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快穿:男配不做大怨种 > 现代被人欺负的可怜炮灰六十九

现代被人欺负的可怜炮灰六十九(1/1)

目录

晓雨带着孩子们先参观儿童阅览区。刚转过走廊,一片明亮的蓝色区域便撞入眼帘——墙面画着蜿蜒的故事河流,河岸上散落着《格林童话》里的小房子、《柳林风声》中的小船,连书架的边角都做成了圆润的云朵形状。几个穿着卡通围裙的工作人员正蹲在地上,陪小朋友用绘本搭积木,笑声像风铃般清脆。

“这里是‘童话星球’阅览区,”晓雨的声音温柔得像在讲睡前故事,“你们要是喜欢哪本书,不管是在书架最上层,还是藏在角落,都可以找穿围裙的老师帮忙。”她话音刚落,丫丫就被书架上一本《鸟类图鉴》吸引,踮着脚尖伸手去够,指尖刚碰到书脊,旁边穿小熊围裙的老师就笑着蹲下来:“小朋友,我帮你拿好不好?这本书里有好多斑鸠的故事呢。”

丫丫眼睛瞬间亮了,接过书时还不忘把斑鸠玩偶从书包里掏出来,放在书页旁比对:“你看,我的玩偶和书里的斑鸠长得一样!”老师笑着点头,翻到介绍山斑鸠的页面,指着插图讲解:“这种斑鸠喜欢在松树上筑巢,每次会生两枚蛋,就像你守护的那个鸟巢一样。”丫丫听得入神,手指轻轻划过插图里的鸟巢,小声说:“原来我的斑鸠妈妈和书里的一样厉害。”

另一边,毛豆正围着一个“木头书屋”模型转圈。模型和山里的小书屋长得几乎一模一样,连墙上“友谊花田”的照片都用迷你卡片贴了上去,只是屋顶多了个小小的太阳能板。晓雨走过来时,他正用手指戳着模型的窗户:“这个书屋为什么有太阳能板呀?我们的书屋没有。”“因为这个模型是按照‘未来书屋’设计的,”晓雨蹲下来,指着太阳能板解释,“有了它,就算阴天也能亮灯,还能给平板电脑充电,方便大家查资料。”

毛豆突然想起爸爸寄来的木头书签,赶紧从口袋里掏出来递给晓雨:“这是我爸爸做的书签,送给你。他在城里打工时,用边角料做了好多木头玩具,我们书屋的积木也是他做的。”晓雨接过书签,指尖摸到木纹时忍不住感叹:“你爸爸的手真巧,这书签上的小火车图案,和模型里的小火车一模一样呢。”毛豆骄傲地挺起胸膛:“我爸爸说,等我学会写更多故事,他就回来帮我们书屋做一个真的太阳能板。”

戴眼镜的男生则拿着笔记本,认真记录着阅览区的布局。他先在本子上画了个大大的长方形,代表“童话星球”区域,再用小圆圈标出书架的位置,旁边还备注着“绘本区在左边,科普书在右边”。晓雨看到时,他正对着一个“安静角”皱眉——角落摆着两张小沙发,中间放着一个装满毛绒玩具的篮子,墙上贴着“轻轻说话,别吵醒故事里的小动物”的标语。

“你在画书屋的布局吗?”晓雨轻声问。男生点点头,把笔记本递过去:“我想把省图书馆的布局画下来,回去帮林溪老师整理我们的书屋。可是这个安静角我不知道该怎么标,怕画错了。”晓雨笑着接过本子,指着“安静角”的位置说:“你可以在旁边画个小沙发,再画个嘘的表情,这样大家一看就知道这里要小声说话。”男生立刻动笔,在笔记本上添了个噘着嘴比“嘘”的小人,画完还忍不住笑了:“这样一看就懂了,比写字清楚多了。”

参观完阅览区,晓雨带着孩子们去参加“小小图书管理员”培训。培训室里摆着两排小桌子,每个桌子上都放着一套“图书整理工具”——蓝色的分类标签、白色的擦书布,还有一个迷你扫码器。负责培训的李老师先给每个孩子发了一张“图书身份证”,上面印着书名、作者和分类号:“大家别小看这张卡片,每本书都有自己的‘身份证’,我们要按照分类号,把它们送回自己的‘家’。”

李老师拿起一本《小王子》,指着分类号“I712.84”解释:“‘I’代表文学类,‘712’代表美国文学,‘84’代表儿童文学,所以它要放在文学区的美国儿童文学书架上。”她刚讲完,戴眼镜的男生就举起手:“老师,我们书屋的书没有分类号,能不能给它们也做‘身份证’呀?”李老师笑着点头:“当然可以,我这里有空白的分类标签,等会儿培训结束,你们可以带回去,给山里的书也贴上‘身份证’。”

培训开始后,孩子们很快投入进去。毛豆负责整理科普类书籍,他先把书按照“动物”“植物”“天文”分成三类,再对照分类号调整顺序,遇到贴歪的标签,就用指甲轻轻刮下来重贴,认真得连额头上的汗珠都没顾上擦。有次他拿错了一本《海洋生物》,本该放在“动物”类,却不小心放进了“植物”类,旁边的丫丫看到后,赶紧把书抽出来:“毛豆,这本书里讲的是鲸鱼和海豚,是动物,不是植物呀!”

毛豆脸一红,赶紧把书放回正确的位置,还不忘给丫丫递了颗野核桃:“谢谢你提醒我,这个给你吃,是赵爷爷烤的,可香了。”丫丫接过核桃,放在手心攥着,继续整理自己的绘本。她把《小熊的生日》《小兔的胡萝卜》等绘本,按照封面颜色排成了一道“彩虹”,李老师走过来看见时,忍不住笑着说:“丫丫的书架真漂亮,就像把彩虹挂在了上面。”

戴眼镜的男生则负责用扫码器登记图书。他先把扫码器对准书后的条形码,“嘀”的一声后,屏幕上就出现了书的信息,他再对照信息在登记表上打勾。有本旧书的条形码模糊不清,扫码器扫了三次都没成功,他没着急,而是翻到版权页,找到ISBN号,手动输进扫码器。李老师在旁边看着,忍不住称赞:“你真有耐心,比有些大人还细心。”

培训结束时,李老师给每个孩子发了一张“小小图书管理员”证书,证书上还印着他们整理图书时的照片。毛豆拿到证书时,特意把爸爸做的书签夹在里面,小声说:“等回去给爸爸看,他肯定会高兴的。”丫丫则把证书和《鸟类图鉴》放在一起,还在证书上贴了个小贴纸,上面画着一只斑鸠站在书脊上。

下午,晓雨带着孩子们去了省图书馆的“故事剧场”。剧场里已经坐了不少小朋友,舞台上挂着“山里的小书屋”的横幅,旁边还摆着用绘本搭成的背景板。负责剧场的张老师看到他们,立刻笑着迎上来:“欢迎小作者们!今天要请你们给大家讲一讲山里的故事,好不好?”

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毛豆先举起手:“我想讲我爸爸做木头玩具的故事。”他走上舞台时,手里还拿着木头小火车,站在麦克风前,紧张得声音有些发颤,但一讲到爸爸做玩具时的场景,眼神就变得坚定:“我爸爸每天在城里锯木头,手上磨出了好多茧子,可他还是会用边角料给我做小火车、弹弓。他说,等我们的书卖到城里,他就能在书店看到我的故事,说不定还能早点回家。”

台下的小朋友们听得入神,有个穿粉色裙子的小女孩还举起手:“那你爸爸现在回家了吗?我爸爸出差时,我也会想他。”毛豆摇摇头,却笑着说:“还没有,但我现在会写故事了,等我把去北京、来省图书馆的故事都写下来,爸爸肯定会回来的。”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张老师走过去,轻轻摸了摸他的头:“你真是个勇敢的孩子,你的故事让大家都很感动。”

接着丫丫走上舞台,抱着斑鸠玩偶和《鸟类图鉴》,小声讲起守护鸟巢的故事:“我在后山发现了一个斑鸠巢,斑鸠妈妈生了两个蛋,我每天都会去看它们,还会给它们放野栗子。有天早上,我看到小斑鸠孵出来了,它们小小的,身上有好多绒毛,就像我的玩偶一样。”她边说边翻开《鸟类图鉴》,指着小斑鸠的插图:“你们看,小斑鸠就是这样的,现在它们已经会飞了,每次我去后山,它们都会围着我转圈。”

台下的小朋友们凑在一起,小声讨论着小斑鸠的样子,有个小男孩还举手问:“我能去你家的后山看斑鸠吗?我从来没见过真正的鸟巢。”丫丫笑着点头:“当然可以,等向日葵开花了,你们来‘友谊花田’玩,我带你们去看斑鸠巢,还可以给你们摘野栗子。”

最后,戴眼镜的男生走上舞台,手里拿着《小王子》和自己的笔记本。他先念了一段书中关于“友谊”的段落,再翻开笔记本,指着自己画的“友谊花田”插图:“我们山里有个‘友谊花田’,种满了向日葵,城里的小朋友来和我们一起种花,我们还一起写书。林溪老师说,友谊就像向日葵,只要用心浇灌,就会一直开花。”他话音刚落,台下就有小朋友举起手:“我也想和你们做朋友,我可以给你们寄绘本吗?”男生赶紧点头:“当然可以,我们书屋有个‘故事墙’,收到的绘本都会贴在墙上,让大家一起看。”

故事分享结束后,张老师给每个孩子发了一个“故事小达人”徽章,还把他们讲的故事录成了音频,说要放在省图书馆的广播里,让更多人听到山里的故事。毛豆把徽章别在新衣服上,摸了又摸:“这是我得到的第二个徽章,第一个是在北京颁奖时得的。”丫丫则把徽章别在玩偶的衣服上,笑着说:“我的斑鸠玩偶也成‘小达人’啦。”

傍晚时分,孩子们要离开省图书馆了。晓雨送他们到门口时,给每个孩子递了一个信封,里面装着省图书馆小朋友写的回信和绘本。“这些信里,有小朋友给你们的故事建议,还有他们画的‘友谊花田’,”晓雨笑着说,“以后我们可以经常写信,把山里的故事和城里的故事连起来。”

坐上去山里的大巴车时,夕阳正挂在天边,把云朵染成了金黄色。孩子们趴在车窗边,看着省图书馆的身影越来越小,手里却紧紧攥着今天的收获——毛豆的证书和木头书签,丫丫的《鸟类图鉴》和斑鸠玩偶,戴眼镜男生的笔记本和布局图。

“你们说,我们什么时候还能来省图书馆呀?”丫丫突然问。毛豆想了想,指着窗外的夕阳:“等向日葵开花了,我们肯定还能来。到时候我要带爸爸做的太阳能板模型,给晓雨姐姐看。”戴眼镜的男生则翻开笔记本,在最后一页画了个小小的省图书馆:“我把这里画下来,想它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等我们书屋整理好布局,就请晓雨姐姐来我们山里做客。”

大巴车驶进山区时,月亮已经升了起来。孩子们渐渐困了,丫丫抱着斑鸠玩偶靠在椅背上,手里还攥着那本《鸟类图鉴》;毛豆把证书放在腿上,头靠在窗户上,嘴角还带着笑;戴眼镜的男生则把笔记本抱在怀里,慢慢闭上了眼睛。只有车窗外的星星,像省图书馆书架上的书一样,一闪一闪的,守护着孩子们的梦。

回到山里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林溪和苏晓早就站在书屋门口等他们,赵爷爷还提着保温壶,里面装着温热的山楂水。“怎么样?省图书馆好玩吗?”林溪笑着问。孩子们立刻围上来,七嘴八舌地讲起今天的经历——毛豆举着证书,说自己当了“小小图书管理员”;丫丫,翻开《鸟类图鉴》,给大家看斑鸠的插图;戴眼镜的男生则拿出笔记本,给林溪讲自己画的布局图。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