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无奈的选择(1/2)
第334章无奈的选择
当然好的手榴弹的各种投掷技术不仅仅是发明出来就完事,还得全军推广开来,让每一位战士都能熟练使用才行,这样才能提高全军的战斗力。
所以在一九五零年十一月的时候,援潮军在鸭绿江边设立了首个手榴弹专门训练基地。这个基地最初由第三十八军的教导队改编而成,专门负责培训各部队的投弹骨干。
训练內容包括基础投掷、战术运用和实战模擬三个层次。在基础投掷训练中,採用了独特的"三段式"训练法。第一段练习定点投掷,要求战士能够准確命中二十米外的固定靶心,第二段训练移动中投掷,学员需要在快速奔跑中完成投掷动作;第三段则是夜间投掷训练,练习在无光环境下的精准度。
等到了一九五一年初,训练体系进一步完善。各军芬区相继建立起投弹训练场,形成了一套標准化的考核制度。
而考核內容分为七个项目:静態投掷、跑动投掷、臥姿投掷、跳投、蹲投、滚投和连续投掷。每个项目都设有具体的合格標准。以连续投掷为例,要求战士在三十秒內连续投出四枚手榴弹,且必须有三枚命中五米直径的目標圈。
並且针对不同地形特点,训练內容也有所区分。在山地作战训练中,特別设置了上坡投掷和下坡投掷科目。
训练场地选在倾斜度超过三十度的山坡上,战士们需要学会在陡峭地形中保持平衡並完成精准投掷。
除了真对不同地形之外,也针对不同环境进行训练,比如在一九五一年冬季,第二十军在长百山区专门开展了高寒地区投弹训练,重点解决了手套状態下的握弹和投掷问题。
等到了一九五二年的时候,援潮军开始推行"战训结合"的新模式。每次战役结束后,都要组织参战部队总结实战经验,並及时將有效的战术技巧纳入训练大纲。
例如,在上甘岭战役中发现的"双手互换投掷法",很快就被编入了基层部队的日常训练內容。这种方法要求战士能够用双手交替投掷,既提高了投掷频率,又减轻了单臂疲劳。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01.??】
没办法把一斤多的手榴弹扔出几十米远不用全力根本就是不行了,而这种全力投掷,要不了几次手臂就会酸软无力,所以更换手臂,让左右手都能投掷,则是会极大增加投掷续航力。
並且除了常规投弹手之外,特种投弹手的培养也是一大特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