种了棉花的,一看一听就明白是什么意思,纷纷点头。

没人会去问拖拉机和药罐的轮子会不会压到棉花这种问题。播种的时候,这薄膜就是小四轮拖拉机给拉着铺的,所以小四轮刚好可以卡在薄膜两边不伤棉花。

而药罐的轮距也是跟着小四轮的,自然是同理。

至于棉花长高了,小四轮过去会不会压着,毕竟小四轮

这个必然是会伤着,但不会把棉花顶子折断。活着的植物是有一定韧性的,棉花如此,小四轮过去,最多能带走一些长的不怎么结实的叶子。

不需要把棉花想的太柔弱,虽然有许多虫子来侵害,但实际上能在广阔天地里生长如此茂密的植物,本身就不柔弱。

“看这些喷头,上下都有,”李龙继续介绍着,“拖拉机上的气泵一启动,这些喷头就能喷出药水来,打红蜘蛛,你们要怕浪费药水,直接把上面往下喷的喷头关掉就行。当然如果你们想都打,那都开着也没问题。”

“这就是个大号的喷雾器嘛。”有人笑着说,“看着还怪得劲哩。”

“一次喷三到四趟,俺家这块地,两个来回就打完了!”

“那是,可比人背着强太多了!”

“那你们谁先来试试?”王明军看完后就了解了,感觉还是挺靠谱的。

他这么一说,其他人你看看我看看你,都有点迟疑。

毕竟这玩意儿一听就能听出来,拿来是测试的,效果怎么样,两说。

不过很快就有人开了口:

“先到俺家地里打一遍看看吧.”这是就是这一片的地主,被王明军训的那个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