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 最锋利的刀(1/2)
杨毅在客萨城落脚后,翌日清晨,便将十名斥候与自己的亲卫分成数队,各自乔装成商贩、脚夫甚至泼皮无赖等,潜入城中各处。
他自己则以“党项商队头领”的身份,每日流连于市集与酒肆,耳朵却始终竖着,捕捉着关于吐蕃王庭的蛛丝马迹。
客萨城的市集是消息最杂的地方。李斥候扮作卖皮毛的猎户,蹲在摊位后听隔壁摊主和前来买东西的顾客闲聊——那是个穿着得体的吐蕃老妇人,一边捻着摊位上的羊毛毡,一边抱怨:“我这几天不上街,这最近客萨城的守卫好严哦,到处都是巡逻的,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家将军也被调到城西粮仓去了,听说粮仓里的青稞只够客萨城的人吃半年,等明年吃完了,咱们的怕是……”
摊位的老板小声的回应着,‘’最近王庭和各个部落冲突不断,好像就是为了过冬的粮食……
李斥候默默记下,晚间汇报时,杨毅立刻让画工在城防图上标注“城西粮仓:守军增加数百人,储粮丰”。
为探清兵马布防,杨毅盯上了负责城防调度的吐蕃小吏。这小吏嗜酒贪财,亲卫们便扮作“远方来的商人”,在酒肆里“偶遇”他,先是送上两坛上好的青稞酒,席间又“不经意”露出腰间的银锭。
几轮酒下肚,小吏已醉意熏熏,拍着胸脯吹嘘:“整个客萨城的兵,哪里有多少人,我最清楚了!东门驻着三百骑兵,是赞普的亲军,铠甲都是纯铁打造的;北门是白兰部的人,虽说是部落兵,却比亲军还凶……”
杨毅让人将这些一一记下,与之前探得的消息交叉核对,确认无误后,在布防图上用不同颜色标注出亲军与部落兵的驻地。
最难摸清的是粮草储存的细节。城西粮仓守卫森严,连靠近都难。杨毅便让一名亲卫扮作送柴的杂役,混在给粮仓送燃料的队伍里。
那精骑记性极好,只在粮仓外围走了一圈,便记下了粮仓的大小、门窗位置,甚至数清了守卫换岗的频率。
“粮仓分前后两院,前院堆着青稞,后院像是藏着油布包,看着沉甸甸的,许是酥油和盐巴。”亲卫回报时,杨毅立刻判断:“油布防潮,必是不易储存的物资,说明他们早有长期驻守的准备。”
几日后,杨毅将各方消息汇总,在客栈的油灯下铺开一张详尽的图卷:哪里是亲军驻地,哪里是部落兵营房,军械的具体位置与守卫换岗时间,甚至连城中水井的分布都标注得清清楚楚。图旁还附着一张清单,写明了客萨城的骑兵数量、步兵战力、粮草可支撑的时长。
“看来,吐蕃人在客萨城布下的兵力,比预想中多三成。”杨毅指尖点在图上的东门位置,“但他们的部落兵与王庭亲军互不统属,这也是破绽。”
片刻后,他抬头对亲卫大队长刘杰交代道,“你明天就带着一半亲卫将地形图带回茂州府,让大军按照我的路线即刻出发,让骑兵第三,第五军团轻装上阵,所有辎重全部交给步兵负责,骑兵沿途遇到的这些关卡,部落全部给我清除干净,决不能让一人逃脱,以免消息泄露,给敌军准备的时间。
这一次,我就是要出其不意,一举拿下吐蕃王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