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神枪手(2/2)
第一轮先是立姿据枪,射击三十米处的人形半身靶,这对射手和火枪都没什么难度,几人全都轻松命中,第二轮五十米,几人也是全部上靶,一直到一百米时,虽然射击的环数有高有低,但还是全部命中。
如此一来,几人才切实领略到了这新枪的精准度究竟有多高,这要是搁以前的滑膛燧发枪,一百米的距离,就算仔细瞄准,上靶率也不是很高的样子,只能靠打排枪才能提高命中效果,而这新枪每次只打一颗子弹的情况下,在一百米居然还能枪枪上靶,这就很能说明新枪的精度了。
当然,这也是因为在场参加实验的,都是练过火枪射击的‘老兵’的缘故,如果换成纯新人,那还能不能上靶就不知道了。
接下来几人又继续向130米、150米、180米、200米距离的几个靶子射击,命中率立刻就降了下来,超过150米后,立姿射击的命中率就比较低了,不过当几人换成跪姿和卧姿射击时,因为据枪姿势的稳定性更高了,远距离的命中率也再次提升了上去。
二百米内跪姿射击,几乎枪枪上靶,立姿一百米内,轻松击中目标,有经验的老兵,则可以保证150米的立姿上靶率。
不过就在第一轮精准度实验即将结束时,其中一名参加实验的禁卫士兵,却提出可以继续增加射程的要求。
这人名叫徐禄,是巢湖水师出身的子弟,今年刚满17岁,13岁那年就跟着他的兄长一起在巢湖造反了,跟在鲁锦身边也有了几年的时间。
鲁锦闻言当即问道,“怎么,超过二百米,你还有把握上靶”
“回禀陛下,我觉得这枪好用,二百米还远远没到头呢,我感觉打二百米很容易,应该能打的更远。”
“那就试试,给他加靶子,加到三百五十米吧。”
“是!”
当即有士卒去设置新的靶标,不过这徐禄果然没有吹牛,接下来的试射简直成了他一人的秀场,二百二十米跪姿射击,连射三枪,三枪全中!
二百五十米距离跪姿射击,三中二,然后徐禄又要求补射两发,这两发又全部命中,五中四!
二百八十米距离第一次近失弹,然后改用卧姿射击,后两发全中。
三百米距离卧姿射击,前两发全部脱靶,第三发命中靶标胸口正中心,然后徐禄又要求补射三发,这下三发全中,六中四,场中顿时一阵惊叹!
如果说三百米第一轮的最后一枪还可能是蒙的,那后一轮三枪全中就绝不可能是蒙的了,一定是他掌握了什么射击要领。
鲁锦当即问道,“你是如何做到后面一轮三发全中的”
徐禄立刻站起来回答道。
“回禀陛下,我刚才听了陛下和陶尚书的讨论,说这子弹和箭矢一样,不仅是加尾羽和子弹旋转类似,既然和箭矢一样,那子弹和箭矢的下坠自然也应该类似,子弹飞行太远之后,一定会像箭矢一样下坠。
“于是我打第一枪时,瞄准靶子的胸口,结果没有命中,而是在靶子的右前方击起一团尘土,这一定是因为我瞄的太低了,于是我第二枪瞄准靶子的头,结果却打到了靶子右侧的下沿,大概相当于人体胯部的位置。
“然后我第三枪再次修正,瞄准靶子的头顶上方,而且根据前两枪的子弹落点全部偏右,我第三枪瞄的是靶子头顶的左上方,这下果然正中胸口靶心。
“找到窍门之后,我后三枪全部瞄着靶子左上方打,就全部命中了。”
鲁锦闻言顿时深吸一口气,忍不住夸赞道,“你真是个射击的天才,居然无师自通的领会了如何修正弹道。
“下坠这点你理解的自然没错,只要物体还在这个地球上,自然会受地心引力的影响,至于弹着点偏右,朕倒是有两种猜测,要么是膛线右旋的原因,要么是风的影响,子弹在空中飞行的距离越远,受到风偏的影响就越大。
“你如果想要求证的话,也可以拿其他火枪试试,然后再看看风向,应该就能得出答案。”
徐禄顿时若有所思,“原来是风吹的偏了吗,这倒是真有可能。”
鲁锦这时又再次问道,“你还能打的更远吗”
这次徐禄当即摇了摇头,解释道,“陛下,超过三百米之后,再打就没有意义了,我现在打三百米,就已经瞄到了目标头顶,如果目标处是一个真人的话,大概要瞄准目标头顶的盔缨,这样才能打到胸口。
“超过三百米之后,要是还想命中目标,就得瞄向目标头顶更高处,但这样就得用准星完全遮挡目标,就算能打中,也肯定是蒙的,因为枪口抬的太高,连目标都看不见了。
“而且想击中如此远的目标,必须用卧姿射击才行,跪姿和站姿在据枪的时候都不够稳定,还要瞄准很长时间,战场之上,哪有人站在那里那么长时间不动,等着我趴在那里慢慢瞄准,因此射击超过三百米的目标,在实战中没有任何意义。”
鲁锦当即点头赞道,“你说的不错,知道底线在哪,没有把握的时候不盲目行动,也是优点,看来我又发现了一个好苗子。”
陶广义这时则是说道,“若只为了追求射击距离,臣倒是还有一个主意,陛下之前不是还说过一种觇孔式瞄具吗,那个应该更方便瞄准吧”
鲁锦闻言当即摆了摆手,“没有意义了,是子弹的性能达到了上限,你不改子弹,瞄具再怎么改也没意义,因为子弹只能打这么远,不过三百米的精准射程,也已经完全够用了。”
“那好吧。”
而鲁锦之所以拒绝的那么痛快,是因为他知道黑火药线膛步枪的上限,差不多就到这了,原历史上英国绿夹克们用的马提尼步枪,也就是三百米的射程。
而且实战中很少会打那么远,因为‘大口径’铅弹的自重大,远距离下坠严重,马提尼打三百米的目标,瞄着脑袋能打到脚脖子,鲁锦这的新枪下坠没那么厉害,是因为他用的口径比马提尼更小,子弹更细长,下坠才没那么严重,不过也非常夸张了。
黑火药线膛枪上限就在这,除非改用密封更好的金属定装弹,或者换无烟火药,射程才能更远一点,但见识过后世一战二战的鲁锦则很清楚,事实上两军步兵交战的距离通常都在三百米之内,根本不会在太远的距离内互射,所以也就没必要在瞄具上继续下功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