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章 客户很高兴,但市场很小(2/2)
这人比王明军大,看着有四十岁了,李龙也没听出来是鲁地还是豫地的口音,有点像。
“行吧,那就直接配药,小龙,我带你去装水,你们几个不是要看嘛,过来帮着往里面灌水。”
“地里全打还是就打红蜘蛛一片?”李龙问道,“打多少亩的?这灌水的时候还要看量呢。”
“简单,肯定是全打啊!他都在地里跑好几趟了,那不全打干撒呢?”王明军直接就拍了板,“打。红蜘蛛打完两三天就能看到效果,你们带着喷雾器打你们的,当然要想用拖拉机打,那就轮着来。”
这时候打药没那么多讲究,地头附近不远就有机井,这时候正抽水浇地,大家跟着过去,有水桶的直接用水桶提。
李龙的设计里,打药机带着一根抽水管,李龙把抽水管一头塞到水井出水口,另一头导到药罐进水口,水很快就满了,取出管子,把盖子拧紧,拉着就回来了。
这时候打红蜘蛛还比较容易,虫子没那么大的抗药性,普通的除螨杀虫剂就能杀死,不需要非要用毒性很大的三九一一。
普通老百姓对三九一一的毒性认知还是很强的,或者说对这玩意儿有执念。虽然时不时的会听到有人打三九一一,在不通风的情况下被熏死了,但只要能买到,还是会打的。
当然后来就被禁了,太毒了。
到地头把药配好之后,剩下的就是打药了。
谁来开机子?
李龙当仁不让,毕竟这玩意儿是他设计的,也不是没开过。
拖拉机先开进地里,进去后李龙就停下来,开始和地主一起商量着调节打药机的喷头和压力。
每个喷头都可以调,户主直接把喷药量开到最大,李龙也没管,反正人家的地人家的药,自己是过来做测试的。
这药罐子除了罐的大小和记忆中不一样,其他都差不多,所以他开着算是得心应手。
拖拉机开动,其他人都死死盯着那些个喷头,然后就看到喷头一下子呲出水来,水压很大,把叶片喷的都不停的晃。
“不错不错,上下都能喷,叶子背面也能喷上了。”大老陈眼力不错,一下子就看到那喷头喷出来的药水因为压力太大形成了药雾,直接就将叶片覆盖起来。
上下都覆盖上,那红蜘蛛显然就难逃了。
户主也挺激动,不过他还是有点不放心,跟着想要往里走着看看。
王明军没拦着他,这样过去裤子肯定就湿了,但既然要看药效,那就看吧。
药水味儿很刺鼻,但没人戴口罩做防护措施,习惯了,戴了反而会被说矫情。
好在有风,西北风,直接把喷起来的药雾冲得远远的。
李龙开的很稳,不快不慢,前后轮正好压在薄膜的空隙中间,不伤着棉花。
这一片其实红蜘蛛并没有传染过来,但为防万一,所以打药的范围要扩大。地主跟在拖拉机后面,不时翻看着那些棉花叶子,时不时的还能看到落在叶子上已经被药水浸泡着的其他昆虫。
从这个时候起,李龙就决定不吃这边的蜂蜜了。
因为棉花一年要打许多次药,无论是红蜘蛛、蚜虫还是棉铃虫,不打药就压不下去。虽然农技推广站的技术人员也说最好能生物防虫,用天敌来防。
但这些天敌也怕农药啊,你这边不打,其他地里打了,那害虫岂不是跑到你地里来了?天敌活动范围大,到其他地方吃了死害虫,那也就死掉了。
流动养蜂的经常会到这边来,主要是这边油葵、棉花大面积种植,蜂蜜更容易采到花粉花蜜。
但李龙担心那里面农药太多,所以根本不吃那些蜂蜜,要么去伊犁买,要么到南山里买。
毕竟有大片草原的地方,至少那时候当场买到的蜂蜜不会造假,在大片山花开的时候,也不需要给蜜蜂喂糖。
一个来回过去,被红蜘蛛染过的地方大部分都打药了,为了保证把虫子杀绝,拖拉机又来了两个来回,不光把全部的地覆盖掉,还把红蜘蛛传染的地方打了两遍。
背着喷雾器给地里打药,打两遍都是很正常的,怕覆盖不到。
“其实一遍就差不多了。”地主乐呵呵的说道,“我从头看到尾,叶片上药水几乎都能打到。这喷头的压力大得很,比喷雾器大多了,直接把叶片吹开,里面的叶片
其实压力最大的是那种再过几年发明出来的,人工背着的,但有汽油发动机的喷雾器,喷头是个粗管子,加了汽油之后,喷出来的药雾非常的浓郁而且范围也大。
就是太重了,本身背着一个十几二十公斤的人工喷雾器就够艰难的了,这玩意还加装一个汽油发动机,加装药水后得有二三十公斤,打一片地来回走好几公里,谁受得了?
所以短暂的昙花一现之后,就消失掉了。
有地主这么现身说法,其他几家也不背了,反正眼下有这机会,何必要自己受累呢?
况且连长就在这里,明显这打药机是不收钱的,用的是连长的人情,不用白不用!
因此除了一家有些犹豫,坚持要自己背着喷雾器打药之外,其他几家都改了口,要用李龙的打药机来打。
“李龙同志,来来来,我来打。”王明军作为李建国曾经的搭档,是把李龙当弟弟的,怎么可能让他一个人一直在这里打药,他把李龙撵了下来,说道:
“你给我说怎么操作,这玩意儿是不是跟开中耕机一样?”
李龙就给他说了一下怎么操作,其实很简单,主要的操作都在药罐那里,拖拉机那边只需要开动,启动气泵就行了。
王明军很快就能上手操作了,开了十几米看着后面喷的药,大笑着说道:
“嘿,真先进!有这玩意儿,连队打药可就省事多了!”
但凡种过棉花的都知道大热天背喷雾器的难处。现在有了这玩意儿,原来需要半天才能打完的药,大半个小时就打完了,而且直接没了被药给熏中毒的风险,可以说一举数得。
大老陈早早的就回去了,他是骑着王明军的自行车回去的,回到连部正好看到指导员郑向阳开会回来。
“连长还没回来?”郑向阳问道。
“没有。李龙过来了,开来了一个新的打药机,连长正看着他给打药呢。”
“打药机?”郑向阳有些意外,“啥打药机?”
“就是拖拉机带着能打药的。一罐子药能打几十亩地,可比背着喷雾器强多了。”
“还有这个?”郑向阳愣了一下,笑了,“这下子棉花防虫可就好办了。这个李龙啊,厉害!对了,你咋回来了?”
“这不马上开饭了嘛,咋说人家来了,我得好好准备一下啊。”
“对对对,宰个鸡,我记得那个谁家昨天有宰的羊肉,我去买一些回来……”
“我去我去,买羊肉还是得我去。”大老陈笑着说道,“宰鸡的事情我交给小王就行了。指导员你忙你的,后厨就交给我了。”
郑向阳笑笑没说什么,走到了连部门口,向着棉花地的方向望了过去。
那边隐约传来了拖拉机的声音,声音越来越大,很快就看到王明军开着拖拉机,李龙坐在页子板上。两个人一边往这边开一边大声喊着说话——没办法,小四轮拖拉机发动机的声音挺大,迎面风也挺大,不喊着说,听不清楚。
棉花已经逐渐成为兵团农业的重要产业,所以为棉花除去害虫对连队至关重要,这一点郑向阳也是明白的。
所以当李龙下了拖拉机的时候,郑向阳一脸笑容的伸出双手来:
“感谢你啊李龙同志,你这是给我们雪中送炭来了!”
听了这话,李龙也很开心,就冲这个态度,这趟就来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