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1/2)
第123章
杨昭应在干什么?
一般来说,杨昭应胜了任平生,不说意气风发,也该心结已了。
可事实上,杨昭应没有意气风发,也没有壮志凌云。
他正躺在床上。
杨昭应躺在床上,也没睡觉。而是睁着一双眼看着屋顶。
屋顶有什么好看的?
其实什么都没有,除了木制的房梁,便是一片虚空。
自从进了这间屋,他便躺在床上,困了就闭上眼睡觉,睡醒就睁着眼,看着屋顶。
时间在紧闭着的屋外流逝,从白转黑,又从黑转白。
杨昭应已算不清过去了几日几夜,他只觉得很累,而这种疲累,从那一日练武场上回来后,就一直存在。
而后,身上的疲惫越来越严重,可能是他这几日只喝了点水的缘故吧。
也幸亏他自身尚有《太玄经》之力,才不至于没进食,就饿死在屋内了。
现在,杨昭应还是沉默地看着屋顶,他觉得自己又有点累了。所以他选择闭上眼,准备再睡一会儿。
可这个时候,门口传来了叩门声,应是送饭的人来了。
这已不是杨昭应第一次听见叩门了,毕竟将他安排在这里,是方子书的意思。
杨昭应也知道,他不搭理对方是很不礼貌的行为。可问题就在于,他如今身心俱疲,实在没有心情搭理对方。
眼下,杨昭应还是不想搭理对方。
按照前几日的经验,杨昭应没了反应,对方也不会再继续叩门,而是将食物放下。而摆放在门口的食物,也会原封不动,直至下一批人过来收走。
那阵叩门声响了一会儿后,的确停下来。杨昭应以为对方走了。可下一瞬,有人唤道:“杨师弟,能开开门吗?我是秦流云。”
正闭着眼的杨昭应,一听“秦流云”三个字,瞬间睁开眼。
怎么会是他?这是杨昭应的内心想法。
不能怪杨昭应有此想法,是因为他认得这位秦流云:这位秦流云,便是当初陪伴他来到秋城的人!如果不是秦流云一路上保护年幼的杨昭应,那杨昭应能不能来到景州,都是个问题。
流云师兄居然来了,那他不能再继续躺下去了……杨昭应如此想着,积攒着力气,然后从床上起了身——
这一起身,杨昭应就觉得浑身筋骨都在酸痛,是躺太久的缘故。
感受着发麻的手脚,杨昭应咬咬牙,站起身,挪动着僵硬的脚步,朝着门口前进。
越靠近门口,越能看见门外站着一道影子,看他模样,似乎要再擡手叩门时——
“吱呀”一声,房门打开,有阳光落进杨昭应的视野,让他下意识闭上眼,但眼泪刺激出来了。
“师弟?你怎么了?是光太强?”耳旁是许久未闻,却很熟悉的声音。
“无、无事……”许久未开口,杨昭应的声音中带上沙哑。但在控制下,还是清晰地说出口。感觉眼睛适应了光,他这才睁开眼,看向面前那道黑影。
虽是多时不见,但秦流云的模样与记忆中并无太大差别:水蓝衣裳,面貌英俊。如今,他正关怀地看着自己。
杨昭应擡起衣袖拭去泪水,这才道:“师兄不是在外出任务么?怎么有空来我这里?”
秦流云微微一笑:“任务已毕,我便回山了。本想休息一段时间,却看见方师叔发了任务,好奇之下,便接了。”
杨昭应这几日只顾着发呆,导致思路有点僵化。听见秦流云说起“方师叔”,他还愣一下,才反应过来秦流云说的“方师叔”是方子书。
这时候,秦流云又微微一笑:“我开始还奇怪方师叔为何要发任务,不过看见你时,我就明白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了。”
杨昭应茫然看着秦流云:“师兄是想说……”
“是师叔让我来给你送饭的。”秦流云笑了笑,确认了杨昭应的想法:“送完饭后,还让我转达一句话。”
杨昭应下意识道:“什么话?”
“用完饭后,去别院见他。”
这是杨昭应回来后,第一次听见方子书表达自己的意见。
在这之前,杨昭应只顾着颓废,方子书也没管他,好像就任由杨昭应自生自灭了。
如今看来,方子书不是不管杨昭应,他只是在观察自己的弟子在这段时间里的一举一动。然后他才会特意挑选秦流云这个对杨昭应来说是故人的人,让他叩开杨昭应紧闭的心房。
秦流云既转达了方子书的意思,杨昭应自不可能再颓废下去。他接过秦流云手里的食盒,就见秦流云再次一笑:“你用完了就放在门口,过会儿会有人来收拾的。去见方师叔的话,记得精神状态好一点,对了,他还说,你得把剑带上。”
杨昭应默默地点了点头,然后目送着秦流云离开。
他知道,秦流云是执剑堂目前的得力干将之一,经常被安排任务。他此次回来,也不知能待多久。可能今日刚回来,没过几日又要下山。就这样,他还愿意抽空过来,给自己送顿饭……
杨昭应低下头,看着手里的食盒。手里的东西不重。但附加在上面的关怀,却让他心中,沉甸甸的。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几日几夜不吃不喝,不死也得去半条命。
可杨昭应不知是不是练了《太玄经》之故,他的肠胃,在久未接触食物的情况下,竟不虚弱。吃进食物时,也没有产生恶心感。
当然,饿是在所难免的。
吃完了饭,杨昭应的精神状态也好了些。他挽起衣袖,将桌上的碗筷都收拾好,放进食盒里。然后,看了一眼半开着的门。
既不要他洗碗,那就不洗吧。再者,他也不知道这里的水源在哪里。屋里的那一桶水,他打算用来洗把脸。毕竟秦师兄说过,他得以最好的面貌见他的师父。
一番洗漱略过不提,杨昭应走到门前,正准备拉开大门时——
他突然想起秦流云的后半句话:把剑带上。
杨昭应回过头,看向立在床边的那柄剑:是那柄刻着“杨”字的剑。他凝视着那柄剑有一会儿后,还是走过去,将剑拿起来。
熟悉的触感、也是熟悉的重量落入手中,杨昭应握紧手中剑,似是下定决心,转身走出去。
屋外,是一片花圃,花圃中间,百花盛开。这些花并不是纯粹观赏的花,而是具有各种用处的花,例如入药,例如做茶等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