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榜样力量(1/1)
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的阶梯教室座无虚席,连过道都挤满了搬着小马扎的学生。投影仪的光束打在幕布上,正播放新坝合龙时的画面——浑浊的江水里,巨大的钢闸门缓缓下沉,林江戴着沾满水泥的安全帽,站在吊装指挥台上,手举红旗,神情专注地指挥着吊机作业。当他的身影清晰出现在屏幕上时,台下立刻响起细碎的惊叹声,有人掏出手机悄悄拍照,屏幕的微光在黑暗中此起彼伏。
“同学们,画面里这位,就是当年把三十万方不合格水泥全部砸掉重浇的林江监理。”讲台后的老教授推了推眼镜,手里的激光笔在画面上划出一道亮线,精准圈出角落里正在凝固的混凝土试块,“当时施工队负责人拍着桌子跟他吵,说他是疯了,三十万方混凝土,光成本就好几百万,说拆就拆。但林江说,大坝是百年工程,差一毫米都不行。”
后排突然有人举手,是个扎着高马尾的女生,校服袖口还别着“学习委员”的红袖章。她站起身,声音带着几分犹豫:“教授,他就不怕被人报复吗?我爸也是搞工程的,他说工地上的水太深,有时候太较真会得罪人。”
老教授笑了,手指在键盘上敲了几下,调出一段模糊的监控录像。画面里,林江被三个壮汉堵在材料库门口,对方撸着袖子,神情凶狠。可林江丝毫不慌,反手锁上材料库的铁门,从工具箱里抡起测厚仪,指着身后堆放的钢筋堆,声音透过监控的杂音依旧清晰:“你们敢动我一下试试?这些瘦身钢筋的检测报告我已经备份了,明天就能出现在纪委桌上,到时候谁都跑不了。”
录像播放完毕,阶梯教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连坐在最后排的保安师傅都跟着鼓掌。而此刻的林江,正在几十公里外的山区渠道边,指导水利专业的实习生实践。二十个穿着统一实训服的学生蹲在渠岸旁,目光紧紧盯着林江手里的测渗仪。他蹲下身,将仪器探头插进湿润的土壤里,指尖在显示屏上轻点:“注意看,读数稳定时间必须超过两分钟,不能看到数值就急着记录。”说着,他把仪器塞进刚才提问的马尾女生手里,“去年有个灌溉项目,就是技术员忽略了这个参数,没测准土壤含水率,渠道修好后漏水,直接冲垮了下游两亩果园,果农哭着来工地的时候,谁心里都不好受。”
“林老师,我在学校公众号上看到,您真的拒绝过副处级的提拔?”一个戴黑框眼镜的男生突然开口,他背着双肩包,包带上还别着校学生会的徽章,眼神里满是好奇,“好多人挤破头想进机关,您怎么就不愿意去呢?”
林江站起身,随手扯了根路边的草叶,灵巧地打了个结:“等你们毕业后,去基层的水利项目上待上一年就知道了。坐在办公室里改文件、画图纸,永远不知道工地上的石头有多硬、河水有多急,不如亲手摸过的每一块石头、测过的每一组数据靠谱。”他抬起手指向远处,阳光下,正在浇筑的渡槽像一条银色的巨龙横亘在田野间,“你们看那渡槽,要是钢筋配比差一点、混凝土强度低一点,将来出了问题,下游万亩稻田就得旱死,多少农户的收成就没了着落。”
林江的话传到设计院时,王工正对着电脑屏幕叹气,眉头拧成了疙瘩。年轻设计师小李猛地把手里的结构计算书往桌上一扔,纸张碰撞的声音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格外刺耳:“甲方又要改方案,说把渡槽的支撑梁间距拉大,能省五十万的钢材,还说我们太死脑筋。”
王工沉默着点开电脑里的加密文件夹,双击打开一个标注着“警示案例”的子文件夹,里面存着林江去年发来的一组照片。第一张照片里,某水库溃坝现场一片狼藉,浑浊的泥水漫过农田,扭曲的钢筋像被揉皱的麻花般暴露在外,断口处还沾着松散的混凝土碎块。“你还记得这个水库溃坝事故吗?”王工指着照片里一道明显的裂缝,声音沉重,“当年施工的时候,甲方也说能省三十万,用了低标号的钢筋,结果才用了五年就出了问题,下游三个村子被淹,损失比省下来的钱多了一百倍。”
小李盯着照片,脸上的不耐烦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羞愧。他猛地抓起桌上的计算器,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发出噼啪的声响:“我重新算参数,加两道支撑梁,把钢材型号也往上提一级,这次就算跟甲方吵起来,我也得把方案改过来!”他转身去拿图纸时,不小心撞到了身后的文件柜,一本蓝色封面的《水利工程施工规范》掉了下来,封皮上的字迹已经有些磨损,扉页上用钢笔写着的“质量终身责任制”七个字,却依旧清晰有力。
深夜的材料实验室里,依旧亮着灯。五个研究生围着新型止水带样品争论不休,有人拿着检测报告说:“这个数据已经超过国家标准了,差不多能通过检测,没必要再做低温老化实验了,太费时间。”
负责实验的女生却摇了摇头,伸手拿起桌上的止水带样品,径直走到低温箱前,按下了启动按钮:“林监理来学校讲座的时候说过,合格线是工程的生命线,不是应付检查的及格线。现在看着数据够了,可到了北方零下几十度的冬天,要是止水带脆裂了,大坝漏水怎么办?”
低温箱的门关上的瞬间,她放在桌上的手机突然弹出一条新闻推送,标题格外醒目——《林江团队研发智能监测系统,已在三座险库投入使用》。点开新闻,配图里的监测设备闪着柔和的绿光,一排排整齐地安装在大坝坝体上,像一串挂在大坝腰间的护身符,默默守护着下游的安宁。
水利部的表彰文件下发到各地水利部门的那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冲垮了城郊的一处河堤。浑浊的河水裹挟着泥沙,在河堤上冲出一个几米宽的溃口,眼看就要漫进附近的村庄。抢险队员们扛着沙袋,在雨中奔跑着封堵溃口,雨水和汗水混在一起,模糊了视线。就在大家焦急万分的时候,突然有人指着远处喊:“看那边!是林江监理!”
众人抬头望去,只见林江带着监理团队,正操控着无人机在溃口上空测绘。他穿着雨衣,裤脚挽到膝盖,沾满泥水的脸上却依旧镇定。他举起手里的喇叭,声音透过雨声传到每个人耳中:“大家先别慌!先用木桩打在溃口两侧,稳住堤脚,再分层填沙袋,跟我们当年处理新坝管涌时用的方法一样,肯定能堵住!”
年轻的抢险队员们听到这话,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他们大多是刚入职不久的年轻人,入职培训时都看过关于林江的纪录片——画面里的林江,也是这样站在齐腰深的洪水里,手里紧紧攥着测绳,眼神坚定地指挥着抢险。此刻,榜样就在眼前,所有人都像是注入了新的力量,扛着沙袋的脚步更快了,封堵溃口的动作也更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