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安东粮荒(1/2)
宁欣月察觉到丈夫神色有异,轻声问道:“夫君,可是安东发生了叛乱?”
刘轩将密信折起,缓缓说道:“不是叛乱。入夏以来,安东连遭暴雨,发生了大面积的涝灾,今秋恐怕颗粒无收。百姓心中恐慌,要求官府开仓赈粮。”
宁欣月稍稍松了一口气,道:“还好,前几日内地又送来一批粮食,可以用来赈灾。”
“没那么简单啊,”刘轩长长吐出一口气,道:“据安东知府禀告,百姓之所以恐慌,是因为当地几个粮商联合哄抬粮价。三十文一升的糙米,如今已经涨到一百五十文。现在百姓们都认为,是因为我们到来,才发生如此天灾。”
宁欣月皱眉道:“那些粮商着实可恶,何不将他们抓起来?”
刘轩摇摇头,道:“不能。这秘信上说,当地朴、崔、尹三大粮食,乃是新罗旧地望族,根深蒂固。更可恨的是,这些奸商一边囤积居奇,一边假惺惺地施粥赈济,反倒成了百姓心中的善人。冒然动他们,恐怕会引起民众反抗心理。”
宁欣月道:“这如何是好?”
刘轩冷哼一声,道:“朕要亲往安东,去斗一斗这些奸商。”
第二天,几十辆骡车,在三百士兵的护送下,载着两千担粮食,从金城出发,直奔安东而去。
刘轩与宁欣月、夏至同乘一辆四轮马车。车厢内,宁欣月透过纱帘,望着沿途的风景。几名身穿赤古里的女人路过,她红唇微启,正想揶揄丈夫。转头却见刘轩剑眉紧锁,便将准备好的玩笑话咽了回去。她太了解这个枕边人了,此刻他心中装的,定是安东的灾情。
数日跋涉后,刘轩一行终于抵达安东府外五十里处。
刘轩勒马停驻,望着远处隐约可见的城墙,沉吟片刻,下令道:“大军在此扎营,严加看守粮草,不得擅动。”随即转向身旁的宁欣月与夏至,“咱们先行入城,看看这安东府究竟是何光景。”
十五骑紧随相护,一行人轻装简行,不多时便到了城门外。
首任知府龚恒瑾携同知甘岩松、通判温故知早已在城门外恭候多时,来自百济的总兵金承灿也率领手下负责维持治安的士兵,手持“军棍”列队相迎。
刘轩抬手示意众人免礼,低声对龚恒瑾道:“此行不宜声张,诸位照常行事即可。”众官员会意,不敢多言,只恭敬引路。
入城之际,恰逢尹家设棚施粥。刘轩驻足观望,只见百姓排成长龙,个个面黄肌瘦,手中捧着粗瓷碗,碗中清水浮着零星几粒米,几乎映得出人影。一名老妇颤巍巍地接过粥碗,浑浊的双眼死死盯着碗底,仿佛那是世间最珍贵的宝物;身旁的小童舔着干裂的嘴唇,却不敢开口讨要,只是紧紧攥着母亲的衣角。
“这哪是粥……”刘轩眉头微蹙,话音未落便见几个百姓将分到的粥又倒入陶罐,显然是要带回家中与亲人分食。
知府龚恒瑾见状,连忙和刘轩解释:“陛……安东城的粮价已涨至二百文一升,百姓们实在无力购买,即便是这样的米汤,他们也得省着喝……”
刘轩目光微沉,未发一言,只是望向城内,眼底寒意渐深。
人群中,几个眼尖的百姓瞧见知府、同知、通判和总兵四位大人竟簇拥着一位年轻男子,神色恭敬,顿时心中一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