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丰厚回报(1/2)
刘封闻言,只是缓缓点头,却不说话。
张松等人额头冷汗直冒,想要开口劝说,却又找不到合适的话头。
刘封默然良久,忽抚案而起,目含精光扫过堂下众臣:“既如此,便暂从众议。赵氏既然渴慕功名,本将军便许他这番造化。若其克尽职守,自当冰释前嫌;倘有半分差池——”
言至此处,掌中茶盏铿然顿案:“莫怪本将军新账旧账,一并清算!”
刘封决断既下,行事却出人意表。非但未见愠色,反而亲率仪仗登赵氏之门,延请赵琰出任别驾之职。
翌日更表奏朝廷,举荐赵祎为成都县令。
赵氏满门得偿所愿,竟作一百八十度转折,举族恭迎于府门之外。
赵琰率子赵祎并宗族长老伏地相迎,仪仗之隆,礼数之周,令人侧目。
刘封心中本自暗忖:若赵氏恃宠而骄,当如何处置?
严惩则恐寒益州士人之心,纵容则损主帅威严。
岂料赵琰居然深明进退之道,三辞三让方受印绶。
赵祎亦执礼甚恭,全无骄矜之态。
府门前香案高设,旌旗猎猎。
赵琰手捧别驾印信泣曰:“臣下居于成都凡五十载,历任三代刺史州牧,唯得将军另眼相待,举为别驾。臣下本中人之姿,本就逊于两位堂兄诸多,更遑论巴蜀多俊才,实不敢有此妄念。却不想将军不以下臣鄙薄,委以重任,唯当竭股肱之力,效犬马之劳。”
观者不知此中暗藏的玄机,此时无不动容,皆言刘将军雅量宽宏,赵氏知机识体。
征辟结束之后,刘封本欲直接离开。
作秀已经作完了,留下来难道再看赵氏父子得意的嘴脸不成?
且容对方猖狂,事后总有算账的一日,而且这一日想来必定不会太久远。
只是刘封想走时,却被赵琰恭敬拦下,乞请道:“明公且请入书房一叙,臣下有一事要禀报。”
刘封愣了一下,旋即缓缓颔首,转入了书房之中。
两人刚一坐下,侍女奉上茶汤,然后小心的退了出去,将房门关上。
就在刘封想着怎么打发了赵琰的时候,后者突然起身,噗通一声跪服于刘封面前,嚎啕大哭起来。
刘封大为震惊,又惊又疑,不明白赵琰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迟疑片刻,刘封试探道:“卿何以如此伤心,且先起来。”
“启禀明公,琰心中委屈异常,故而伤心。”
赵琰泣涕涟涟,以袖拭面,悲声禀道:“明公明鉴!臣世居蜀中,自先祖戒公以来,世代簪缨,名士辈出。先伯父、先父以及两位兄长皆位极人臣,位列三公。唯琰不肖,虚度春秋,未尝展志。每见族中勋业簿册,常夜不能寐,汗透重衣。”
言至此处,哽咽难继,良久方续道:“自闻将军旌旗入蜀,琰夙夜企踵,恨不能即刻投效帐下。然恐才疏学浅,不敢自荐。今蒙将军不弃,委以别驾之任,此恩如再造也!琰虽愚钝,必当竭股肱之力,效犬马之劳,若有负将军托付,天地不容!”
说罢伏地再拜,泪染青衫,其声悲怆中带着决然之意。
刘封脸上露出感动之色,可心里却是冷笑连连,对其所谓效力之言竟是半点没信。
不过接下来,赵琰的举动却是让刘封大吃一惊。
“明公请看。”
赵琰自怀中取出一封帛书,双手高举过头,送至刘封跟前。
刘封惊讶的接了过来,打开一看,上面记述着一些数字,其中有粮食,有财货,有布帛,更有不少珍宝。
赵琰趁机抬起头,从旁解释道:““明公明鉴!臣既蒙殊恩,忝居别驾之位,敢不殚精竭虑?今观成都仓廪空虚,百姓饥馑,犹如烈火焚心。臣愿献赵氏祖积:稻米八千石、小麦五千石、粟米一万两千石、大豆一万石,尽输州仓,以救倒悬。”
“更闻州府库藏为刘璋、曹昂所掠,臣愿破家纾难,再献蜀锦两千四百匹,绢帛一万三千匹,麻布两万两千匹;并金六百斤,银两百斤,铜钱两百万,以充军资。”
“此外,臣族中与蜀郡各大望族世代联姻,故旧遍布川中。愿立军令状,琰当奔走诸姓之间,十日之内,必再筹粮五万石!若少一斛一斗,甘受军法!”
饶是以刘封如今的地位,也忍不住倒吸了口冷气。
想不到眼前这赵琰竟如此极端,也想不到赵氏竟如此豪富,仅仅一家之力,竟然能拿出三、四万石粮食,上千匹蜀锦,数万匹绢帛麻布,更有金银近千斤,铜钱两百万。
难怪有个成语叫富可敌国了。
赵氏虽然没到这地步,但他现在捐输出来的这部分财力,恐怕就已经抵得上益州小半年的税赋了。
同时,刘封还从赵琰的话里品出了不少其他含义,忍不住让他想起了上一世看过的一部香港电影。
电影里有一句台词十分经典,那就是我也可以谈,我也可以爱国啊。
虽然似乎有些滑稽,但吉米仔那张帅气的面庞与眼前赵琰这个有些苍老的文士面容重迭在了一起。
原先刘封一直不明白赵氏究竟为什么敢这么大胆,也不明白赵氏又为什么要和自己作对。
现在才明白,原来这一切只是手段,不过是为搏一个晋身之阶耳。
如同刘封所猜测的那样,赵琰、赵祎父子俩在上任之后,非常卖力,将自家在成都士族豪强中的影响力发挥到了极致,甚至还在暗中许诺了不少代价,仅仅只是十天的时间,就为刘封筹集到了粮食七万余石,各种铜钱六百余万钱,蜀锦上千匹,各类绢帛麻棉等布匹数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